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韵新声

2015-05-28王心畅

艺术评鉴 2015年7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王心畅

摘要:新京剧是在传统京剧基础上,广泛借鉴、吸收多种艺术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新的京剧艺术。新京剧是对传统京剧的创新与发展,使得京剧更时尚、更具生命力。小学音乐课堂中新京剧的传播意义深远。教学中,笔者通过自制新京剧校本教材,对比传统京剧,教唱新京剧,并通过学生表演,激发学生学习新京剧的兴趣。

关键词:新京剧 小学音乐课 实践研究

一、新京剧概念辨析

新京剧是指在传统京剧精华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吸收多种艺术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用现代艺术手段包装,符合广大青少年审美情趣的京剧表现形式和新的音乐形式。新京剧不是传统京剧跟现代流行音乐的简单堆砌,而是吸收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借鉴流行音乐的形式。一方面在传统京剧基础上进行改编,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另一方面是在流行音乐里融入京剧元素,在京剧唱腔中加入流行因素创作新曲目。新京剧采用京剧与通俗结合的发声方法,删减传统京剧曲调中的拖腔,统一节奏,适时降低调门,运用叙事的方法,以故事带唱。新京剧打破了传统京剧程式化的模式,适应了青少年的审美要求,让广大青少年看的懂、学得会。

新京剧,重在一个“新”上,它必定是对传统京剧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新京剧的出现,打破了一把京胡、锣鼓相伴贯穿全戏的伴奏,随之而来的是电声音乐、Rap、R&B等流行风格元素的加入。当然,这并不是说新京剧已经抛弃了传统京剧的伴奏乐器,而是要将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带入传统京剧当中,丰富音乐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享受新的视听盛宴。例如,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演员储兰兰的新专辑《新声新京剧》,整首专辑运用了京剧唱腔演绎流行音乐。她用流行乐唱法诠释京剧的基础上,又融入电声音乐、二胡、小提琴等等一些传统京剧中没有的新元素,使时下流行的R&B、爵士风也能自如穿插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经说过:“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融会贯通才是生命力。”①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碰撞在一起,促成了两种不同层次文化的结合,势必会擦出别样火花。

二、小学音乐课堂传播新京剧的意义与价值

“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关流行音乐的调查数据显示:调查近800名学生中有90%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其中10%的学生沉迷于流行音乐,学生对流行音乐喜欢程度胜过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②国粹京剧等传统戏曲在青少年的生活、思想中逐渐远去,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前景甚是堪忧。为此,“2008年3月,教育部选择部分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试点工作,从小学到中学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③在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本中,收录了一个单元“京腔京韵”的京剧内容供学生学习,这些举措体现了教育部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渗透于传统京剧音乐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京剧有全新的认识,在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国粹京剧经典的秀美,又能体验流行音乐民风的清新,让学生感受京剧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小学音乐课堂传播新京剧意义非凡,它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经典唱段、图片等资料,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唱教学模式,引入欣赏、模仿表演等教学手段,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在新京剧《对花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听赏,对比新京剧《对花歌》与传统京剧《卖水》的异同。在学唱中反复聆听、模仿唱段的京腔京调,感受Rap的快节奏,在学唱中了解京剧知识、感受不一样的京剧艺术。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结合唱段背景,大胆创新、自由表演,诠释自己心目中的京剧人物形象。这一系列的活动既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激发学生们求实求真的学习冲动,使得本来很“枯燥”的京剧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丰富多彩。

此外,新京剧的传播还拓宽了音乐学科课程资源。音乐新课标理念鼓励教学的多元化。把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传统京剧,这种大胆的创新,改变了学生对以往京剧、流行音乐的认识,打破了枯燥的课堂,让学生有新鲜感,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易于学生学习掌握课堂知识。新京剧的学习也让学生意识到,流行音乐与戏曲二者是可以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当今的戏曲艺术也可以如此时尚、多元化。

三、新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

(一)收集新京剧素材,自制校本教材

研究不能没有教材,首先,笔者联合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新京剧歌曲,并认真的记录下来,然后,把收集来的歌曲进行分类、分单元,如:第一单元“京剧中的流行音乐元素”就收集了储兰兰的《新霸王别姬》、《卖水》、《花灯恋》等作品。第二单元“流行音乐中的京剧元素”收集了陶喆的《Susan说》、储兰兰的《北京人都在忙》、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等作品。第三单元“京剧新唱”将之前收集的素材进行筛选,教授学唱京剧的基本方法,选择适合演唱、表演的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织选择一两首进行表演展示。最后把这些按单元分类好的作品装订成册,人手一本,作为“我学唱新京剧”的校本教材。这本由孩子们参与制作的教材,凝聚着孩子们深厚的情感,相信他们都会格外珍惜。而孩子们在装帧教材的过程中,也是进一步加深对新京剧的理解与认识的过程。

(二)通过教学实践,体会总结新京剧演唱方法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唱京剧是学生认识京剧艺术最直接的方式。掌握京剧唱腔的基本方法是学唱新京剧的根本所在。

首先是京剧演唱的呼吸。呼吸是演唱京剧的动力与基础。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科学、正确的呼吸方法极为重要。我们可以从“深呼吸、闻花香”中体会呼吸的状态,感受吸气时胸腔的打开与横膈膜的下降、腹腔的扩张与放松;呼气时,腹部的收缩、积极状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使声带松弛,稳定气息的流动,避免歌唱时声带因猛烈呼气、挤压造成声音僵硬。另外,气息的控制,对于调节气流的进出也很重要。当我们在演唱时气息不能呼出的太快,否则会造成气不够用,一句还没唱完气就没了。吸气时要把吸进的气保存住,呼气时要根据唱句的长短、气口的安排慢慢送气,让气息均匀呼出,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是京剧唱腔的声调与吐字。声调又称字调,指字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京剧中的声调运用了汉语四声调的规律,强调唱词的音乐性,形成高低起伏的声调变化。

