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感戴、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

2015-04-03和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效能个体满意度

和娟

中国.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宁夏银川)750011E-mail:hjuan015@163.com

生活满意度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Diener等认为,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属认知范畴,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属情感范畴[1],相比而言,认知范畴更稳定,所以生活满意度一般被认为是主观幸福感的核心指标。生活满意度分为特殊生活满意度和一般生活满意度。特殊生活满意度是对不同生活领域的具体评价,如家庭、学校、社区等;一般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在特殊领域判断之上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总体评价[2-3]。苗元江[4]认为,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主观合意程度的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取决于个体用来判断的标准,个体某一特殊生活内容的满意度取决于其对多种心理期望的整合。生活满意度是维护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般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5-7]。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认为是领域特殊性的,即个体在不同领域或特定功能情境中有着或强或弱的自我信念,但以Schwarzer为代表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体应对广泛任务要求或新情境的一般能力信心,并制定了相应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描述的是个体有效地应对各种紧张情境的广义而稳定的个人能力感,它与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生活满意度有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感戴,是指个体能够识别他人在其积极体验过程中所给予的恩惠或提供的帮助,并且能够带着感激之情对此作出反应的一种普遍化倾向[8]。心理学家主要从认知和情绪两个角度看待感戴:认知观点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感戴来自于对个人积极结果的认知,也是对收到恩惠的积极认知,这种结果对受惠者来说本是不应得的,而得到是因他人的帮助行为所造成的;情绪观点认为,感戴是一种情绪,核心是受惠者在收到恩惠后所产生的愉快情绪[9-10]。具有感戴倾向的个体在生活中具有满足感,易于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赞赏和感激,善于享受简单的快乐。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表明,感戴与生活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11-12],高感戴个体对生活更满意,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如主观幸福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等。有研究认为,感戴是一种积极情绪,与其它的积极情绪如自豪呈正相关,与焦虑等消极情绪呈负相关[13]。

纵观前人研究,缺乏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戴和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更没有将一般自我效能感纳入二者关系研究的变量体系。故本研究以感戴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出发点,建立以下假设模型,旨在探讨感戴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感戴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宁夏两所独立学院。随机取样398份,有效问卷382份。男生229份,女生153份;大一139份,大二120份,大三123份,未选择大四学生,是由独立学院的特点所限制。测试时,使用统一指导语对被试进行团体测验。

1.2 方法

1.2.1 感戴问卷采用赵国祥等编的感戴问卷。共18个项目,3个维度,人物取向感戴、事物取向感戴和道德取向感戴,本次研究的信度为0.87。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Schwarzer等编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并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7,共10个项目,单维度,本次研究的信度为0.88。

1.2.3 生活满意度问卷采用张兴贵等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问卷[14]。由37个项目组成,6个分量表: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本次研究的信度为0.88。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采用LISREL 8.70进行模型拟合及中介效应检验。

2 结果

2.1 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

见表1。男生感戴和生活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女生,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表明,大二、大三学生感戴、生活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大三学生。

2.2 感戴、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见表2。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及其6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感戴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2.3 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路径分析

本研究按照感戴直接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感戴不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建立完全中介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由感戴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的路径,建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模型,主要拟合指标见表3。

据表3,完全中介模型中,χ2/df=12.83,GFI=0.89,RMSEA=0.17,未达到良好模型的基本要求;部分中介模型中,χ2/df=3.03<5,GFI、NFI、CFI、IFI等拟合指数均大于0.9,RMSEA=0.07<0.08,达到良好模型的基本要求,因此,本研究接受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模型,模型路径系数见图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感戴不仅可以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还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直接效应0.71,间接效应0.066,总效应0.776。

表1 生活满意度、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年级差异(±s)

表1 生活满意度、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年级差异(±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项目男女t大一大二大三F感戴3.99±0.744.20±0.54-2.98**4.22±0.504.01±0.533.99±0.904.92**自我效能感2.53±0.572.40±0.552.32*2.49±0.542.36±0.552.58±0.574.78**生活满意度4.51±0.974.77±0.96-2.57*4.89±0.904.50±0.774.40±1.159.54***

