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输入文化预设的探讨

2015-04-17颜宝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预设语篇人文

颜宝琴 陈 娟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导言

德国哲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在 1892年的《意义和所指》(On Sense and Reference)一书中用“预设”一词来解释语义中的逻辑现象,[1]56-78这个哲学概念在近三十年来的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983年,莱文森(Stephen.C. Levinson)的《语用学》(Pragmatics)一书中正式确立了预设在语用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2]167斯舵纳克(Stalnaker)提出,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交际双方于一般人共有的、与一定的语境相联系的知识,在某些特殊语境中只为双方共有的知识,与一定事理相联系的知识。”[3]471-481

预设理论在近二十年中也被引入英语教学研究中。早期的研究注重在句子或词汇层面:朱永生、苗兴伟探讨了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4]高彦梅提出,作为读者,我们要从反方向推断说话人/作者通过语篇向我们传递的信息。[5]语用预设理论本质上是要改变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语篇、文化及其它社会性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而目前的研究,多数是在理清预设与教学的关系、预设的语篇功能何在等宏观问题的探讨上,对于微观层面的问题,例如:语用预设与英语教学如何结合、其对于英语教师群体专业素养的提升有何关系、大学生掌握语用预设理论并将之内化后对于其英语阅读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研究鲜少触及。本研究将文化预设——非语言性语用预设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文化输入的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整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作为教育界的新兴力量,独立学院必须走出与传统高校不同的发展路线。不同于公立大学,学生的学费收入是独立学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保证生源是独立学院得以生存的头等大事,而一个大学的生源往往与其就业率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证就业率,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的运用上当仁不让,但牺牲了原本应花在培养提升人文素养上的时间。大学英语课程,是独立学院为数不多的人文教育课程之一,其中文化教育的输入比例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诞生于1999年,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办学年份都在10-15年间,教师队伍年轻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013年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为45.2%,青年教师比例偏高。而以笔者所在的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为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1人为60后,3人为70后,其余都是80后,也就是说大部分大学英语专职老师的年纪都在30岁左右。此外,由于新世纪初大学扩招,学生数量多,教师需求量大,因此独立学院所招聘的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学历与职称都不高。我校21名专职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1名在读博士,1名本科生,其余都是硕士研究生;3名助教18名讲师,暂时没有副教授。文化素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与阅历来沉淀,年纪轻便意味着人生经历较少、知识阅历的积累不足,这必然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上的深广度。

(二)教学目标功利化

中国学生自小承担着各种考试、升学压力,为了能考上名牌大学,课外读物往往就是教辅资料,学生长期缺乏质与量的人文熏陶,人文底蕴自然薄弱。而高校教学改革也并没有改变高校教学中的应试机制,由于各种评估和考评的影响迫使相当一些学科教学仍然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而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2005年之前,大学英语四级的考分与学位挂钩,大学英语教学围绕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2005年国家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格线,考分也不再与学位挂钩,然而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敲门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仍然致力于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英语考试,教学内容多停留在语言学习层面,并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因此,学生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模糊,多数学生甚至认为“英语就是背单词记语法”;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专职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大都在12到16节左右,教师疲于赶课时和做科研,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的主动性偏低,必然导致课堂人文内容的输入量偏低。

(三)学生阅读“浅表化”

阅读历来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但技术和媒体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阅读状态。反映在大学生的英语阅读上,有以下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电子化阅读有量无质。在互联网阅读已成习惯的今天,庞大却杂乱无序的信息让受众应接不暇,对信息多数是囫囵吞枣也常常过目即忘,无尽无序的网页窗口切换剥夺了本应用于思考的时间,而单位时间中的海量阅读也并没有形成具有较高费效比的信息量摄取。同时,带有娱乐性和冲击力的网络媒体,使得大学生远离经典,远离名著。浅阅读的内容大多是碎片式、跳跃性、不完整的,在阅读时大多是浅尝辄止,使得学生阅读的兴趣泛化或情感缺乏,阅读注意力、思维力、鉴赏力、写作能力的弱化、退化。二是功利性阅读目标单一。目前中国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从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忙着考各种专业证书、考研、考公务员。因此大学生有相当量的阅读是与考试有关,取向上急功近利,片面狭窄,这与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不符的,也绝对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俯而读,仰而思”,面对目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两大问题,若无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他们见解与思考力,会如手中的读物一样走向轻浅,阅读的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最终会泯灭全民族的文化感受力。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输入文化预设的可行性措施

