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檀香刑》中“凌迟”事件的ECM+分析方案

2015-04-13毛继光

外语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檀香刑行刑檀香

毛继光 邓 清

(温州大学,温州 325035)

1 引言

《檀香刑》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清末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和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小说第九章叙述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革命义士钱雄飞被刽子手赵甲施以酷刑“凌迟”的事件。场面惨烈悲壮,语言细腻精彩。在短短的一万多字中,以行刑人为主线,精细地描写了残酷的施刑过程及受刑人的英勇无畏,行文穿插了行刑人回忆及看客的各种反应,构成一幅纷繁复杂的场面。

学界大多关注莫言小说的文学意义、叙事风格和英译研究等。多为感性描述,赏析性强,但用于研究的理论支撑不足。而能以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剖析莫言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在回顾ECM理论及识解各自利弊的基础上,尝试构建ECM+分析方案,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檀香刑》中关于“凌迟”事件的描写,期望能通过剖析其内容及结构来解读语篇含义。

2 研究背景

2.1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语篇分析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 (1991, 2002), Talmy (1985, 1988), Lakoff (1987), Panther和Thornber (1999) 以及计算机科学家Schank 和 Abelson (1977)等人都曾提出过各种解释概念结构和句法构造的理论模型。王寅(2005)针对上述模型“分析层面单一”、“侧重动态场景”和“主要针对句法”等突出问题提出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以作修补。ECM符合人们的正常认知规律,适用于语义和交际层面中的诸多现象,具有较强解释力,其基本思想图示如下。

据此,一个基本事件域 (EVENT)主要由行为 (Action) 和事体(Being)构成。而行为又可分为动态性行为和静态性行为(如“存在”、“处于”、“判断”等)。行为过程是由很多具体的子行为和子动作(如图中A1A2...An)构成的。事体则可包括人、事体和工具等实体, 也可包括抽象或虚拟的概念。事体同样是由很多个体(如图中B1B2... Bn)构成的。BAB(事体+动作+事体)是构成一个事件域的基本成分。有时一个动作可没有所及对象,可将后面的B置于括号中BA(B)。这样一个事件域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可表述为EVENT=BA1+BA2B+...+B AnB.

图1 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王寅 2005)

其中一个动作或一个事体又可分别带有很多典型的特征性或分类性信息D或C. 由此得出,一个事件域就可能包括若干要素,而不仅仅是施事者、受事者、作用力和场景等要素。且这些要素之间还存在层级性关系:如在第一层级上,一个事件主要包括动作要素和事体要素;在第二层级上,这两个要素又包括很多子要素;在第三层级上,各子要素又包括很多典型信息,如特征和分类等。

因为一个事件应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与相邻事件也难以完全隔离,因此图中的外框用虚线画出,表示不能与相邻事件截然分开。

语篇中构成事体和动作的个体和子行为往往非常复杂,如“凌迟”事件中,事体可分为行刑人、受刑人、看客和监刑等个体。行为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书中描述:“师傅指点着书上的图画和文字,向他和他的师兄弟们详细地解说着凌迟刑。书上说凌迟分为3等,第一等的,要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等的,要割二千八百九十六刀;第三等的,割一千五百八十五刀。”于是,处于同一层级的子要素之间(如个体B1与B2间)也相应会有一定联系。如对行刑过程的一段描写中:“他的心情比较安定,活儿做得还不错,血脉避住了,五十刀切尽胸肌,正好实现了原定的计划。让他感到美中不足的是,眼前这个汉子,一直不出声号叫。这就使本应有声有色的表演变成了缺乏感染力的哑剧。他想,在这些人的眼里,我就像一个卖肉的屠户。他对这个姓钱的深表钦佩。除了开始时的两刀,他发出了几声若有若无的呻吟之外,往后他就不出声息了。他抬头看看这个英武青年的脸。只见他头发直竖,双目圆睁,黑眼珠发蓝,白眼珠发红,鼻孔炸开,牙关紧咬,腮帮子上鼓起两条小老鼠般的肌肉。这副狰狞的面孔,着实让他暗暗地吃惊。他的捏着刀子的手,不由地酸麻起来。” 其中,事体包括行刑人赵甲,受刑人钱雄飞这两个个体(B1,B2)。通过阅读可以看出,B1和B2之间有着一定的交流和互动,具体体现为B1被B2英勇气概所震撼,影响其下一步的动作。

由此可见,同级子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又极其重要的,必须纳入分析范围,而ECM理论未能涉及这种平级联系,这就要求进一步寻求其他理论加以补充。

