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2016-11-28刘婧闫春

中国市场 2016年41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刘婧+闫春

[摘要]自开放式创新范式提出以来,备受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文章为解其“新瓶装旧酒”之嫌,在梳理“资源共享度”概念的基础上,利用资源共享度三维测量方法,鉴别了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差异,为开放式创新的未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合作创新;资源共享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1.085

在知识共享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使得行业内一个企业独自拥有其发展所需的所有资源变得不可实现。企业的创新模式逐渐从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2003年美国教授切萨布鲁夫提出了相对于封闭式创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它是指对企业来说有价值的创意不仅可以来自企业的内部,同样也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外部,并且产品的市场化渠道也有内部和外部两种选择。[1]这一模式强调企业边界的可渗透性,意味着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和交换,以弥补其内部资源的不足。

然而,虽然开放式创新的提出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并且其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开放式创新的很多元素在现有一些理论中早就出现,称其为“新瓶装旧酒”。[2]开放式创新的产生是基于合作研发、产学研合作、网络创新、战略联盟、用户创新等创新管理理论,虽具有“旧酒”之嫌,但也有“新瓶”之意。本文简单介绍了资源共享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其三维度测量方式对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模式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开放式创新范式的未来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源共享度的概念

彭正龙等基于资源共享的主体、客体及过程将资源共享度定义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整合并利用其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以实现企业功能耦合的程度。[3]其中,资源共享的主体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客体为各种创新资源,加之创新过程构成了资源共享行为,即在创新过程中,主体对客体实施的资源共享行为。

首先,对于创新资源类型,国内最早将其划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还有学者认为创新资源包括基本要素(知识、技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产业信息);主体要素(企业家、政府和专家);体制要素(机制、制度和法制);投入要素和环境要素。[4]本文将创新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主要指人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物力(设备、基础设施、试验场地等)和财力资源(资金等);无形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信誉资源、关系资源、经验、专利等。其次,创新的阶段一般包括创意的产生、研究开发、试验生产以及市场化。学者们还把它划分为模糊前段阶段、研发阶段和市场化阶段。[5]本研究将从创意的获取、技术获取、产品商业化三个阶段来划分创新过程。最后,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国内学者将其分为10类,即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股东、政府、债权人、管理人员、员工、社区和特殊利益团体。陈钰芬和陈劲(2006)在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研究中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领先用户、主流用户、供应商、竞争者、非相关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中介组织、风险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机构以及政府。[6]

2 资源共享度的测度

通过对“资源共享度”概念的梳理,它包括创新过程中共享资源的利益相关者不同类型(宽度)、数量(资源共享的深度)以及频率(强度)。早在2006年Laursen与Salter对开放度进行测量,提出了开放深度与广度两个测量维度。[7]本研究借鉴并完善其测度,从资源共享宽度、深度和强度来对资源共享度进行测度。

其中,资源共享宽度的计算方法为:

若fi=[JB({]1创新过程中与某一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共享

0创新过程中未与某一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共享[JB)] i=1,2,…,n,那么企业创新资源共享宽度为[DD(]n[]1[DD)]fi。资源共享深度是指在创新过程的每一阶段中,参与某种资源共享的某一利益相关者的数量。而资源共享强度可利用资源共享的频率来表示,也就是说在创新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对于每一种资源某一利益相关者进行共享行为的频率,通过将“每半月”“每月”“每半年”“每年”“超出一年”一次记为5、4、3、2、1分,计算得分加总得到资源共享的强度。[3]

3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

基于资源共享的概念及测度,我们将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合作创新进行比较(见下表)。开放式创新强调企业在创新的整个过程中与外部资源进行互动。而合作创新是指基于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之下,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并且共享成果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

3.1 基于资源共享宽度

3.1.1 创新过程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创新过程包括创新的整个过程,它不仅强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阶段综合利用外部和内部有价值的创意,还认为在产品的市场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内、外两条商业化途径。所以,开放式创新的创新过程包括了创意的获取、技术获取和产品商业化,贯穿于整个创新全过程。而合作创新主要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和开发,其创新合作主要集中于创新的模糊前端和中间阶段,在创新后期即产品市场化阶段进行互相竞争。并且国外学者采用“合作研究”以及“研发合作”等概念,而很少用“合作创新”这一概念。所以合作创新的创新过程包括创意获取以及中间的研发阶段,不包括后期商业化阶段。

3.1.2 利益相关者

合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有技术联盟与创新网络等,强调相同行业内的技术研发,主要与同类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等研发主体展开合作。然而开放式创新囊括了创新的整个阶段,其开放对象范围更广,包括与之相关的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风险投资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大学等参与创新、生产或商业化的所有主体。

3.1.3 创新资源

在创新资源方面,开放式创新和合作创新涉及的资源类型差异不大,均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多种资源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企业创新的实现,单个企业难以拥有创新所需的所有资源,进而需要对创新资源进行搜寻和获取,与外部资源交换合作、全方位共享,形成资源网络,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3.2 基于资源共享深度

资源共享深度是度量参与创新的某一类型利益相关者的数量。在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强调有明确合作目标和期限,以共同利益为前提共享成果,所以只要可以实现其合作目标,种类相同的利益相关者数量越少越好。然而,开放式创新强调企业在创新全过程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共享,其每一利益相关者数量比较多,但太多的利益相关者数量容易造成高额的协调成本,由此企业可将参与主体的数量控制在其可接受范围内并达到平衡状态。

3.3 基于资源共享强度

在资源共享宽度与深度的基础上,用资源共享强度来测量企业与外部资源进行共享的频率、期限以及层面。合作创新模式既包括以特定项目为单位的短期合作,如许可证协议,也包括战略层面的长期合作,例如网络组织及技术战略联盟等。与此相比较,开放式创新模式通常在创新过程的各阶段与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多种创新资源的动态共享,而且这种共享行为更具有频繁性、长期性和战略性。

4 结 论

当前技术更新替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开放式创新模式日益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模式。本文从资源共享的视角,简要介绍了资源共享度的内涵,以资源共享度的三维测度为基础,对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另外,对于二者的比较,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研究,如从交易逻辑角度来看,合作创新的交易逻辑为经济型的,而开放式创新的交易逻辑既有经济型,也有非经济型。[8]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2]Trott P,Hartmann D.Why “Open Innovation” is Old Wine in New Bott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13(4):715-736.

[3]彭正龙,王海花,王晓灵.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比较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4):35-41.

[4]陈宏愚.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及其配置分析的理性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3(5):36-39.

[5]Lazzarotti V,Manzini R.Different Modes of Open Innovation: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 Empirical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13(4):615-636.

[6]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

[7]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8]高良谋,马文甲.开放式创新:内涵、框架与中国情境[J].管理世界,2014(6):157-169.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海尔公司的平台战略研究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国中小企业结盟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模式耦合机制研究
开放式创新下的专用性知识获取
知识转移视角下获得式学习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及环境动态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