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状况

2015-04-03刘蕴陈公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总分功能障碍科室

刘蕴陈公娜

①中国.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224E-mail:yunliu1981@163.com②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

睡眠质量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1]。研究表明,人群中有15%~35%的成人有过失眠[2-3],全球约27%的人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4]。而睡眠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工作性质、年龄、生活环境等影响。护士这一独特的群体,其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面对病患,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及工作任务都相对较大,加之“三班倒”使他们的睡眠时间没有规律,护士所面临的睡眠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并且他们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其个人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其工作质量。王高华[5]对574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生活质量评定中发现护士的睡眠与休息低于常模。其中,失眠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丁岩、李贞等[6-7]调查也显示一线护士的失眠症患病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7.3%、51.0%。由此可见,护士的睡眠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6名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得到量化资料并分析,从而了解广州地区三甲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并探讨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及工作科室的护士间睡眠质量的差异性。以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护士睡眠、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解放军四五八医院全体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临床护士206人。排除标准:产假、婚假、病假、事假等无法调查的护士。共发放问卷215份,有效问卷206份(95.8%)。学历:其中中专19人(9.2%),大专131人(63.6%),本科56人(27.2%);职称:其中护士141人(68.4%),护师51人(24.8%),主管护师及以上14人(6.8%);工龄:其中1年以内60人(29.1%),1~2年45人(21.8%),3~5年43人(20.9%),6年及以上58人(28.2%);科室:其中门诊19人(9.2%),急诊20人(9.7%),妇产科20人(9.7%),麻醉科16人(7.8%),儿科16人(7.8%),内科69人(33.5%),外科46人(22.3%);年龄:其中20岁及以下(7.8%),20~25岁29人(14.1%),26~30岁1118人(57.3%),31岁及以下19人(7.8%)。

1.2 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首先通过文献法确定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即由Buysse等编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采用无记名方式对解放军四五八医院临床护士20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问卷。

评价工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PSQI是Buysse等于1989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用于评定被试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该量表由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7个子量表23个项目组成,每项分别以4级(0~3分)评分,各个子量表累积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0~21分。根据国内睡眠研究的常模,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好,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3 统计处理

数据输入并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三甲医院护士睡眠质量

2.1.1 临床护士睡眠质量评分情况该院PSQI>7分者共69人(33.5%),PSQI平均得分(6.72±3.27)与常模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SQI各项因子得分均为0~3分,得分越高代表该项存在障碍越大,在睡眠质量各项因子得分情况表明该院护士在入睡时间上存在较大障碍,其次是日间功能障碍问题较为突出,见表2。

表1 该院护士睡眠质量指数与常模比较(分±s)

表1 该院护士睡眠质量指数与常模比较(分±s)

tP睡眠质量指数6.72±3.274.79±0.1220.840.01项目该院护士(n=206)常模(n=1268)*

2.1.2 不同学历护士PSQI得分比较不同学历护士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因子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1.3 不同年龄组护士PSQI得分比较不同年龄组护士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7个因子分及总分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该院护士睡眠质量各项因子得分情况(n=206±s)

表2 该院护士睡眠质量各项因子得分情况(n=206±s)

项目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总分72护士组1.25±0.760 2.02±1.109 0.61±0.769 0.31±0.576 1.00±0.5540.03±0.2071.50±0.9966.72±3.2

2.1.4 不同科室护士PSQI得分比较不同科室的护士在入睡时间(F=3.903,P<0.05)、睡眠障碍(F=5.543,P<0.05)、日间功能障碍(F=2.448,P<0.05)及PSQI总分(F=3.079,P<0.05)差异显著,其他4个因子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不同学历护士睡眠质量的比较±s)

表3 不同学历护士睡眠质量的比较±s)

组别中专(n=19)大专(n=131)本科(n=56)F P睡眠质量1.47±0.7721.28±0.7771.09±0.6952.2200.111入睡时间2.11±1.2862.08±1.1071.86±1.0520.8280.438睡眠时间0.63±1.0120.66±0.7820.48±0.6321.0200.362睡眠效率0.11±0.4590.28±0.5450.45±0.6582.9730.053睡眠障碍1.21±0.7131.02±0.5180.89±0.5620.0050.942安眠药物使用0.00±0.0000.05±0.2580.00±0.0001.6020.204日间功能障碍1.74±0.9331.45±0.9941.54±1.0260.7330.482总分7.26±4.1346.82±3.2216.30±3.0800.7800.460