2.2 识解与语言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情景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映射,语言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在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层次——认知。人们在对客观现实世界互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逐步将其概念化为一定的模型,并将其语法化为一定的语言形式,最后固定下来形成特定构式(现实-认知-语言)。语言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是以体验为基础的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意义并非语言表达本身的特征,而是说话者(作者)对具体情景的识解(construal) / 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根据Langacker的划分,识解有辖域(scope)、背景(background)、视角(perspective)、详略度(specificity)和凸显(prominence)等不同维度。辖域指的是表达式所激活的概念域配置总和。理解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或结构需要相关经验, 甚至需要借鉴另外一个或多个表达式的意义或结构,也就是背景。视角指人们对事件描述的角度,涉及到观察者与事件的相对关系。而详略度与凸显密切相关,凸显通过详略度体现出来。正是对同一事件内部要素以不同的详略度来认识或描写,聚焦某部分详细观察和论述,而忽略某些部分,只作轻描淡写,才达到了以不同程度的关注分出轻重,凸显主要表达成分,而略述其他目的。

也就是说,一段语言表达应该是在一个确定范围即辖域内,涉及一定的背景知识,从某一视角入手,并根据权衡不同详略度而可能对某部分内容有所凸显的论述,以达到观察事态、解释场景或强调观点等目的。笔者认为,在识解的不同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凸显”,其它几项都是围绕“凸显”这一维度发挥作用的。“辖域”划分了被凸显部分的范围;“背景”是对凸显内容的扩展介绍;“视角”为定位被凸显内容指明了路向,而最终通过对被凸显部分的详细描述达成凸显目的。因此,利用识解分析语篇,有助于分清主次,更加明确作者的表达重点,更好地理解语篇意义。

可见,识解,尤其是其中的凸显观和视角观,能较好解释篇章中要素间互动关系以及论述视点问题,继而可望弥补ECM之不足。因此,我们可以将ECM与识解理论整合,使二者达到“1+1>2”的效果。

3 ECM+分析方案

本文在ECM框架上加入Construal 理论,将其完善为ECM+方案。一方面,ECM理论为识解提供了条理清晰、层级分明的框架,使其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识解的加入也解决了被ECM所忽视的平级要素间互动以及描写视点问题。据此,可将图1修补为图2。

Event

Action+Being

A1↔A2↔AnB1↔B2↔Bn

↓ ↓

D1↔…DnC1↔Cn

图2事件域认知模型+

修补后的ECM+添加了实线双向箭头以表示子要素之间的互动联系,且增加了观察者V的视角,如此修补有以下优点:(1)在原有ECM清楚的层级关系基础上,展示了如A1A2等同级子要素之间的互动联系,使ECM理论更加完整;在一个事件中,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处于同一级别的行为子要素或事体子要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着,而是互动相关的。如在“凌迟”事件中,行刑人的每一个子动作都影响着受刑人的反应,周围看客的目光,甚至自己的下一步动作。而事件中各个参与者也都彼此影响,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如上图所示,将一事件中要素的层级和平级关系都表示清楚,才能完整系统地描述整个事件。(2) 增加了观察者角色,并补充了观察者不在事件中的情况;人们的观察角度可能直接影响对事件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需要注意,观察者有时处于事件之中,即作为事件的某个个体参与,此时视点和焦点是事件内部要素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有时观察者不在事件中,是独立于事件的存在,需要单独标出。此时,事件所处方框为注意力集中区域,而观察者(V=Viewer)所处的视点在整个事件之外,不参与事件的具体进程。其中虚线箭头指示认知途径,而最终的焦点则用黑体加粗表示(图中D1)。(3)利用识解中的详略度及凸显,辨析了同一事件中各要素的轻重关系,赋予了ECM更强大的解释力;详略度与凸显密切相关,凸显通过详略度体现出来。正是以不同的详略度来认识或描写同一事件内部要素,聚焦某部分详细观察和论述,而忽略某些部分,只作轻描淡写,才达到了以不同程度的关注分出轻重,凸显主要表达成分,而略述其他目的。修补后的ECM+、利用加粗对凸显部分加以强调,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对于转喻及缺省信息的解释。

4 《檀香刑》小说中“凌迟”事件的ECM+分析方案

在“凌迟”事件中,涉及人物众多,然而主要是以“行刑人赵甲”为视角,凸显英勇就义的“受刑人钱雄飞”,其他人物则淡化为背景。

4.1 “凌迟”事件域范畴

毫无疑问,本文以“凌迟”事件为辖域,而所有与凌迟相关的时代背景、人物及刑罚规定等都是理解文章所必需的背景知识。

经过统计,发现对“凌迟”事件的描写中实际出场人物共有5位:受刑人钱雄飞,行刑人人赵甲,罗圈腿小徒弟,监刑官袁世凯和以张勋为代表的官兵若干。此外,作为必要背景知识,在赵甲的回忆中又出现师傅余姥姥和作为其当年行刑对象代表的两名女子,还有先前被赵甲行刑的戊戌六君子。行刑全程一共分为500刀,又包括行刑前的仪式,共同构成事件子行为。种种要素共同组成“凌迟”事件的基本框架,是分析的重点。

