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5-30徐培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舆论校园政治

徐培凌

内容摘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网络舆论的环境下完成高校思政教育就成为了相关人士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论环境的关系,探析在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健词:网络 舆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于高等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对高校内的大学生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要减少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就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网络舆论环境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舆论环境是现代计算机科技发展的产物,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是指人们对于所处环境及所出现的现象、问题所表达出的若干意见。对于新兴网络媒体的出现,给予了人们一个发表意见的全新平台。公众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于所看到言论、现象、问题的意见和看法。这些意见和态度在持续的传播过程中会逐渐累积形成一股力量。舆论既包括正面、积极的舆论也包括负面、消极的舆论。网络舆论环境就是在相对集中的社会空间内的网络上形成的众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舆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网络舆论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舆论环境产生于社会环境,是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反映,同时也对社会环境产生反作用,调节着社会环境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在高校内的普及,网络平台与校园师生学习、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出现及普及更是极大地转变了校园师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校园师生可以自由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对某一问题、现象的看法和意见。与其他社会空间相比,校园网络舆论氛围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从主体来说,作为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都具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且思维视野都比较开阔。与其他主体相比,这一主体更容易主动去关注外界发生的事件,并对这些事件做出比较理性、准确的评价判断、同时,由于高校师生多在校内共同居住,更方便主体之间对网络舆论进行分享与交流,形成更全面的观点,同时提高事件的关注程度,无形中再次扩大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从客体来说,高校师生更加关注与高校相关的事件和现象,对于社会现象发表的观点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伴随着网络在校园师生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校园网络舆论在校园舆论中的比重在逐渐增加,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以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为目的,高校教育者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模式对其采取的一切非暴力性的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内进行,因此这项工作往往要根据校园实际情况进行开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重视校园网络舆论力量、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校的领导没有重视网络舆论环境的作用,忽略了网络舆论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影响。部分高校的领导和教育者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育思维当中,缺乏对网络舆论环境力量的正确认识,认为网络舆论是无关紧要的事物,不需要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高校学生因网络舆论引起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越来越多。不考虑高校网络舆论的教学计划是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在高校网络舆论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出现教学研究不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部分高校没有适应网络舆论环境的发展及时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依然沿用过去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方面,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网络文化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课堂教学、讲座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网络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而网络上可以供给大学生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非常少,且学生上课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主观能动性较差。这样此消彼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必然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的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滞后性。近年来高校的网络环境发展迅速,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和更新速度都非常快。而开展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学的高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还习惯用已经过时的网络舆论教学理论来作为授课内容。教学内容的滞后性无法紧跟网络文化发展潮流,对于新出现的高校学生网络思想、行为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干预和解决。

第三,较多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管理应对机制,缺乏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应对效率低下。网络上充斥着积极的网络舆论和消极、虚假的网络舆论。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和舆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看到大量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事务,参与到许多热点话题的讨论当中。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目前,我国校园网络舆论监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尚不成熟。许多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网络舆论监管的重要性,但是完善网络舆论管理应对机制非一日之功,仍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部分高校甚至没有重视网络舆论的影响,忽视网络管理应对机制的作用。由于网络舆论管理应对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无法有效地对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管理,对于网络不良舆论引起的问题反应迟缓,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解决,错过了纠正学生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最佳时期。

三.网络舆论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第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首先,高校领导要转变教育理念,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仍会不断扩大和深化。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高校教育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变过去单一、形式化的教学理念。高校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生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认真聆听,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高校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要做好自我教育的工作。校园网络舆论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高校的老师。在近几年,高校教师自杀、犯罪等相关报道屡出不穷。而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没有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高校教育者要转变教育思维,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要重视自身教育,避免因受到网络不良舆论的影响步入歧途。

第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时要重视内容的理论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教学体系,涵盖中学、大学的教学内容。教育者在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与原有体系的连接,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学题材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和趣味性。枯燥、单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明显缺点。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运用现实案例来作为授课的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最后,教学内容要与本校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高校教育者要通过实践了解本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与理论相结合,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教育者要善于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QQ、微信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表达观点的重要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第二课堂与这些平台相结合,通过在聊天中开展隐性教育,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完善高校舆论反馈机制。完善的高校舆论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拦截不良的、虚假的网络信息,及时地发现不良舆论信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氛围回归正轨。首先,要建立校园网信息过滤制度,管理员在发现不良信息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删除不良、虚假信息并采取措施消除不良舆论带来的影响。其次,在发现不良信息时该信息已经造成一定影响的,高校要及时将该信息进行标识,在查清事实后迅速发布真相,稳定师生的情绪,避免影响扩大。最后,对于在校园网上发布不良信息的人员要追究其责任,做到赏罚分明,高效地解决校园负面舆论危机,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综上,网络舆论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网络舆论环境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探折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

[2]瞿晖、董雨.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J].网络传播,2011,(01).

[3]范鹏飞、沈鹏、赵娜、夏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13,(02).

2014年苏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重点课题,项目编号:SGZXA201408

(作者单位: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舆论校园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