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倡导“马上就办“的三重意蕴

2015-04-16李新生

关键词:群众路线唯物史观

习近平倡导“马上就办“的三重意蕴

李 新 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在福州市委工作期间积极倡导“马上就办”。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理论的视角分析,“马上就办”蕴含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公仆理论的基本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上就办;唯物史观;群众路线;公仆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22(2015)06-0001-04

DOI[]10.13322/j.cnki.fjsk.2015.06.001

Abstract:When he worked in F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in early 1990s, Xi Jinping actively advocated an immediate action. According to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party, an immediate action contains the theory character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embodie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mass line and the basic spirit of public servant theory. All of them have profound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收稿日期]2015-10-06

[作者简介]郑传芳(195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之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Three meanings of an immediate action advocated by Xi Jinping

LI Xin-sheng

(PartySchool,FujianProvincialCommitteeofCPC;Fuji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Fuzhou,Fujian350001,China)

Key words: immediate ac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ss line; servant theory

“马上就办”是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在福州市委工作期间倡导的一种精神和工作方法。20多年来,“马上就办”在八闽大地蔚然成风,已成为推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种常态。如今,它正在为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提供强大动力,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上就办”蕴含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

1990年5月17日,刚上任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连夜冒雨赶到某部队新迁营房现场办公,明确提出:“部队的事情特事特办,马上就办。”[1]199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围绕开创福州各项建设事业新局面再次提出“马上就办”要求。1991年12月19日,习近平在福州市办公室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继承求真务实的传统,继续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精神,并指出:“‘马上就办’,不是每件事情马上都能办成,而是提倡一种精神,对工作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紧迫感、责任感,有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1]“马上就办”,通俗易懂,意蕴厚重,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作风;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制度;既是一行动,也是一种文化。它深深地扎根于唯物史观的土壤之中,蕴含着真挚的人文情怀、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务实的实践理性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

(一)蕴含唯物史观真挚的人文情怀

唯物史观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第一次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劳动者才是历史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唯物史观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仅是对历史本质的科学揭示,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一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都必须为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而努力奋斗。“马上就办”本质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本位价值观的体现。它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要求,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智慧和力量的尊重;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执政党为人民利益勇于负责、敢于探索的担当精神。

(二)蕴含唯物史观求是的科学精神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受客观历史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的自觉活动的创造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遵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既不无所作为,也不肆意妄为,而是顺势而为,就是唯物史观的求是科学精神。“马上就办”,一方面针对庸、懒、散、拖的无所作为,要求振作精神,立说立行,即知即改,以顺应人民要求,回应社会呼声;另一方面,要求依法依规去办,尊重规律、立足实际去办,力求做到办就办好。“马上就办”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这里的“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实践中就是要求大力崇尚真理,彻底破除迷信,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切实按照科学规律办事。“马上就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

(三)蕴含唯物史观务实的实践理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第一历史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领域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不仅因为社会存在领域本质上是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各种现实社会关系,而且因为社会存在领域的变革归根到底要诉诸实践手段才能实现。因此,“马上就办”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马上就办”就是诉诸实践手段解决现实社会关系中各种问题、难题,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敢于碰硬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做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制止并纠正发展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二、“马上就办”体现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既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也是“马上就办”的内在要求。

(一)“马上就办”体现群众路线的核心

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也是“马上就办”的主旨。在当时,习近平就指出:“共产党员要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性的核心和最高准则,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1]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会落空,而且将变得毫无意义。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还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执政后,毛泽东特别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上述观点,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观点,也是坚持“马上就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马上就办”体现群众路线的本质

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本质,也是“马上就办”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3]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马上就办”体现了“依靠谁”这个群众路线最本质的问题。从福州市的经验来看,改革开放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地为全面深化改革夯实群众基础。实际上,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问题。在感情上要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与群众的感情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文件和会议里形成的,更不是嘴上说说、喊喊口号就有的,而是在长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的体验中凝结而成的。只有增进与群众感情,才能全面感知、深入体察群众情绪,既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急群众之所急,认真去办、马上去做,也把握群众所怨、所痛,对老百姓反对的、讨厌的,立即去改、去纠正。在行动上,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福州市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难发现,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聪明才智和极大的创造力,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真正动力。由此可见,“马上就办”的根基在群众,动力也在群众。

(三)“马上就办”体现群众路线的关键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关键,也是“马上就办”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的过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的正确与否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群众路线,并不是简单地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这样的单程路线,而是循环往复的、没有终点的过程。毛泽东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限循环的过程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统一、相融合,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而“马上就办”就是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的领导干部坚持“四个万家”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马上就办”的重要依据。

三、“马上就办”体现公仆理论的基本精神

公仆理论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上。“马上就办”归根到底就是服务于人民,与公仆理论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

(一)“马上就办”体现公仆意识

公仆理论由来已久。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公仆理论命题源于巴黎公社伟大的制度创新,其核心理论就是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社实行了包括所有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等一系列措施,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就能够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即一切社会公职,总是处于切实的监督之下[4]。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要求苏维埃政府的公仆必须尽职尽责地为工农群众服务,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防止公仆变成主人的重要举措。毛泽东秉承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提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公仆思想。1944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上强调,我们的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传承公仆理论。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5]江泽民认为,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价值准则。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为人民服务视作自己的天职,强调共产党人要“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从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公仆理论。增强公仆意识,说到底必须解决好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所做的一切,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一句话,增强公仆意识,根本上就是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意识。这是践行“马上就办”的前提和基础。

(二)“马上就办”体现公仆作风

公仆作风源于对人民主体和主人地位的认知与自觉。一方面,公仆理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组织和公仆机关。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一级领导,都不得只为上不为下,从而出现置人民大众的生死和利益于不顾的局面。只有这样,党和国家机关的各级组织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才是为人民服务的组织。党和国家机关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也只有具有这种公仆作风,才能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公仆理论要求共产党人不要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1995年,习近平提出:“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1]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马上就办”,从人民的需要出发“马上就办”,习近平身体力行。他还经常提醒自己,“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可是,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意志薄弱,受官本位意识影响,公仆意识淡化,主仆位置颠倒,无视百姓疾苦,漠视群众利益,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捞取非法的私利,以致发生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权钱交易等行为。“马上就办”体现了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公仆作风,从行动上进一步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问题。

(三)“马上就办”体现公仆本色

公仆本色就是要按照“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要求,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常怀律己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拒腐蚀永不沾,最根本的是把好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从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来看,直接的民主让所有公民直接决定与管理政务,在技术上有着无法逾越的瓶颈限制。这样,民主政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民把国家管理的具体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成为人民的代理人,政府官员就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共产党人一定要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就明确告诫大家:“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懂得,党和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重担放在我们肩上,这是一种多大的信任和责任。要把这种信任和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1]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认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根本属性。在现实生活中,所有领导干部只能拥有权力的使用权,这种使用权也只能体现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如果把权力的使用权当成所有权,把人民的权力掠为己有,甚至毫无顾忌地搞特权,那必然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受到法律的审判。作为真正的共产党人一定要把权力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对人民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只有这样认识,才能增强为人民用好权力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才能谨慎使用权力,正确使用权力,不滥用权力。同时,要明确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办坏事。只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人必须明白,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用权任性。否则,就会丧失执掌权力的资格。老百姓看问题很实际,他们总是通过所接触到的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看党是不是真正为他们谋利益。因此,“马上就办”最终要求我们共产党人把手中的权力用在工作上,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参考文献]

[1]《秘书工作》采访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J].秘书工作,2015(2):4-1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899,1094-109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38.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1.

(责任编辑: 庄艺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6):5-9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2014JDZ016)。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