从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以促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出发,本研究提出以下三个方向的可行性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

实践表明,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等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挖掘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教师而言,首先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才能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时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有很多渠道提升自己的人文知识。例如,定时定量观看TED演讲,关注MOOC接受再教育,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跨学科的学习,突破语言教师在知识视野上的障碍,尽可能做到对历史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例如大学英语教师讲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一》第六单元里的文章Sunday in the Park时,文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预设点 the Times。“Norton was reading the Times Magazine section——He put his Times down carefully on his lap and turned his fine, lean face toward the man——Norton half rose; the Times slid to the ground.”文章出现了三次Times,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英国的报纸,中文译为《泰晤士报》;而应该讲解这份报纸的由来、权威性、阅读人群、政治立场等等,并且帮助学生区分另一份名字非常相近的美国杂志 TIME(《时代周刊》)。通过对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让学生们认识到具有阅读《泰晤士报》习惯的Norton是一位非常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进而理解他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行为,降低学生的阅读焦虑情绪。

(二)引导学生挖掘人文知识、寻找文化预设点

“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语篇信息的把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元语用分析能力,对目标语篇进行标示、评述等。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识别用来传达语用预设的各种触发语,还要通过语用预设的分析理解语篇在特定文体、历史文化语境下所蕴含的意义、了解话语的文体效果或意识形态意义。因此,关注语篇中的语用预设现象,培养学生的元语用意识,帮助学生从较深层次理解预设在建构语篇隐含信息方面的特殊作用,是外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任务。”[6]12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英语学习材料,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提炼文章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就是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目前独立学院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在选材上强调趣味性、信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前瞻性。而教材中的课文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我们正在学习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一版)综合教程1》第一单元《大学生活》(College Life)中的第一篇文章《优等生的秘诀》(Secrets of Straight-A Students)为例,文章详细归纳了一些优等生所具备的品质。作为大一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优等生的秘诀》很好地传达了该教材编者贯彻人文教育的深刻理念。首先,文章提到“最聪明的学生不见得总能得最高分,懂得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Top grades do not always go to the brightest students. It is far more important for a student to know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his or her innate abilities.)[7]248在这里,教师可以输入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列举中国学生所熟知的国外大学校训、名人轶事等,引导学生先比对中西方教育的不同,由此引出“西方教育关注多元发展”这一方向,其后的课文理解难度便可大大降低。

在《优等生的秘诀》中,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优等生之所以成功,父母的功劳至关重要。在教授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提前阅读“虎妈”蔡美儿的英文原著《The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文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教授的育儿经》)。具备跨文化背景的耶鲁大学法学系教授蔡美儿,是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华裔妈妈,培养了两位“音乐神童小姐妹”。此书介绍的是她与美国家庭大相径庭的严厉的教育方式,例如不准看电视、不准在别人家留宿、练不好琴就不准吃饭等,甚至有时还骂女儿垃圾,因此获封“虎妈”称号;在美国社会出书采用“Tiger”这一选词也是颇具胆量,因为在西方文化中,老虎还传递着“危险”的意义,成长于美国社会的蔡美儿显然深谙此道,也并不避讳采用这一称号,毕竟两个女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与美国社会提倡的民主自由所相悖的教育方式,是她的“严重干涉性”教育模式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的引导阅读可以为课堂的阅读明确方向,并启发讨论。由此举一反三,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前言或首句,相应地去搜寻相关背景知识为阅读方向和阅读策略铺垫,在碰到首字母大写的单词,无论是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或其它专有名词,都养成习惯地去搜寻相关背景,提升文化输入的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降低陌生感所带来的排斥感,进而将关注放在阅读文章的核心信息和学生应有的思考延伸上。

