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8例中药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2015-04-26徐红兵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注射液中药用药

徐红兵

(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 祥云 672100)



38例中药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徐红兵

(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 祥云 672100)

目的:观察中药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并总结其原因。方法:对38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毒性因素。结果:不良反应事件多发生于青少年及老年人群体,发生率分别为26.3%、34.2%,且不良反应多集中于神经、心血管、消化及皮肤等系统。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广泛存在且表现较为复杂,应正确认识,做好相关防治与监测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中药;急性毒性;不良反应

近年来,临床上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且在中药开发与研究中,中药不良反应得到证实[1-2]。本文就基层医院临床应用中药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38例出现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例数、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研究。其中,男性16例(42.1%),女性22例(57.9%);年龄为15~76岁,平均年龄为(56.2±5.0)岁;原发病情况:心脑血管疾病16例(42.1%),感染性疾病12例(31.6%),骨关节疾病10例(26.3%)。

1.2 方法

对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归类。经调查,不良反应所涉及的中药制剂主要包括疏血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及刺五加注射液等。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根据患者年龄特点,将其分为18岁以下组、18~45岁组、45~65岁组及65岁以上组。经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多发生在青少年及老年人群体,发生率分别为26.3%、34.2%;此外,45~65岁组、18~45岁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1%、18.4%。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n(%)]

2.2 不良反应中药类别

对38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其不良反应多集中在神经、心血管、消化及皮肤方面;不良反应所涉及的中药制剂主要包括疏血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及刺五加注射液等,其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双黄连注射液为21.1%,清开灵注射液为18.4%,舒血宁注射液为15.8%,疏血通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均为1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3 讨论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副作用及后遗作用等,其中以副作用与毒性反应最为常见。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内,伴随药物疗效发生的意外有害作用(均与治疗目的无关),主要表现为嗜睡、头昏(大多为轻微性)、乏力、口干、食欲减退及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毒性反应指随着药物治疗过程出现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可造成肾脏损害、肝脏损害,引起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及溶血反应等,其中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胃肠不适、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失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抽搐、惊厥及呼吸抑制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尿路上皮癌、肾功能衰竭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4]。

中药不良反应的特点主要包括:①中药不良反应广泛存在,除常见的雷公藤、乌头、蟾酥等外,人参类补益品也同样存在;②不良反应表现较为复杂,不仅包括局部,还累及全身多脏器;③致因多样,除口服外,还与接触、吸入、外搽等因素有关;④多见于中成药、复方药;⑤中药用量不同,适应范围与功效不同,如龙胆草、黄连小剂量可增进食欲、健脾清火,大剂量则会引发肠胃功能紊乱;⑥中药组分多种,药材来源、提取纯化、炮制方法等均影响其重要活性,难以分辨为药物本身问题还是质量问题[5-6]。

研究结果发现,中药药剂不良反应多发于青少年及老年人群体,因此对该类人群用药时应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出现,立即停止用药;对于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及时进行相应处理。中药不良反应多集中患者神经、消化、心血管及皮肤等方面,其原因为中药成分多样性、制备工艺差别、中药不稳定性及合理应用等。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因此会造成有效成分的差异;加工过程中处理方法各不相同,易使中药有害物质未能有效滤除,会发生微血管堵塞、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此外,由于中药不稳定性,与其他药物合用会导致药物酸碱度发生改变,降低药物溶解度,继而引发患者过敏或心、肝、肾等器官的严重损害。

综上所述,中药不良反应广泛存在且表现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采用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其不良反应,做好防治与监测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对中药不良反应应持有辩证的观点,既要正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事实,又要进行冷静分析,防止夸大或无科学数据论证的不实宣传和误导。积极探求中药不良反应研究思路,制定有效的中药使用规范,建立可靠的中药不良反应评价体系,使中药真正成为“安全、有效”的药品。

[1] 张丽.62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10(2):151-153.

[2] 李鹂等.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1(1):254-256.

[3] 梁进权.中药不良反应特点与发生规律的文献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5(6):574-577.

[4] 褚明宝.中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对策[J].首都医药,2011,16(2):41.

[5] 孙菊林.中药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与临床药学服务预防对策[J].北方药学,2011,24(3):75-76.

[6] 伍军,林晓亮,江丽君,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发展状况与案例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22-25.

[7] 魏晓南.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J].海峡药学,2014,16(3):160-162.

[8] 王志,李萍,刘东华,等.中药不良反应现状与预防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9(10):226-228.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1-08

徐红兵(1970-),男,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调剂与管理。

R286

A

1673-2197(2015)10-0142-02

10.11954/ytctyy.201510072

猜你喜欢

注射液中药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零食”怎么吃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