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15-05-30申永会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学习兴趣

申永会

摘 要:数学不同于语文,没有趣味盎然的寓言笑话,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以在很多学生的眼里,它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和初中数学而言,它的难度明显上升了一个阶层,所以高中生更加不愿意学习数学。但是,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要对其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一项必要之举。

关键词:学习兴趣;巧设问题;小组讨论

一、巧设问题,引人入胜

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枯燥的,就是不停地解题,机械式的运动。所以,老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让他们对数学问题不再这么反感。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以一种文艺唯美的方式给学生出数学题。例如高中数学“不等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内容,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为以前接触的都是“等式”,计算都是用的“等号”。所以,對于解“不等式”,学生自然感觉有难度,对这类数学题,也就失去了兴趣。这时候,老师应当在上课之初就巧设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树上有10只鸟,来了个猎人,“嘭——”一枪打死了1只,那现在还有几只呢?有学生会答“9只”,如果有人听过这个故事,就知道是“0只”。老师接下来可以进入正题:在刚刚那个问题中,10-1不是9,而是0,这就是“不等式”,下面,我们就将学习这种“不等”。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巧设问题,引人入胜。

二、小组讨论,增添乐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呆板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要求课堂上保持安静,鸦雀无声,最好是“静得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本来学生对数学就没有太大兴趣,如果课堂再这么乏味,他们就更加觉得无聊,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所以,老师要改变这种课堂状况,营造一种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打起精神,乐于去学。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将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讲完后,给他们自由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大家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算在同样的课堂,每个人学到的也不尽相同。如此,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自己没想到的方面,也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小组交流,能增添乐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李玲梅.高中数学兴趣的培养[J].学园,2014(1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学习兴趣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