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

2015-05-30曾令强董双珠

2015年18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企业绩效机理

曾令强 董双珠

作者简介:曾令强(1991-),男,汉,江西九江人,在读硕士,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进步。

董双珠(1989-),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硕士,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进步。

摘要:本文阐述了论述开放式创新兴起的缘由。同时在开放式的动态环境里,从开放式创新到企业绩效的提升,中间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本研究将分析不同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内向型和外向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开放式创新模式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企业绩效;内向型和外向型;机理

1.开放式创新

1.1 开放式创新的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模式都是封闭式创新,而且都比较明显。封闭式创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企业对创新拥有从资金投入、研发人才的前端到用自己的研发技术来生产、销售产品的后端的一整套系统。

Chesbrough教授认为[1],封闭式创新意味着企业的各种创意只能来自于企业内部, 并只能依靠企业内部力量进行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其与强调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创意思想来源、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管理和人才观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学者陈秋英等认为[2],封闭式创新模式的本质是封闭的资金供给与有限的内部研发力量结合,其目的是保证对技术的独享和获取垄断利润。其强调企业是有边界的,且边界是封闭的不可渗透的,同时认为企业研究部门与开发部门是隔离的,前者是成本中心,后者是利润中心。

不可否认的是,封闭式创新模式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工业企业的飞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研发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或者设计出了具有新特性的产品,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形成了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赢得了成本优势;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特性的差异化优势。从而使得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获得这些利润以后,企业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内部研发中,促进新技术或者新特性产品的形成,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但是进入20世纪晚期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使得封闭式创新的“良性循环”被打破,这种封闭式、高度集权的内部研发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原本处于行业领导型的企业未能从创新中获益,甚至有些很辉煌的研究成果也没有产生很大用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逐步取代封闭式创新。

1.2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开放式创新概念最早于2003年由哈佛商学院Chesbrough教授提出。20世纪末的时候出现一种现象,那些原本处于行业领导型的企业未能从创新中获益,甚至有些很辉煌的研究成果也没有产生很大用处。Chesbrough教授根据调查认为[1],出现这情况的原因就是企业所采用的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企业主要依靠企业内部自主研发和内部市场化途径。在此基础上Chesbrough教授进一步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所谓开放式创新,应结合企业内外部创意及市场化渠道,均衡协调内外部资源;企业边界应由原先的封闭模式向多孔、疏松、可渗透模式发展,方便知识流动及合作创新,提高企业整合各种创新要素的能力。

1.3 开放式创新的模式。根据Enkel和Gassman的研究成果[3],开放式创新可分为自外而内、自内而外和耦合三种模式。其中,自外而内模式(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是指组织吸收整合外部创新知识和想法,将外部有价值的创意、知识、技术整合到企业中来进行创新和商业化;自内而外模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是指将自有的技术商业化,企业成为其它组织的知识源,将内部有价值的创意、知识、技术输出到组织外部,由其它组织来进行创新和商业化。一般而言,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比较多,但实际上,这三种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其中耦合模式其实是由自外而内和自内而外两种模式的结合,因此,本文将开放式创新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模式。

2.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

与封闭式创新模式相比,开放式创新模式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的边界是可以渗透的,企业通过一定的路径从企业外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然后通过内部消化整合提高企业的业绩;同样,企业内部的知识核技术也可以渗透到企业外部,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提高业绩。

2.1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中,企业通过有目的的构建企业外部的创新网络,吸收整合对自己有利的外部创新知识和想法,将外部有价值的创意、知识、技术整合到企业中并进行创新和商业化[4]。

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具开放性和动态性,而且开放式创新要求企业具备探索与应用等学习的能力。通过开放和动态的组织结构,企业积极主动地与外部进行合作与交流,积极主动地在企业外部寻找对自身有利的知识技术或者市场信息,并且通过一定的路径获取这些资源。通过探索和应用等组织学习,企业能够突破已有的知识限制,在已有的基础上整合从外部获得的资源,提高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创新出新的产品或者具有新特性的产品,从而使得企业具有差异化优势或者低成本优势,提高企业的业绩。在另一方面,吸收和整合外部的知识和技术以后,也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及其团队技能和经验,提升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优秀的业绩打下了基础。

实行开放式创新模式,需要改变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使其更具动态性和开放性,以及开放式创新还需要构建一张外部创新的网络。确实这些都需要企业付出一些成本,但是总体和长远来看,通过吸收和整合外部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新的市场信息、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或者产品的新特性甚至新的生产与管理方式,这些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要大于其所带来的成本。总之,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通过吸收和整合外部资源来提升企业的业绩。

2.2 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中,企业将自有的技术进行商业化,使之成为其它组织的知识源,也就是将企业内部有价值的创意、知识、技术甚至是生产管理方式输出到组织外部,由外部的其它组织来进行创新和商业化。同样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中,企业也需要更具动态性和开放性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一张外部创新的网络。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组织的创新网络,一方面企业不仅可以将企业内部成熟或者半成熟的技术项目进行商业化,转让给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从而获得利润提高企业的绩效。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将企业内部冗余的或者说企业没有能力消化的闲置创新成果输出,进行商业化,获得利润,也降低这些资源的存放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业绩,也使得限制的只适合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技术外部开发价值每年达到100亿美元[5],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当然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也存在交易成本甚至可能会带来知识产权泄露的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输出等会带来企业声誉的提升,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另一方面,技术的输出可以使得企业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并为其创造利润,提高企业的业绩。那么在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是有利于提升企业业绩的。总而言之,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主要通过将内部有价值的创意、知识、技术输出到组织外部,来提升企业业绩的。

3.结语

通过上述两种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显示,开放式创新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切资源,降低创新的成本,加快创新的速度,提高创新的效率,进而卓有成效地提升企业的绩效。目前我国有些企业存在创新力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创新理念局限在封闭式创新的内循环中,没有完全进入到开放式创新模式中来;另一方面是企业虽然实行开放式创新模式,但是却还没有完全建立相应的更具开放性和动态性的企业组织结构,在组织吸收和整合资源的过程中组织学习能力不足,创新成果导入和导出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开放式创新成效不是很明显。(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2]陈秋英. 国外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12 ) : 196-200.

[3]ENKEL E,GASSMAN O. Driving open innovation in the frontend: the IBM case[C]. Paris: The EURAM Conference,2008.

[4]陈劲,王鹏飞. 选择性开放式创新[J]. 软科学,2011, (2 ) : 112 - 115.

[5]LICHTENTHALER U. The Drivers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An Industry Comparison[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7,49(4):67-89.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企业绩效机理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