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

2015-05-28董葆春

艺术评鉴 2015年7期
关键词:倾听审美兴趣

董葆春

摘要:让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就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首先要以兴趣为动力,选择学生倾听音乐的最佳方式,切入方式和欣赏方式是吸引学生倾听音乐的有力手段,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其次以审美为核心,在听觉感知中理解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既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审美体验。

关键词:倾听 兴趣 方式 审美 情感 音乐语言

马克思说,假如没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任何音乐都是没有意义的。好的音乐作品是在聆听中作用于人的情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懂得聆听音乐,就是热爱生活。因此让学生倾听音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以兴趣为动力,选择学生倾听音乐的最佳方式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机,教师要考虑从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出发,找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比如,欣赏《京剧》,笔者从歌曲《说唱脸谱》入手,“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我看到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通俗易学,妙趣横生。然后让学生学习一些京剧的表演动作、念白,用打击乐合奏锣鼓经等,体会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的美妙,再欣赏京剧。又如,舞剧音乐的欣赏,可播放经典的中外舞剧作品片段,象《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分析它们从舞台布景、灯光、道具到服装、表演等的不同,体会音乐,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笔者这样设计课题:中国的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的赏析。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阿炳的身世及主要作品,对比阿炳与贝多芬的共同之处:失明与失聪,一位是18世纪的德国作曲家、一位是19世纪末的中国民间艺人,都活了57岁等。课堂上通过欣赏、比较,感受音乐从沉思到悲愤、从愤怒到怒号的感情,并引用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话说:“具有断肠之感,是应该跪着听的。”加深学生对作曲家及作品的理解,深刻认识到阿炳及他的作品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切入方式和欣赏方式是吸引学生倾听音乐的有力手段,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些较大篇幅的音乐作品,象《梁祝》、《一八一二年序曲》,教师要研究哪些需要完整听,哪些需要重点听,哪些需要反复听,哪些是学生自己能把握和理解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的,哪些地方需要提问,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学生对它的思考是否能够指向音乐本体等。可见,倾听音乐要更多的针对“音乐”的特点来进行,每部音乐作品教师要根据其内涵,找出相应的切入点,选择进入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

二、以审美为核心,在听觉感知中理解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美是毫无疑问的,但它美在那里,如何去发现和鉴赏,恐怕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发现美、理解美从而再去创造美,把美融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社会充满美、生活洋溢着美,这是新课程标准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在听觉感知中理解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是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音乐语言、情感是借助音乐各要素的表现功能综合表达的。倾听音乐时引导学生分析速度、力度对音乐作品的影响,音乐中的强弱变化起到的作用,各部分旋律所创造的不同意境等是十分重要的。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喜洋洋》和双管与民族乐队演奏的《江河水》,前者用较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音量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后者则用缓慢的速度、强弱对比的力度音量表现主人公的哀思与凄凉。又如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慷慨激越的情感力度,雄浑苍健,胸中迸发的怒潮如江河横溢,一泻千里。而古曲《春江花月夜》,则通过中速抒情、力度适中的音响,使人感受到和谐、细腻、幽远、宁静的东方古典韵美,清新典雅。又如圣·桑的《天鹅》,大提琴慢板速度奏出主题,钢琴用分解和弦织体加以衬托,让人联想到碧波荡漾的湖水以及圣洁、忧郁、高雅的天鹅。《野蜂飞舞》用快速的半音阶旋律线条,描绘出野蜂上下飞舞、盘旋环绕的生动画面。音乐“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听一段恬静优美的旋律会使人舒心愉快,产生美好的遐想,听一段节奏强劲的乐曲会使人具有“眼前仿佛出现一片光明、只要不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就一定能够达到光明的彼岸”的理想。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管弦乐队以巨大的音响,铿锵有力的节奏,把人们带到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斗的精神境界里去了,作品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性,象一曲颂歌,鼓舞人们通过斗争去战胜黑暗,迎接黎明的到来。欣赏中,学生通过倾听这些乐曲,感知到音乐语言鲜明的变化,音乐本身的感化作用,使他们经历了愉快、悲伤、愤怒、激昂、同情等不同的心理体验,深受教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受到了激荡,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审美体验

高中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创新能力,欣赏时应以讨论、介绍的方式进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贯穿全曲的节奏型××× × ○象征了什么?作品两次出现高潮表达了纤夫们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谈谈你与纤夫有什么不同。逐步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又如欣赏组曲《图画展览会》之《牛车》,可以这样启发学生:音乐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路?然后教师可以控制教学步骤和节奏,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对所提的问题,让学生经过努力逐一去解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在欣赏音乐的愉悦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学生的聆听就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体会到更深层次的音乐美。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听为主要手段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总之,欣赏教学中对音乐的感悟是以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为目标的,从音乐课特点出发,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的。我们音乐教育者应探索各种方法带领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和鉴赏美。

猜你喜欢

倾听审美兴趣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