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成因

2015-05-25钟思琪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5期
关键词:重视自主学习能力

钟思琪

[摘 要]目前,农村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低。这主要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力不够,然而“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培养 重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19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笔者对农村小学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现象进行调查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成因。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经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能做课前预习的学生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呢?原因是有些是不知道什么是预习,有些则是不重视,认为预习无关紧要,或是不知道怎样进行预习等。其实,上课前对将要学到的内容读一读,练习做一做,是非常有好处的:一是能知道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二是对在预习时碰到的困难,在课堂上就会加强重视,就会主动认真地听教师分析,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困难往往就是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再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就会加深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的印象,就容易将知识记牢并巩固下来;三是读了课文,正确认读了生字,理解了生词;四是能将课文读通读顺,甚至读懂了,学习起来既轻松自如许多,又能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如果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所以,作为教师,就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的养成,教会学生怎样预习、如何进行预习,并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如果能够做到经常朗读、背诵美文,对学生非常有好处:(1)能增强语感。读得多了,自然地就能体会到语言中的规则,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妙处,慢慢地就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能规范运用语言文字,使得自己的写作更深刻有文采;(2)边读边想还能深刻领悟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蕴含的深刻哲理……这些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以及动人的情景等都能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净化读者的心灵;(3)勤于朗读、背诵,还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读得多了,积累的自然也多了,写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使作文更具文采。可是,从调查的数据看,38.93%的学生朗读和背诵还是不积极,不主动的。大多数都是老师要我读,要我背或是抽查时才偶尔读读背背,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就小学生而言,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学生在自我监管能力薄弱的情况下经常耐心的教育、监督与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三、课堂发言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据观察,发言积极的学生往往思维较活跃,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勇于探究,追求新知。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往往一直领先,可惜这样的学生太少了,只占到全部学生的39.82%;不愿或是不敢发言的学生就占有60.18%,这样的调查结果是惊人的。那么多的学生不愿或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难道是他们不会吗?是他们不愿、不敢吗?这些现象都令我们汗颜。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都不会。试想,学生如此纯真呀,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都会了的话,他们又怎么会不发言呢?还怎么会藏着?肯定是一吐为快了,以获得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称赞。当然也有些学生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害怕自己会说错或者是害羞而不敢说而已。可见,学生出现不愿或不敢发言这种现状,我们作为教师也是有很大的责任。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如何让学生爱思考、提质疑、敢探究,那才是教师应当做的事。

四、语文复习巩固的习惯

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也提倡“温故”,认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从前书塾里读书,既要知新,又要温故。在学习过程中,匀出一段时间温理以前读过的,这是个好办法,现在教学国文,应该采取它。通过‘温故,“回味那已有的了解与体会,更寻求那新生的了解与体会,效益绝不会比上一篇新的来的少。”所以,做课后好复习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领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温故而知新”,学了新知识,经常看,反复地看,就会有新的收获。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如果不闻不问,还是会遗忘的,这是大脑遗忘规律所造成。因此,学生学了新知并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如果学生能做到经常复习,还可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及时弥补知识的缺漏。从调查结果上看,经常能做到复习的只是35.40%,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甚至学校往往名列前茅;偶尔复习的占到56.64%,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在班上属中等或中上水平;而从来不重视复习的7.08%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也是最落后的。可见,课后复习巩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五、积极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鲁迅认为,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多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营养”,不能“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只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而且,如果学生能够经常阅读课外优秀作品,除了可以增长知识与智慧、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之外,还能够培养良好的乐学习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如果教师能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读一定量的书,并且要求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话,那么,收获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是从调查数据来看,能做到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已经很少了,只占到总人数的27.43%,坚持每天阅读的更是少之又少,只占11.50%。为什么会出现有这样的现象呢?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当今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科技手段极具诱惑,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动画片、影视片、娱乐节目以及网络游戏等精彩纷呈、有声有色的节目,以及沉重的课业负担,都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还有时间和精力花在阅读课外书籍上呢?而且阅读无声的语言远比不上有声有色、有刺激性的动画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教师得下一番苦功才行。首先,要让学生有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自觉去阅读的最大原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持之以恒,逐渐形成一种不读不行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阅读。比如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开展故事会、猜谜语等读书活动,既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养成。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搞好学习的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心理研究表明:“健康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没有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有很大的改进的。”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在一天天长大,习惯也在一天天养成,一旦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而且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型时,不仅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还很难纠正。因此,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极迫切的一件事,不仅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加以引导,更需要家长的耐心配合,勤俭查,严监督。只要锲而不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特约编辑 严 玲)

猜你喜欢

重视自主学习能力
怎样上好初中数学课
谈谈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谈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倦怠现象
试谈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
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