(三)在文化输入中尤其注重加大经典文学作品的比例

魏瑾、段丽指出:“文学集语言、社会文化、历史为一体,是人类精神家园中最富魅力、最令人神往的审美领域。”[8]深入阅读文学作品,减少“浅表化”阅读,语言学习者可以多方面从文学作品中受益。

文学作品一直是外语学习课堂理想的阅读内容,因为其综合了多种技能,有助于学生进行各层面的学习;有引导的文学熏陶能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期待产生的阅读效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理解文本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以文化输入作为消除阅读障碍的方法,而以延伸阅读作为文化输入的契机。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内外增加经典文学作品的导读,是改变“英语课堂学语言”的最重要的助力途径。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多方面深层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即西方文化中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9]。《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一版)综合教程2》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价值”,其中第一篇文章是经典文学作品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10]31-36完整阅读这部作品,学生可以认知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及其影响下的“自力更生”(independence)。在美国社会,个体主义等于其生死攸关的身份认同。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推荐学生阅读沃农· 路易·帕灵顿的《美国思想史》以了解美国从1620年到1920年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其自由主义的来龙去脉,或是威廉·多诺休的《新自由》以了解美国社会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这些延伸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扎根于美国社会并深刻影响美国人行为的价值观。那么在碰到《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一版)综合教程1》的第四单元中的“医生的儿子”时,学生自然可以很好地理解“儿子想要摆脱父亲的光辉形象、独立成长”的心态了。

其次,在充分了解文化背景后,提高思辨能力成为文学作品的另一要务。文学作品在语言、思想和情节上均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一版)综合教程3》第二单元的文章《你的爱有多深》中作者着重比对了“父母辈”与“年轻一代”的爱情观。其中提出,“年轻的一代人……急于随大流,匆忙恋爱,而难以区分身体的互相吸引与心灵的相投。”[11]37这在学生中未必能形成普遍的认同。在此,教师可以引入另一部文学作品,美国当代小说家尼古拉斯·斯巴克斯的作品《分手信》,作品中呈现了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青士兵,在面对911之后保卫国土安全的需求下,选择延长服役期,在爱国这一“大爱”面前舍弃了“男女之爱”这一小爱。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同时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抓住核心信息,进行思辨比对。

鉴于此,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大学英语阅读的补充材料并加以方向性的引导,是培养学生课下阅读习惯,减低排斥感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网络时代,由于新媒体、影像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大部分学生把英语学习当作“毕业、升学、出国”的工具,英语教与学都很大程度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大学英语课堂上学到的英语得不到实际的应用,都是“哑巴英语”;由于网络和媒体的冲击,人文熏陶在教学中成为硬伤,多年学习后学生依然缺乏应对复杂社会所应具备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和对文本材料的深层理解能力。

作为目前大学中已为数不多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应转向传输人文理念,在巩固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为提升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助力。鉴于大学英语面临的困境,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显然,基于独立学院办学的目的、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生源的差距与独立学院学生未来发展的个性化方向考量,大学英语教学在独立学院不能朝着取消的方向,而应在实际教学中实质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甚至跨学科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能旁征博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甚至能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经典文学作品的作用,阅读教学时努力帮助学生挖掘文化预设信息,真正把语言与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再次,文化输入与输出应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淡化语言本身与意义产生的影响,而加强语篇意识与文化意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最后,教师与学生都要转变观念,不能简单地把英语当作工具、把英语学习停留在应试目的上,而要切实地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Frege,G. On Sense and Reference. In P.T.Geach & M. Black (Eds.). Translation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ob Frege[M].Oxford: Blackwell, 1982.

[2]Levinson, S. Pragma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Stalnaker, R. C.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In S.Davis (Ed.).Pragmatics:A Reader[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1987(3).

[5]高彦梅.语篇预设[J].语言学研究,2004(3).

[6]陈新仁,等.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13.

[7]秦秀白,蒋静仪.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一版)综合教程 1[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魏瑾,段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

[9]贾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4).

[10]秦秀白,张怀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一版)综合教程 2[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秦秀白,张怀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一版)综合教程 3[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预设语篇人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