表4 不同年龄组护士睡眠质量的比较±s)

表4 不同年龄组护士睡眠质量的比较±s)

91.687 0.171入睡时间2.03±1.1802.06±1.0962.03±1.0251.74±1.2840.461 0.710睡眠时间0.52±0.8710.63±0.7710.50±.6410.84±0.8341.010 0.390睡眠效率0.14±0.4410.34±0.6020.35±0.5800.32±0.5821.026 0.382睡眠障碍1.10±0.6731.02±0.5391.03±0.4230.74±0.6531.845 0.140安眠药物使用0.00±0.0000.04±0.2410.03±0.1580.05±0.2290.399 0.754日间功能障碍1.34±1.0101.49±1.0111.68±0.9171.42±1.0710.685 0.562总分6.48±3.8426.85±3.1966.63±2.6386.53±4.15 FP睡眠质量1.34±0.6701.27±0.8021.03±0.6601.42±0.76组别20岁及以下(n=29)21~25岁(n=118)26~30岁(n=40)31岁及以上(n=19)50.142 0.935

表5 不同科室护士睡眠质量比较(±s)

表5 不同科室护士睡眠质量比较(±s)

81入睡时间1.63±0.831 2.65±1.137 2.37±1.204 2.12±1.182 1.70±1.081 1.19±0.403 2.07±1.0203.9030.001*睡眠时间0.32±0.671 0.80±1.005 0.50±0.730 0.67±0.721 0.45±0.686 0.88±0.619 0.57±0.8431.2820.267睡眠效率0.00±0.000.45±0.686 0.31±0.479 0.33±0.634 0.40±0.503 0.50±0.730 0.24±0.5241.6490.136睡眠障碍0.79±0.419 1.35±0.489 0.75±0.447 1.14±0.576 0.90±0.553 0.56±0.512 1.02±0.4935.5430.000*安眠药物使用0.00±0.000.00±0.000.00±0.000.03±0.169 0.00±0.000.00±0.000.11±0.3791.4360.203日间功能障碍1.53±1.073 1.19±0.829 1.19±0.981 1.67±0.980 1.15±1.040.87±0.957 1.61±0.9302.4480.026*总分5.11±1.883 8.45±3.832 6.25±3.396 7.23±3.490 5.75±2.789 5.25±2.236 6.98±3.133.0790.006 FP睡眠质量0.84±0.602 1.45±0.826 1.13±0.619 1.28±0.873 1.15±0.587 1.25±0.683 1.37±0.7111.4970.1组别门诊(n=19)急诊(n=20)麻醉科(n=16)内科(n=69)妇产科(n=20)儿科(n=16)外科(n=46)*

表6 不同科室护士睡眠质量比较(±s)

表6 不同科室护士睡眠质量比较(±s)

90.730 0.535入睡时间1.98±1.0172.20±1.1792.07±1.1421.88±1.1250.755 0.521睡眠时间0.50±0.7250.82±0.8600.44±0.7000.67±0.7582.413 0.068睡眠效率0.25±0.5080.22±0.4710.40±0.6230.38±0.6711.161 0.326睡眠障碍0.95±0.5021.13±0.5881.07±0.5520.91±0.5711.738 0.160安眠药物使用0.00±0.0000.04±0.2080.09±0.3660.02±0.1311.899 0.131日间功能障碍1.28±0.9221.67±1.0441.42±1.0061.66±1.0011.957 0.122总分6.17±2.9417.47±3.3346.77±3.4566.69±3.37 FP睡眠质量1.20±0.7551.38±0.8341.28±0.7341.17±0.72组别1年以内(n=60)1~2年(n=45)3~5年(n=43)6年及以上(n=58)81.365 0.255

2.1.5 不同工龄护士PSQI得分比较不同工龄护士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因子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3.1 护士睡眠质量特征分析

