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语文课堂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

2015-05-30韦雨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支架式教学大学语文

韦雨彤

内容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法,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本文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 自主探索 苏轼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认为,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不只是“补差”,而是“大学”教育平台下的语文课。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应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厌学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增强学生对母语及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支架式教学法源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内涵

“支架”又被称为“脚手架”,本是建筑行业当中的术语,伍德(Wood,1976)等人最先借用支架的概念来比喻成人或更有能力的他人在儿童或新手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有效支持。支架式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学习状态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水平,一种是潜在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最近发展区”,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能从现有层面向更高层面迈进,使教学永远走在发展前面。采用支架式教学,学习者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在教师或更有能力的他人引导、协助下的,主动掌握并内化知识和技能,使自身知识和技能不断由现有水平上升至潜在水平。支架式教学由“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在具体运用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用这五个环节的某些部分。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一堂具体的语文课为例:

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教具:Powerpoint、视频

教学对象:非中文专业大一专科生

教学内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支架式教学前期分析:在备课阶段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有没有听说或了解过该作者?”亦或“有没有接触过类似主题的文章?”如果学生之前学习过该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学习过类似主题的课文,那么在上课时就可以此作为导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按“最邻近发展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采用支架类型: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语言支架、向导支架等

课时安排:3课时

1.搭建支架——定发展区,建概念架

从回顾学生中学时代可以推测,学生对苏轼这个人物及作品是有触及的,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就是对苏轼人物“儿女情长”的一面的认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于激活学生原有的关于苏轼的了解,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

2.进入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感知

范例支架:前一节课给学生放了一部电影《世界是平的》,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电影里体现的印度与美国的文化差异现象并进行介绍,那么教师在总结时便采用了关于印度著名景点“泰姬陵”的爱情故事做结尾:国王为了纪念他的亡妻修建了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墓,从此泰姬陵的美丽故事流传千古,那么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位痴情的丈夫、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用他独特的方式纪念爱妻,书写了一段传颂至今的悼亡词,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苏轼.....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问题支架: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的时候教师应该提示:

后人这样评价苏轼:倘若中国缺少了苏轼,那么中国的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大家回忆一下苏轼有哪些诗文是关于“山”“水”“月”“酒”的?这些诗文又体现了苏轼有着什么样的性格?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步地说出苏轼关于此的名句,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句,通过这些诗句,学生可自行概括苏轼的性格:浪漫、豪放、豁达、智慧等。教师此时可顺势引导: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语言支架:朗诵《江城子》,学生正式进入课文情境。

向导支架:整体感知——你觉得《江城子》这首词好吗?好在哪里?(之前学习罗素《我为什么活着》时教师已经启发过学生如何评价一篇文学作品,这时可以提示学生从“结构”“内容”“情感”“语言”等发面思考。)

3.独立探索——带着问题、自主研习

教师通过设置围绕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支架,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主动理解苏轼内心的情感世界。

问题设计:

问题1:这首词的题记为“记梦”,那么词的上片是不是直接写梦?是否可以删除?请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2:如何理解“两茫茫”中的“两”?

问题3:“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问题4: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苏轼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1)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是否互相矛盾吗?

(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时不过40岁,是什么原因造成 作者未老先衰的?

问题5: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无处”是什么意思?

(2)话的是什么“凄凉”?

问题6:太残忍了,让他们夫妻两说句话好吗?那是让他们说一句话呢,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

问题7:还有哪些诗句与这样的情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问题8:梦醒时分,作者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问题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你知道这样的爱情故事吗?

教师应当注意,在对学生提问或解答问题时,教师应融入自己的理解,赋予题目生活化的片段与生动的语言,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印象。如在问问题4“不思量”与“自难忘”是否相互矛盾时,教师在已经有学生回答出来的情况下还可以拿现场的同学举个例子“现在请你们不去想教室里面穿绿色衣服的同学你们可以做得到吗?”这时发现同学们反而在到处寻找穿绿色衣服的同学,老师可以顺势说“现实生活中有时越是不想去想的反而越容易被记起,尤其是当一个人内心深爱着一个人时,理性已然无法控制。”学生笑。另外在问苏轼为何只有40岁便“尘满面,鬓如霜”时,教师可以拿一些学生熟悉的名人举例子启发学生思考,如“林志颖、周迅都已经四十岁了,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为何苏轼却头发全白了?”学生在回答时几乎都能回答出是思念亡妻的苦楚熬白的,但没有人能结合苏轼为官的实际回答到另一个原因,即仕途坎坷的艰辛“艰难苦恨烦霜鬓”,对此教师应予以强调。

4.协作学习——合作探究、发散思维

随着学习的深入,老师可搭建一个虚拟场景,给学生相互探讨的空间,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理解苏轼相见却无法相见的凄婉哀伤的情感。

下片前五句为记梦。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试想你在梦中是怎么与王弗相见的?你会对她说些什么?请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表演。

5.效果评价——合理全面、及时反馈

从大学语文课堂伊始教师搭建支架让学生沿着支架探索,到最终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掌握,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别于传统的诸如课堂作业完成后打分之类的单边评价,这种评价类似于“点评”,贯穿课堂始终,学生每回答出一个问题、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都要对回答进行反馈,以检验并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与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是双向的,既能起到沟通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三.大学语文课堂运用支架式教学法的优势

大学语文课从学科定位到教学目标都决定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有别于中小学语文。大学语文课应具备升华大学生道德情感的作用,梳理并激活学生已学过但被逐渐遗忘的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实现将课堂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支架式教学创设的情境可以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赋予生动性与人性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与交际能力。而这一些与大学语文教学的客观需求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某些教学策略,探索出一条合适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忠新、禹明华、周妮.大学语文[D].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9)

[2]曾鸣.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支架[J].教研天地,2005(3)

[3]卜春梅.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2(11)

[4]刘晓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语文,2010(2)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支架式教学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