“京剧中的一声调为‘阴平,其声音高而平,前后平衡均是高音。二声调为‘阳平,其声音从低到高,向上升扬,尾部高音与阴平一样。三声调为‘上(读作赏)声,其声音从高到低,先降后升。四声调为‘去声,其声音起音高,再由高往低降。”④京剧唱词中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声调,字与字在衔接的时候就会出现高低起伏的声调变化。在学唱京剧时,首先要读准确四声调,要照字的声调演唱。

接下来是吐字。京剧中的“吐字”指字头的发音。字头由21个辅音作声母以及i、u、ü三个元音作介母构成。字头又分为声母做字头、如“刚”(gɑng),g母音就是“刚”的字头;声母和韵母的韵头做字头,如“缺”(que),q是声母,ü是韵头,字头就是qu;字头是一个字发音的起点,只有准确、清晰的吐字才能进行归韵、收音。

第三是京剧唱腔的归韵。归韵就是把吐字之后的字音归到韵腹上。“京剧演唱中被用作字腹的是汉语拼音中的十个元音:ɑ、o、e、ê、i、u、ü;—i(zi、ci、si);—i(zhi、chi、shi);er。”⑤我们在唱词的时候,要强调元音字腹,唱清楚韵腹。如,《红灯记》“学你爹心红胆装置如钢”唱段中,“刚(gɑng)”字,要张大口念字腹“ɑ”,归韵到韵腹“ɑng”上。

初学者若能掌握以上京剧演唱要素,对于新京剧的学唱又将迈向一大步。京剧的学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相信学生在基本掌握京剧演唱的方法后,对京剧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自信、大胆的唱京剧。

(三)对比传统京剧,学唱新京剧

校本教材的研发给新京剧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课堂上,教师分单元赏析对部分作品进行教唱,在与传统京剧唱段的对比中学习京剧知识、感受流行音乐时尚的节奏感和绚丽的音响效果。比如教唱新京剧《对花歌》,可以分别欣赏传统京剧《卖水》与新京剧《对花歌》,之后将二者进行比较,让学生说出感受,更喜欢哪一种?在分析异同中教授京剧知识(如:行当、唱腔、伴奏乐器等)。在教唱环节,教师出示新京剧《对花歌》歌词部分,先请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教师用京调范读,对比京剧念白与生活对白的差异,再让学生模仿京调朗读歌词。需要注意的是,在念字时,要把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找准。以《对花歌》“铺满床”中“床”字为例:它是由chu、ɑ、ng拼成的,其中“chu”是字头,“ɑ”是字腹,“ng”是字尾。在念字的时候字头、字腹、字尾要读清楚,可以读得夸张一些。在演唱的时候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通过气息带动字音,把声音往头腔上送出去,这样的声音响亮、通透有共鸣。在遇到唱词密集的句子,如《对花歌》中“干枝(儿)梅的帐子,象牙花(儿)床”,要快吸(气)慢吐(气)且念字要快而灵活。在唱到唱词中带有“转弯”的字(如:“粉、红、床”),要把字的尾音扬起来唱,这样的京味儿才更浓。学生在完整的演唱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演唱者表情、动作等体态韵律,试着模仿表演,看看哪些同学唱的最有韵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选择演唱形式表演歌曲,最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说说对新京剧的看法,谈谈对今后京剧课堂的建议,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给学生创设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往后的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赏析具有京剧元素的“中国风”流行音乐歌曲,在学习京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文化。

(四)通过表演,展示学习新京剧的成果

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该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通过表演来展示新京剧的成果是个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京剧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在新京剧《对花歌》教学中,学生可以推选爱表演的同学上台展示,采用女生唱问句男生唱答句的对唱形式,配上自己创编的肢体动作或者小道具(如扇子)表演歌曲。学生还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京剧唱段,自由选择伴奏音乐(可以是流行音乐,也可以是古典民乐等)演唱,展示独具个人风格的新京剧。同时,也可以在“六一”等活动中编排一些戏曲节目让学生展示自我,分享戏曲艺术文化。

四、新京剧音乐课堂的体会

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与课后的调研分析,笔者发现,新京剧引入课堂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京剧学习更为突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新京剧这一时尚多元化的戏曲,能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京剧音乐教育被赋予更多的使命,而综合性的京剧音乐教学可拓宽学生的民族艺术文化视野,有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精神。

当然,在新京剧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把握方向。新京剧无论怎样时尚、流行、创新,它的根本是围绕一个“京”字。我们学习新京剧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对国粹京剧的了解、认识、传承,引导中小学生热爱、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文化。

注释:

①储兰兰:《新京剧——传统老戏曲唱出新花活》,《魅力中国》,2008年第17期。

②屠兰兰,罗迎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4页。

③张志燕:《新课改下的“京剧走进课堂”》,《教育艺术》,2010年第8期。

④张再峰:《怎样唱好京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46页。

⑤张再峰:《怎样唱好京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

参考文献:

[1]屠兰兰,罗迎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徐城北.京剧的知性之旅[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3]储兰兰.新京剧——传统老戏曲唱出新花活[J].魅力中国,2008,(17).

[4]朱达人.吴汝俊与他的“新京剧”[J].上海戏剧,2009,(05).

[5]张志燕.新课改下的“京剧走进课堂”[J].教育艺术,2010,(08).

[6]张再峰.怎样唱好京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