护士PSQI得分为(6.72±3.27)分,高于常模组,有33.5%的临床护士存在睡眠障碍,反映了临床护士整体睡眠较差。这一结果明显高于其他调查结果,党同梅等[9]调查发现铁路职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1%,罗艳红等[10]人调查表明研究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1.6%。各项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4个因子得分较高,其中入睡时间因子得分最高(2.02±1.109),说明该院护士入睡困难,主观感受睡眠质量较差,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例如做噩梦等较多。且其白天精神状态偏差,导致日间活动功能障碍。其原因可能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有关。护士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加之参与倒夜班使护士长期作息不规律,易导致其入睡困难。在目前紧张的医疗环境下,护患关系恶劣,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大、面临严峻的职业伤害风险,易引起护士睡眠过程中出现不适。在前两个因素作用下护士睡眠质量下降,则会使其在日间工作生活中无法集中精神,导致其出现日间活动功能障碍。

3.2 不同科室护士睡眠质量不同

不同科室护士PSQI得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诊科护士PSQI得分最高(8.45±3.832),远高于常模(4.79±0.12),说明急诊科护士睡眠存在较严重障碍,其次为内科与麻醉科护士。这与庞溯摈[11]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科室工作压力越大、节奏越紧张、护患沟通压力越大、护理技术要求越高,则护士的睡眠质量就越差。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中,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加之接诊患者中车祸、死亡等场面的不良刺激和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容易造成思想高度紧张和身心疲惫,其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是最大的,因此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最差。内科护士的工作往往繁琐,工作内容多且沉重,长期面对慢性病人的负面情绪,易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大、情感压抑,故其整体睡眠质量较差。麻醉科要面对手术中患者的护理工作,精神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亦大,所以睡眠质量相对来讲也较差。其他的科室如外科、妇产科、手术室工作压力相对小,整体睡眠质量趋于正常。

3.3 其他因素与护士睡眠质量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工龄及学历的护士在PSQI得分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该院护士睡眠质量并无明显差异,而这一结果与彭进平[1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他认为以40岁为界,年轻及未婚护士的睡眠质量比高龄、已婚护士差;与张玲[13],Ancoli-Israel S[14]等的研究,年长护士因家庭等因素影响睡眠质量较差的结果有出入。与邓秀华、刘金珠[15]的研究结果年龄越大睡眠质量越差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普遍年轻化有关。在工龄及学历的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与护士睡眠质量无明显相关性。

该院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总体较差,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中得分较高,入睡时间长的问题尤为突出。比较不同科室护士睡眠质量,在工作繁重,且工作压力大的科室护士睡眠障碍严重。针对这些原因,临床护士可通过释放工作压力和宣泄负性情绪,来提高睡眠质量。另可通过平日多做运动帮助睡眠。医院可以建立护士身心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定期为临床护士举办身心健康讲座,传授提高身心健康的知识;对于有严重情绪问题的护士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1] 周晓娜,赵维燕,李妮娜,等.医护人员睡眠质量与职业倦怠和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353-355

[2] Buyee D J,Reynolds C F,Monk T 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2):193-213

[3]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48-150

[4] 谢晓宁,王招娣.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9):589-591

[5] 王高华,黄永兰,臧德馨.综合医院护士WHO QOL-100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08-311

[6] 李贞,冯桂英,钟慧珍.护士失眠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2,1(2):55-57

[7] 丁岩,王玉平.大型综合医院一线护士的睡眠状况调查[J].北京医学,2007,29(11):667-670

[8] Nierenbery A A,Adler L A,Peselow E,et al.Trazoclone for antide pressant associated insomnia[J].Am J Psychiatry,1994,151:1069

[9] 党同梅,董玉军,吴琼.铁路职工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15-1016

[10] 罗艳红,蔡太生.高校研究生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77-1379

[11] 庞溯摈,许琼凤.临床护士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l):41-42

[12] 彭进平,陈梅英,卜平元.湖南省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43-644

[13] 张玲,潘朝锌.医务人员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19(1):79-81

[14] Ancoli-Israel S."Sleep Is Not Tangible2"or what the hebrew tradition has to say about sleep[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1,63(5):778-787

[15] 邓秀华,刘金珠.113名临床护士睡眠质量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2012,19(10):10-12

猜你喜欢

总分功能障碍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