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黑人文化理想

2015-05-09刘翀张晨虹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公平身份认同

刘翀 张晨虹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美国黑人文化变迁”(证号2014041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具特色的黑人形象。他们处于逆境下,努力改变生活境遇,寻求社会主流文化认同。通过这些人物,威尔逊传递了一种信念,就是要靠传播民族文化逐步弱化种族歧视。本文通过研究三部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威尔逊戏剧中的黑人民族文化观,以及他希望实现的黑人文化理想。

关键词:文化理想;身份认同;社会公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

在大部分的美国主流文学作品中,黑人常常以愚蠢懒惰或简单暴力的形象示人,而在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中,他对黑人形象的塑造是复杂多变的,赋予了他们责任感和历史感,支持和鼓励了他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愿望,也表达了自己重建黑人民族文化的理想。

一、传统黑人文化的回归

在威尔逊戏剧中的黑人传统民族文化,布鲁斯音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布鲁斯是黑人音乐的主要形式,其本身就是一部黑人悲欢离合的历史追溯,在他们的生活劳动中起到了抚慰心灵、平复创伤的作用。在《钢琴课》中,音乐贯穿始终,音乐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媒介,也是文化再现的重要手段,对音乐的复原和肯定,对于美国黑人重新与其非洲历史和精神文化融为一体是至关重要的。主人公威利是一名黑人后代,他由于自己的身份而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折磨。表面上看,他是一个思想独立,有自己思想和追求的现代黑人,在他身上似乎没有种族歧视的影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威利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自己的祖先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奴役,而钢琴上的黑白键就像是种族隔离一样清晰可辨。因此,威利想卖掉钢琴,买回土地,渴望像父亲那样成为土地的主人,威利这样做是为了更加彻底的解放出来,他要回南方去,认为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就可以在白人面前挺直腰板做人,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作为黑奴的命运。

威利的做法显示了年轻一代黑人希望与父辈痛苦的历史记忆进行切割,渴望卸下重负,重新立足社会。而威尔逊却指出这种思想的弊端:否认种族历史是不可行的,只能造成族群乃至个人的无依无靠。钢琴和布鲁斯音乐是黑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既不能否认,也不能放弃。他呼吁当代美国黑人重新认识个人及种族的历史,渴望与非洲文化融为一体,重新审视生活,自救、救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保证美国黑人种族及其文化传统的生存和延续,并由此指出黑人实现文化身份的前景和出路。

二、渴望主流文化的认可

黑人在美国主流文学和文化作品中的形象一直是愚蠢、懒惰和扭曲的,这加重了黑人的不公平社会地位,对美国文化的多民族融合也造成了阻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美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在《两列奔驰的火车》中,黑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同等劳动黑人不能得到公平待遇,威尔逊通过孟菲斯成功维权的事例,鼓励当代黑人采取积极有效的维权方式。剧中人物孟菲斯,经营的小饭馆被拆迁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他没有像大多数黑人一样忍气吞声,而是采取了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威尔逊完全明白,在白人掌握话语权发言权的社会,他们控制上层建筑,黑人要想获得公平待遇,不能只靠暴力,还要依靠法律手段对自己的既得利益进行保护。只有通过合法的斗争才能逐渐得到主流社会和文化的认可。同样在这部剧中,主人公汉姆本辛辛苦苦为白人老板打工,却永远得不到自己应得的一只火腿,就是因为自己的肤色而受到蔑视。威尔逊在塑造汉姆本的形象时,对他给予了一定的同情和认可,汉姆本的黑人同胞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汉姆本的同情。而汉姆本对“火腿”的不懈追求,不正代表着处于社会底层、饱受欺压的黑人们追求公平正义,渴望主流社会和文化认可的真实写照吗?

三、弘扬黑人民族精神

威尔逊非常关注、探索、弘扬黑人文化,他的剧作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黑人民族文化包括历史,语言,民间传说,风俗,布鲁斯音乐和黑人独特的思想领域。在一次采访中,威尔逊说:“我所要做的就是把黑人文化搬上舞台,向全世界展示黑人文化,我想向世人揭示——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任何一种思想或理念都能在黑人的文化和生活中找到自身的影子。”他的作品大都是关于在种族压迫主义下的黑人,在美国生活的种种艰辛和不幸,以及受到的歧视和各种不公平待遇。如果黑人们不断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和文化遗产的价值,何谈努力保持祖先的遗产和找寻自身的文化认同?在《篱笆》中,主人公特洛伊·马克森虽然是一名地位低下的环卫工人,但是他自强不息,自食其力,在社会、家庭、精神支柱等不断的打击之下仍然挣扎着生存下去,是威尔逊塑造的一个生动丰满的黑人形象。威尔逊创造的特洛伊形象,激起了黑人直面惨淡的人生创造美好未来的勇气,增强了他们追求自我价值,改变现实的决心和信心,也激起了美国人追求公平社会的普遍认同感。 他们代表了更高境界的正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受压迫被掠夺者的尊严、以及对文化价值的保护和发扬光大。

总之,威尔逊戏剧中的人物不同于主流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历史原型,他们处于逆境中,努力改变生活境遇,寻求社会主流文化认同。他呼吁黑人应保持和发扬黑人传统,通过合法手段包括重建民族文化来改善地位,争取权利,传播黑人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历史传统。通过这些人物,威尔逊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观,传递了他的信念和文化理想,就是最终实现黑人在美国社会的民主自由平等。

参考文献:

[1]Barbour, David.“‘ August Wilson' s Here to Stay.”  Theater Week ,  25 April(1988).

[2]周英丽.我是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奥古斯特·威尔逊的 生平与创作.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6-3.

[3]朱丹平. 颠覆传统形象 改善黑人境遇—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人物形象之意义.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猜你喜欢

社会公平身份认同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从社会公平角度分析中国教育不公平问题
对如何实现我国公共医疗资源均等化的探究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考试申诉制度:保证高考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