表2 生活满意度、感恩、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r)

表3 完全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标比较

图2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模型

3 讨论

3.1 感戴的性别、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学生的感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低于女生。造成这一差异可能与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及文化传统有关。社会文化要求男孩要比女孩坚强,有更多的行动力和成就,要少说话多做事,所以造成了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男孩把感戴的经历和表达看做软弱的象征,会影响其男子气概和社会地位,往往采取回避策略,隐藏感戴的表达,这样可能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以免受到消极情绪影响,但这种回避可能对幸福感造成更大破坏;与男孩相比,女孩以人际关系为导向,她们注重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因此更善于表达,更易于情感流露。这可能是造成感戴性别差异的原因。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戴也存在显著差异,大三显著低于大一大二。这主要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有关。可能是对于刚升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讲,他们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总是受到学校、老师和学长的关注和指导,他们有更多的受助经历,因此更懂感恩。可能是随着年级增高,学业负担加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多,大部分同学没有学习兴趣,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此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很低,从而降低了感戴等积极情绪的体验。

3.2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对自己能力更自信,与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15],原因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赋予是理性的、有能力的,往往被要求有更高的自信心、自我肯定,所以在大的社会环境中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重任和要求,因此男大学生都在努力达到社会对男性的期待,这也潜在地影响了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而女性被赋予是有同情心的、依赖的,而且我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较男性低,在某些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使女性没什么优越感,故一般自我效能感偏低。还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大二低于大一和大三的,这与一些研究不尽一致。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大一经历过高考后,对学习能力有信心,故自我效能感较高;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加大,面对生活中许多不如意之事显得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降低;大三要面对择业就业,虽然压力更大,但在老师的指导及鼓励下,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对未来充满信心,觉得自己有能力进入职场,所以自我效能感较高。

3.3 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低于女生。原因是传统文化观念要求男性承担更多责任,生活压力较女性大;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男性有更高要求,这使得男性身心压力增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增大,从而影响生活满意度。另外,女生与男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不同,大学女生之间学习竞争激烈,学习动机明显强于男生,大学里每年奖学金获得者绝大多数是女生,这些都无意间强化了女生对学习的投入,因此女生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而且女生们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氛围比较浓厚,在友谊、家庭等方面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多于男生,因而生活满意度高。而男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网络里迷失,找不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和学习的动力。因此,生活满意度相对偏低。就年级而言,生活满意度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升高,学习任务发生转移,学习压力逐渐增加,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导致生活满意度下降。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课业压力相对较小,周围人物关系相对单纯,对大学有着很多的憧憬,对社团等充满了好奇,积极情绪体验强烈而深刻,因而生活满意度较高。

3.4 感戴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

从本研究看,感戴既可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又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该结果可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解释,该理论认为,压力、焦虑、抑郁都会对个体决策产生影响,暂时的心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成就水平,故可通过减少消极情绪的方式来提高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感戴可以抵消如抑郁、焦虑等消极情感[12],由此提升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班杜拉认为,认知过程会调节个人效能感的变化,所以,从理论上讲感戴可以通过调节生理和情绪状态进而调节自我效能感,即感戴可以产生一种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又能够导致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因此,个体的感戴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也会越高,从而维持更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

[1] Diener E D.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4,31:103-105

[2]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1(2):57-63

[3] 马静,王有智.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37-138

[4] 吴洪辉.大学生生活应激、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2):138-139

[5] 王晓一,李薇,张红.唐山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一般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630-631

[6] 胡琳丽,郑航.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9-1271

[7] 何露,朱翠英.大学生希望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77-78

[8] 叶青青,刘洁,王新柳.大学生的感戴与归因方式、领悟社会支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4):315-317

[9] 董霞,张宁,姜婷娜.感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53-954

[10] 鲁铁汉.大学生感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1] 孙配贞,郑雪,余祖伟.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7(1):67-72

[12] 王华云.大学生人格、主观幸福感与感戴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13] Kashdan,T B,Breen W E.Materialism and diminished well-being:Experiential avoidance as a mediating mechanism[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7,26:521-539

[14]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猜你喜欢

效能个体满意度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