APP下载

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平衡机制

2015-05-30郑婷婷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高校

作者简介:郑婷婷(1988-),女,汉,四川资阳人,税务硕士,四川大学审计处,研究方向:财务、审计。

摘要:本文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实施为背景,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内容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探索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平衡机制。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平衡机制

一、研究背景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定政治经济体制下的一项经济监督制度,是在当今中国的一种创新的审计制度。[1]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各个高校开展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7月27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经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报告等多方面作了规定,丰富了审计内容,明确了审计评价的重点,对审计报告的有关事项做出了新的规定。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是,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审计;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重大决策情况、促进自身科学长远发展;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情况;以及遵守有关廉洁从业规定等内容。审计内容的综合性、复杂性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

二是,审计对象的双重性。根据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和内容可知,经济责任审计是既是对人的审计也是对事的审计,审计对象兼有人和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学校财务、校办企业、基建部门和院系的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法定代表人和这些部门或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反映的经济责任。[2]在实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注意把人的审计和事的审计结合起来,从审事入手,以评价人结束,最终落实到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界定上来。

三是,审计服务的内向性。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其自身的独立性不强,既没有国家审计的强制性,也没有民间审计的独立性。[3]然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环境较为熟悉,能够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和长远发展目标实施审计,为内部机构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咨询服务和审计建议,确保内部机构、院系的目标与高校总体目标协调一致。

三、构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平衡机制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实施细则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审计评价作了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求更加广泛,主要包括十三项内容,审计评价则更加强调效益性和可持续性,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将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一项单独的审计内容;二是,与国家政策接轨,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三是,审计评价更加重视绩效审计的思想,强调对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评价;四是,对经济管理等决策活动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结合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可以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详见表1。

审计角度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1、了解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是否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包括党风廉政和厉行节约意识)

2、内部制度的建立情况(是否涵盖主要风险点)

3、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4、以前期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经济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价1、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性

2、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管理等活动)

3、重大决策(三重一大等)的执行情况

法规、政策的遵守与执行1、内部机构有关活动的遵纪守法情况

2、被审计经济责任人的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情况

3、国家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

可持续发展情况1、内部机构自身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2、内部机构的发展是否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协调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平衡机制的建立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审计内容也涉及到财务、经济管理活动、内部控制、长远发展等多个方面,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则主要涉及对内部机构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其中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和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然而,要确保审计职能的转变,达到新准则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就必须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内容达到平衡,只有平衡各方面的审计目标,才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性,进而为内部机构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

1、财务审计部分与非财务审计部分的平衡。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的对有关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确认内部机构有关重大决策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的规定,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财务数据和有关经济法规为基础,在这里将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财务审计部分。然而,其他三项内容主要侧重于从制度和行为上进行判断,需要结合多项非财务因素予以考虑,将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而非财务审计部分。

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

经济责任审计的短期目标是监督和确认内部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在经济管理及自身不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在短期内遵守并执行国家有关制度,并有效使用资金。然而,内部审计新准则要求内部审计在确认的基础上还要提供咨询,要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促进被审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要使短期的遵纪守法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达到平衡。

3、基本目标与潜在目标的平衡。

以往对内部机构有关经济管理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审计主要关注其真实、合法性要求,真实、合法是其必须满足的基本目标。然而,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涉及的活动较多,基本的合法性审计难以满足审计质量,且内部审计新准则和实施细则对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准则将绩效审计正式列入了业务类准则,实施細则的审计评价中也专门强调了对效益的关注,也就是说要对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使其在满足合法这一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使用有效”这一潜在目标。(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审计处)

参考文献:

[1]蔡春, 陈晓媛.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 审计研究, 2007(01):10-14.

[2]郭静.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安徽财经大学, 2013.

[3]黄忠莉.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研究[D]. 贵州财经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高校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