4.2 “凌迟”事件视角

莫言的作品一直以独特的“多人称叙事”著称,视角频繁多变。在这本小说中,几乎每个主要出场人物都作为第一人称讲述了部分故事情节,在部分章节作者也以“全知的”旁观者身份进行叙述。在“凌迟”事件的描写中,有使用第三人称对凌迟场面进行的客观描述,也有从“施刑人赵甲”的视角对行刑步骤进行的细节描写,同时又有作为“全知的”画外音,穿插讲述赵甲的回忆。但无论是对凌迟场面的描写和对过去的回忆都可看作“施刑人赵甲”的所见所感,且作者花费大量笔墨着重刻画“受刑人钱雄飞”的英勇表现,因此,可以判定“施刑人赵甲”为“凌迟”场景描写的主要视角。

4.3 叙述重点

在《檀香刑》小说的“凌迟”事件描写片段中,“受刑人钱雄飞”和“行刑人赵甲”显然是最为凸显的部分。作者详细刻画了“受刑人钱雄飞”自始至终表现出的英勇无畏与“施刑人赵甲”由强装镇定到惊恐狼狈的心态变化。期间穿插描写了赵甲师从“余姥姥”学艺和处斩“戊戌六君子”的回放,显示了赵甲的经验丰富和手段毒辣,反衬出此次行刑的非同一般。又通过对“罗圈腿小徒弟”、“监刑官袁世凯”及旁观官兵的惶恐失措的姿态,侧面烘托了钱雄飞的高大形象。

行刑的500刀中,具体描写的有第1刀、第2刀、第3刀、第4刀、第50刀、第51刀、第52刀、第53刀、第54刀、第490刀、第491刀、第497刀、第498刀、第499刀和第500刀,为行为中的凸显部分。行刑前后仪式及行刑中赵甲以外其他人的动作细节则为略写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檀香刑》一书中凌迟事件的ECM+分析方案总结如图3。可见,在“凌迟”事件中,主要事体为“受刑人钱雄飞”、“行刑人赵甲”、“罗圈腿小徒弟”、“监刑官袁世凯”和以张勋为代表的旁观官兵。他们之间彼此互动相关:赵甲与小徒弟为钱雄飞行刑,袁世凯及官兵旁观监刑。其中,赵甲为视角,钱雄飞作为主要焦点,用加粗表示。而赵甲的回忆中出现的师傅余姥姥,余姥姥施刑的胖女人和美丽女子,因并非实际出场人物,用虚线表示。之前被赵甲行刑的戊戌六君子同样以虚线双箭头与赵甲相连。钱雄飞的主要特征“英勇无畏”与赵甲的“强装镇定惊恐狼狈”亦是作者主要观点,用加粗线表示,且二者有因果关系,用双箭头相连。而构成该事件的主要行为是具体描写的行刑过程,重点如第一刀等也使用黑体加粗。各刀之间前后顺序明确,联系紧密,也用双箭头链接。

至此,通过对《檀香刑》中“凌迟”事件的ECM+ 分析,我们对该事件的主要框架和基本思想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抓住了文章主旨。

5 结束语

ECM可从不同视角描写和分析复杂事件域,适用面很广,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但未能述及事件

内部同级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和描述视点。文本为弥补这一不足,尝试将其与“识解”结合起来,提出了ECM+分析方案。本文以发展了的理论为框架,重点分析了莫言小说《檀香刑》中“凌迟”事件,解释了描写事件的构思机制,从而为文学研究和语篇分析提供了全新思路。

图3 “凌迟”事件的ECM+分析方案简图

莫 言. 檀香刑[M]. 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3.

王 寅. 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 现代外语, 2005(1).

Lakoff, 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Langacker, R, W.Concept,ImageandSymbol:TheCognitiveBasisofGrammar[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1/2002.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II:DescriptiveApplication[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Talmy, L. 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A]. In W. Eilfort, P. Kroeber & K. Peterson (eds.).PapersfromtheParasessiononCausativesandAgentivity[C]. Chicago: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1985.

Talmy, L. 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J].CognitiveScience, 1988 (12).

Panther, KU. & L. Thornberg. The Potentiality for Actuality Metonymy in English and Hungarian[A]. In KU. Panther & G. Radden (eds.).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 1999.

Schank, R. & R. Abelson.Scripts,Plans,GoalsandUnderstanding[M]. Tucker: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77.

猜你喜欢

檀香刑行刑檀香
丹阳市强化安全生产“行刑衔接”
把檀香放在书上
环境案件行刑衔接的困境与对策
檀香之爱
《檀香刑》的生命意识解析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诉说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摹声艺术
论行刑的效率与正义
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