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5-30李新河

2015年18期
关键词:融资融券对策

作者简介:李新河(1991—),女,汉,河北石家庄井陉矿区凤山镇白彪村,在读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现状,发现其交易规模日益增长,但融券业务远远不及融资业务,并且交易费用过高,市场规模小,风险高。通过研究发现,转融通业务的缓慢发展以及高风险影响了融券业务的发展,且高利率高成本对于融资融券市场的扩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实现融资融券交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拓展了针对性对策,如加快转融通机制的步伐,逐步提高融资融券资金使用效率及加强风险控制,从而能更好发挥融资融券价格发现、稳定市场的作用。

关键词:融资融券;运行中的问题;对策

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

融资融券交易,即客户融资而资金不足时,证券公司则借资金给客户,客户用该资金买入证券,而当客户融券证券不足时,证券公司出借证券供其卖出,但是客户从事融资融券时,需要向证券公司提供保证金。

2011年,证监会批准成立了中国证券金融公司。2012年,证监会正式启动转融通业务试点,现在已经转入常规。目前,几乎所有国内的证券公司都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标的证券也经历了几次扩容,从285只标的股票,扩容到510只,再扩容到713只、914只,目前,这914只股票已经占到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的80%。截至2015年6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13433.32亿元,融资余额则达到13399.19亿元,占99%以上,分析数据可得知,我国融资融券结构比例失衡,融券业务远远落后于融资业务。

二、我国融资融券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一)转融券业务发展缓慢。转融券业务虽然早已推出,但至今增长依然缓慢。虽然大多数的业内人士对其普遍看好,但是很多券商的态度依然很不积极,这就使转融券业务发展停滞不前,不能有利解决融券业务发展远远落后于融资业务该问题。经分析,转融券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期限的设置。推出转融券之后,客户可以通过券商向证券金融公司进行融券,标的扩充了很多。而关键问题在于,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融券之后,归还期限限定为28天或182天,而在之前做融券时候,客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归还日,并且可以根据归还日期来计算利息。但是由于归还期限的设置,如果客户提早还券,券商仍必须支付28天或182天的利息,利息成本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券商开展转融券业务的积极性。

2.出借证券的资格以及标的股票范围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有上市公司非机构股东具备出借证券的资格,而那些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还不能真正开展出借证券业务,标的股票基本都属于蓝筹股,这些股票一般估值合理、业绩稳定,被卖空的机会比较少。这样的一个现状,使得融资融券交易只能成为一个增加杠杆的工具,其本应具有的保值功能基本难以实现。所以,以上因素均限制了转融券业务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促使融券业务发展远远落后于融资业务。

(二)利率较高,窄利较差。随着利率市场化及央行的数次降息,多家券商的融资利率有所下滑,大多数余券商融资利率仍为8.6%左右,东莞证券融资利率依然保持在9.6%,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的融资利率也不得不“水涨船高”。这极大影响了投资者的参与,这对融资融券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很大不利影响。

并且,随着券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佣金费率下降趋势难以停止,而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利差收入,未来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利差下降也是必然趋势,利差收窄,券商不得不承受此压力。

(三)交易风险较高 。融资融券交易的高风险,是每个投资者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融券交易,因为客户如果要融进证券,需要券商首先自营买入标的股票,相比之下,券商融券给投资者,收取的仅仅只有佣金,但是如果证券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趋势,客户再将所融的证券卖出,可能会促使股价的进一步下跌,而在此时,券商自营股票市值的损失将非常大,这也是券商提供融券最大的风险所在。除外,由于存在着杠杆交易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市场操作风险,多重风险相互交错,使得融券业务的风险难以预测及控制,正是由于券商风险与收入的严重不对称性,使得券商的态度不积极,融资融券业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拓展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对策

(一)加快转融券业务的发展。首先,应适当的放开参与的条件,丰富融券的标的。现阶段参与转融券业务的资格是比较高的,只有非专业投资机构能参与,这些机构交易通道不独立,能够出借的券源也较少,阻碍了融券市场的发展。相反,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他们拥有独立的交易通道,不仅能增加市场券源的供给,扩大标的规模,还能拉低融券的利率和交易费用。其次,要采取措施,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由于转融券业务的门槛过高,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被拒之门外,他们不仅不能参与其中,还承受做空机制带来的损失。监管部门可通过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再者,投资者要学会主动转变投资的思维方式,要主动改变传统的多头思维和低买高卖的单一盈利模式,适时构建多空组合,在市场上涨、下跌和震荡中发掘盈利的机会。

(二)逐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行市场化利率。融资融券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很多投资者参加融资融券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所以逐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促进其参与。比如,赋予投资者可以利用卖券获得的资金买入其他股票的权利。考虑到风险因素,可以要求投资者要以买入股票作担保,并以一定的折算率计算保证金的水平,如果折算后的抵用现金额不足,投资者要用现金或其他证券进行补充。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很有效的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还提高了投资者的参与性。

(三)加强风险控制

1.理性判断标的证券价格趋势。在融资业务中,交易风险主要是证券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相反,在融券业务中,交易风险主要是证券市场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当然这是站在券商的角度。在分析交易风险之后,投资者融资融券时,必须要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宏微观环境及政策导向,对标的证券的未来价格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朝低位融资买入高位融券卖出的目标努力。如果在价格高位融资买入、价格低位融券卖出,则很容易面临追加担保物、甚至强制平仓的危险。

2.关注保证金比例的变动。初始保证金比例越高,对投资者是越有利的,因为这样投资者面临的追加担保物、强制平仓的风险就越小。投资者应密切的关注监管机构对初始保证金比例的调整,及时领会调控手段所传达出的市场整体风险信号。在保证金比例调高之后,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控制好情绪,要保持借贷规模的适度稳定性,如继续扩大规模往往可能面临潜在风险。

3.及时追加担保物。如果投资者对标的证券的未来价格趋势判断出现偏差,出现投资损失,如果即使的追加担保物,仍然有机会回避强制平仓的风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杠杆交易中尤其适用,如投资者能在规定期限内追加足额的担保物,那么融资买入多头的头寸或者融券卖出空头的头寸仍将可以继续保留,待标的证券价格趋势反转后,投资者即可盈利。

四、结论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气象,给投资者提供新的盈利模式,为我国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开辟了道路,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推行融资融券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创新,是倡导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机能的积极举措。但是,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我们不能忽视融资融券在运行中的问题:融资融券发展不平衡,市场规模小、融券品种不足,交易费用过高。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融资融券的发展规律,加快转融通业务的完善,逐步放宽融资融券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其风险管理。总之,只有不断的拓展与完善,才能促进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不断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Jeremy, C.Stein..Aggregate short interest and market valuations[J]. Harvard University ,2004.

[2]Miller, E.M.. Uncertainty and Divergence of Opinion[J].Journal of Finance,2001, (4):1151-1168.

[3]Donald, B. Keim..Anatomy of the trading process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behavior of institutional trade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5.

猜你喜欢

融资融券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探究
融资融券对我国上证指数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融资融券的最优组合投资模型分析与实证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