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先学后教”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29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张建榕

学苑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先学学情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 郑 榕 张建榕

“先学后教”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场颠覆性改革,认为一堂课要从“学”字开头,这个“学”指自学,即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既定目标的自主学习,这成为一堂课的起点,也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模式可分为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并且一堂课教师只能讲课十分钟左右。

那么,高中议论文作文课如何先“学”后“教”呢? 本人试着套用此模式在作文教学课做了些尝试。把课堂结构设计为以老师为引导的“教师出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快速写作→教师点拨”的“先学后教”模式。由于语文学习很大程度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引发语文学习的乐趣尤为关键,教师要做的重要的事就是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并略加指导。

鉴于此,本人认为引发写作的乐趣应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众所周知,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学写作的,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的议论文教学也可从模仿训练开始。而模仿的资源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选入了一批古代优秀的议论文,这些名篇佳作,文质兼美、论证有力,可谓议论文的典范。高中生课业极多,无暇顾及课外读物,这些文章便是学生参考学习最好的范本。教师不妨从中为学生搭建轻松写作的桥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闭门造车的困难。

当然,要模仿就得“先学”,就得解决“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下面是本人以写议论文为例创设“先学后教”模式的实施过程:

案例主题:模仿课文(《六国论》《劝学》)结构、学写议论文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与教师出题。

第一步:板书课题“议论文的结构”;第二步:教师口述教学目标(略);第三步:创设情境,让学生列举两篇范文在结构布局上的共同点;第四步,出示思考题:两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用什么方法提出?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哪些问题 (即分论点)?它们的行文是如何安排的?即我们所说的用了哪种结构(议论文结构一般分为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最后如何收束全文?并要求学生以”说思”为题,模仿范文结构,拟出结构大纲。

这样,我们借两篇范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以熟悉的课文降低难度,激发学生模仿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模仿。

其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是学生知识雏形形成的最重要阶段,也体现着学生是教学中心的思想。教师的职责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间走动,观察自学情况,对中下水平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标记号,养成动笔习惯;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并归纳问题。

再次,协作交流(同桌或小组讨论)。协作交流就是生与生、生与师之间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从多种问题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每个学习者对所问问题的理解。因此讨论时,引导学生从这两篇学过的古文来总结相似点,敢于充分提出质疑;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活动的双向、多向交流。学生通过探讨交流,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深刻了,还纠正了片面的或错误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又实现了“多元化”交流和“互惠”学习,能把封闭的课堂引向开放。

最后,教师点拨,并示范讲评。两篇课文在议论文的谋篇布局上都是论点鲜明,结构递进严谨,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层层递进。都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即“开门见山”法,这样的议论文结构最容易模仿,学生也容易接受。

这样,以说“思”为题,可以设置为: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3.还要“善思”(怎么样)。此处的示范评改就是此模式中所要求的教学评价。该教学评价以课堂任务为评价标准,使教学更加关注实际任务的解决。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养成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

反观这种“先学后教”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本人有几点启发:

一、关于“先学”中的主体。如今,大家都在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诚然是对的。关键是以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的产生应考虑学生自身具备的能力,对于城镇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的具备还有一定欠缺,针对学情差异,不妨适时把“个体独立学习”变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一起参与协作,并不时引导,方能按照模式中的做法相对顺利地进行。

二、关于“先学后教”作文教学模式完成运用的时间。语文这门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课程,特别是作文教学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一节课中这种“先学后教”模式是否能一节课完成呢,想必是困难的。再有,先学的时间只能单纯在课堂吗?我们知道“先学后教”的很重要一个理念是教师必须根据学情进行教。这要求教师务必事先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所以,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在上一节课的最后发放学案,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完成学案上的相关任务,上交学案,让教师作一简单批改,再在上课时发放已检查批改过的学案,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教学。这样的话,学生的“先学”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后教”发挥作用。

三、关于“先学”中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在这个模式中就是在课堂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问题。这点会充分考验到教师的备课能力。众所周知,备课有“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那么,在这种模式的课堂,在“先学”前就应该调研学情,再针对学情设置相应的问题。如本文在案例中四个问题的设置就是学生上完这两篇课文后,掌握了学情之下设置的问题,这样思考的时间就不会花太多,而把主要的时间放在快速模仿阶段,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这一课堂模式高屋建瓴,有它的优势,值得我们去实践推广。只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此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还得“因材施教”“上下求索”,找到更多对所教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便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与能力。

[1]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

[2]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先学学情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