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倡导合作学习 切实变革学习方式

2015-05-21施俊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时机变革

施俊进

[摘 要] 合作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育话题,也是体现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的永恒话题,科学巧妙的合作学习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能的优化.

[关键词] 合作学习;内容;时机;学习方式;变革

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普遍地认同并实施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灵动高效的态势.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合作学习被越来越普遍地实施于课堂教学中的同时,我们也逐渐发现以下问题:

(1)“合作学习”只是一两个学生对另外一两个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说几句话;

(2)不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滥用合作学习;

(3)合作学习时机不恰当;

(4)忽视弱势群体:“学困生”不是在听教师讲授,就是在听同学讲授;

(5)合作学习后缺乏必要的评价与提升;

(6)某次“合作学习”与下次“合作学习”,没有纵向的关联.

这些问题的存在完全背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关于“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要求.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恰当把握合作交流时机,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精心选择内容,讲究合作实效

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小组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利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学习质量. 但并非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该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一般而言,探究型或开放型的问题,应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中的重难点,宜进行合作;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应进行合作等. 这样有了大方向,才不至于滥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

为使合作学习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合理性,设置的问题在难易程度上,不妨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或参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以“可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为准则. 如“相交线”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并且通过简单图形识别邻补角和对顶角(即将两个概念具体化)后,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1)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找一找图中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如何在复杂的图形中找邻补角和对顶角?

这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朝一个明确的方向发展. 通过让学生在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加以辨认邻补角,这样不仅有利于新知的巩固、深化和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基本图形(两条相交直线),读图、识图能力得到发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学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合理把握时机,提高合作效益

学生作为个体直接参与(面对)学习活动(材料),凭借自身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与对新事物的感悟来解读学习材料,有很强的独立性. 这不仅是教师的讲授不能替代的,同样也是合作学习无法替代的. 因此,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合作学习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出示问题后,便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交流讨论,而应留一定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独立思考时间. 当学生的学习愿望不够强烈,学习热情不够高,需要相互激励时;当学生个人的智慧难于解决问题,需要帮助和点拨时;当问题或课题范围广,内容丰富,需要群体智慧方能研究得深透时;当个人研究成果需要得到评价或交流扩大成果效益时,等等,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并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全面. 这样不仅有利于优秀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也给不爱动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因此,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深化与拓展,是生生、师生互慧共生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交替地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形式,来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科学分组形式,突出“学习”核心

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正确采用分组形式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地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出误区. 常用的分组形式主要有自由式、基本式和特殊式.

1. 自由式. 对于刚刚新建的班级,因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而采用的分组形式(由4~6人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因在自愿的情况下自由组合,学习的积极性易被调动,学习兴趣易被激发. 但自由组合必然会造成“弱弱组合”(学习基础都是薄弱的)和“内内组合”(性格都是内向的)的小组越学越没劲. 因此,3~5周后,教师应将学生重新分组,转为基本式,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合作学习充满生气和新意.

2. 基本式.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比较认同的小组由4~6人组成. 学习小组一般有三种形态:互助合作式、分层发展式、项目研究式. 在实践研究初期,大多以互助合作式为主,其他为辅,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灵活使用、合理渗透. 互助合作式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分配每组的成员,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成员间公平的竞争,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取胜的信心,才会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小组内应有一定的分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角色与职责,学生可以扮演很多可能的角色,但也取决于合作学习行为和任务要求. 小组的组号用罗马数字表示(Ⅰ,Ⅱ,…). 如,4人小组的组内角色分工(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人性特点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组内设1、2、3、4角色号)可以如表1.endprint

小组内角色可以互换,如1号位和2号位相近角色的互换;2号位和3号位的互换(但不宜进行号位大跨度互换),让他们扮演不同难度的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合作任务的完成.

3. 特殊式. 特殊式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临时采用的分组方法. 一般有如下几种.

(1)同桌式. 同桌双人合作小组是最小的学习小组,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 如在学习“分式有意义和无意义”时,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出3到4条关于“分式有意义和无意义”的问题考考对方,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若采用4人小组合作,则容易造成混乱,效果不那么理想.

(2)课题式. 如进行“如何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实践活动时,可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原则,可以将有相近性格、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这样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持久、顺利进行.

(3)辩论式. 如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化简式子■. 对于式子■和■,是否同样有类似的两种化简方法?此时学生中常有两种不同的想法,为此,可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辩论.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合理调整合作分组的策略,不仅使合作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合作”的目的是“学习”,是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 全程参与指导,确保有效合作

学生良好合作技巧的运用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益的保证,然而学生不是天生会合作的. 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由此可见,教师不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局外人. 这正如美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约翰逊所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从旁指导,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小组合作技巧等方面指导学生. 因此,合作不仅是学生的合作,也是师生的合作. 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发展也是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1. 适时指导合作技能. 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的特殊技巧有合理分工、仔细聆听别人发言、肯定别人的努力、调解争端、让每个人积极参与等,即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倾听、交流、表达的能力和换位思考,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 为此,教师可以将合作的技能、技巧列表张贴在教室内,以备学生随时对照检查. 同时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技能、技巧进行专项训练,并选择一两项技巧着重运用于某一类课型中. 如将“仔细聆听别人发言”的技巧运用于例题、习题教学(尤其是一题多解时)中,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想到的解题思路;将“合理分工”“调解争端”等技巧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如,测量物体的高度)中,让学生自主分组,去测量校园内一些建筑屋的高度等. 当这些技巧以一种自由宽松的方式深植于学生大脑中时,就必然会优化学生的合作议论,真正使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谈话”为“交谈”等.

2. 努力和谐合作氛围. 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支持,把对方看做是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这样的合作过程才能融洽,讨论效果才能良好. 我们既不培养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人,也不欣赏妄自菲薄、封闭孤僻的人.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欣赏的和谐氛围.

3. 及时整合合作资源. 预设与生成总是有差异的,因而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等待、观望或只做自己的事,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间,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进程,在必要时予以合理的指导,从而灵活调节某一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造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到安全、愉快和有活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思辨、操作、争论、探究,以实现有效的学习.

4. 不断优化合作评价.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适时评价,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口头汇报,一般程序是学习困难学生发言、中等学生补充、优秀学生总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也可以是书面考察,要求学生合作后单独测试练习,以小组的平均分作为各成员的得分. 为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情况给小组加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团体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不仅对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老师与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形成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5. 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提升.

如“相交线”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来巩固邻补角和对顶角性质的应用:如图2,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BOD,∠COE=160°,求∠BOD的度数.

为拓展学生思维,可将本题设置为开放性问题:若去掉题中条件“∠COE=160°”,其他都不变,请你另外补充一个条件,求出∠BOD. 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BOD=______.

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后,各种补充条件的方法都将很快由学生一一展示出来. 至此,学习活动好像圆满结束. 如果此时,教师能适时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快速地找到要补充的条件,并求出答案的”,那么可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更深层次的地方.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本质特征和求解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本题的题眼和补充条件的关键,进而为以后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切实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牢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条主线. 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合作学习才会显示出无穷的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时机变革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变革开始了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师生互动4时机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