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海桐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2015-04-26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离子流水蒸气挥发性

李 婷

(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中药海桐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李 婷

(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目的:观察海桐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海桐,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共鉴定海桐挥发性成分35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大根香叶烯D等。结论:首次将SD-GC/MS和HS-SPME-GC/MS共同用于海桐果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全面分析海桐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水蒸气蒸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海桐;挥发性成分

海桐为海桐科植物海桐(Pittosporumtobira(Thunb.) Ait.)的成熟果实,生于山坡林下或庭院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原产于印度及大洋洲海洋林[1-2]。海桐种子、果实可供药用,对黄疸、肾炎均有一定疗效,并有消炎消肿、止咳喘的功效[3]。目前,国内外对海桐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多单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该方法由于提取温度高、加热时间长易使部分挥发性成分破坏,且提取效率较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药材中挥发性成分有较高的选择性,对成分无破坏,样品用量少,操作方法简便。

本文首次将SD和HS-SPME共同用于分析海桐果实挥发性化学成分,联用GC-MS技术,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到更全面、完整的化学成分信息,为海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ilent 6890/5973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SPME)进样器装置(美国Supelco公司)。

1.2 试药

实验用海桐采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校区)。经湖北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鉴定为海桐科植物海桐(Pittosporumtobira(Thunb.) Ait.)的成熟果实。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处理

2.1.1 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条件 取海桐果实100g,粉碎,加8倍量水,浸泡2h,按《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提取挥发油,连续提取8h,得油状物0.2mL,加乙醚定容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1.2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取海桐果实粉末2.0g置样品瓶中,插入装有100μmPDMS萃取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110℃下保温30min,顶空萃取30min,取出,立即插入色谱仪进样口,脱附5min。

2.2 GC-MS条件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P-FFAP (30m×0.25mm×0.25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①SD法升温条件:初始温度40℃保持3min,以10℃·min-1升温至110℃,以1℃·min-1升温至130℃,再以2℃·min-1升温至150℃,以5℃·min-1升温至230℃,保持3min;②HS-SPME法升温条件:初始温度30℃,以2℃·min-1升温至60℃,保持2min,以5℃·min-1升温至150℃,再以10℃·min-1升温至210℃,保持5min;

2.2.2 质谱条件 载气: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1;进样口温度:250℃。离子源:EI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倍增管电压:1.2kV;接口温度:280℃;质量范围:35~550m·z-1。

2.3 试验结果

分别按照“2.1”和“2.2”项条件,分析海桐挥发性化学成分,经HP MSD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及用面积归一化法从各总离子流图(见图1、2)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按各峰质谱图经NIST谱库检索,并结合相关质谱图文献,确定各个组分含量。结果见表1。

3 讨论

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共鉴定出海桐挥发性成分35种,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共5种,分别为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α-荜澄茄烯、(E)-β-金合欢烯。结果表明,海桐主要含有萜类、醇类、烷烃类及脂肪酸类化合物。

图1 海桐挥发油GC-MS总离子流

图2 海桐挥发性成分SPME-GC-MS总离子流

峰号保留时间(min)化合物中文名化合物英文名化学式相对百分含量(%)SPMESD11.96壬烷NonaneC9H200.47⁃22.8α⁃蒎烯a⁃pineneC10H1672.38⁃33.18β⁃蒎烯β⁃pineneC10H16⁃6.443.33桧烯SabineneC10H16⁃0.5953.89月桂烯β⁃myrceneC10H16⁃2.0864.0β⁃蒎烯β⁃pineneC10H163.75⁃74.27β⁃松油烯β⁃TerpineneC10H160.59⁃84.47D⁃柠檬烯D⁃LimoneneC10H16⁃4.4794.48十一烷UndecaneC11H241.07⁃106.11D⁃柠檬烯D⁃LimoneneC10H160.32⁃1112α⁃荜澄茄烯α⁃cubebeneC15H24⁃1.861212.59正十五烷n⁃pentadecaneC15H32⁃0.74

表1 海桐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续)

比较水蒸气提取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前处理方法,两者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选择性相差较大。SPME法更适合于萜类、醇类等能被纤维萃取头吸附的挥发性物质的分析,SD法则适用于能随水蒸气挥发有机物质的分析,特别对萜类、醛酮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有较强的选择性。两种方法均适于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共同分析海桐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得到更为完整、全面的信息。

[1] 马元俊,王克勤,刘启宏,等.湖北中药资源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44.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48.

[3]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第3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665-2680.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1-07

李婷(1987-),女,武汉市中医医院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研究。

R285

A

1673-2197(2015)10-0033-03

10.11954/ytctyy.201510014

猜你喜欢

离子流水蒸气挥发性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会下雨?
基于静态累积法的极小气体流量测量研究
微电极离子流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保治理新思路的探讨
水蒸气变戏法
雾霾天气下的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中药研究进展
Water is Found in Moon R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