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披露分析

2015-03-31史源陈瑶

经济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制造业

史源 陈瑶

摘 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及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制造业研究样本为例,通过分析2012年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制实施前后三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发现制造业总体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率较高,2013年达到94.2%;但是从不同板块看,沪市主板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率逐年增长,2013年深市达89.1%,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較好;但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近三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率极低,均以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主,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管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自评报告 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118-03

一、引言

安然等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使得美国在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开启了内部控制由自愿性向强制性披露的时代大门。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受SOX法案的影响,我国政府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自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出台专门的文件要求上市公司评价其内部控制并进行披露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其《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同时提出2011年在67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试点并在2012年对全部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强制实施。迪博公司于2010年经财政部立项,根据国家颁布的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综合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截至2013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2463家中,按照内部控制指数分类标准,52.58%的企业内控评级为B,处于基本合格状态。根据周守华(2013)对2012 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统计,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披露比率高于主板;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披露100%,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披露率仅为66.67%;制造业的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为90.72%,但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仅为56.77%。那么是否强制性的内部控制实施规范对企业评价有效性起作用?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是否只强制了企业的自我评价行为,而不是审计后企业内部控制实质的信息披露?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例,通过2012和2013年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信息披露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对比分析,试图寻找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及改进措施。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术界主要关注以内部控制缺陷来探讨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张子英,2012)。Doyle et al.(2007)通过研究发现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更倾向于发生在组织结构经常变动、具有复杂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以及对内部控制投入较少资源的企业。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规范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减少企业的冒险行为Ashbaugh- Skaife et al., 2008;Kim et al., 2011);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盈余管理水平、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等,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稳定性,避免更高的贷款利息(Carter et al., 2009;Goh and Li, 2011)。从这些文献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看,国外学者大多是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状况来考察SOX法案中强制性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能否给企业带来积极的经济后果,而对内部控制本身披露或者设计方案较少涉及。

国内企业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通过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涉及或者内部控制的实证模型检验,以及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等展开讨论。包括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2011)以及张先治(2011)基于《规范》和《指引》设计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就试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状况,沪市公司在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披露上显著高于深市企业(李颖琦,2013)。胡卫民(2012)之后引入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实现程度指数的修正指标,并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修正指标,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赵息等(2014)从内部控制披露的“动机选择”视角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行为的影响因素。此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还涉及披露制度的选择与优化(钟玮,2011)、公司的经营状况(张晓岚,2012)、企业股价同步性(刘桂春,2014)等方面。从制造业信息披露总体看,内部控制的缺陷更易存在于发生资产重组、并购、经营亏损等问题的企业(王寿喜,201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对生态环境信息披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重污染行业作用更加显著(李志斌,2014)。同时鲁芳旭(2014)以《规范》中的指标体系为依据,发现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质量低下。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制造业占据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企业的规模较大,业务领域较为广泛,占我国沪深全部上市公司的60%左右。因此,制造业企业需要积极实施内部控制企业规范,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增强企业抵御外部环境的风险的能力。因此我们选取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内部控制评价及其审计的披露情况。根据2014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沪、深交易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共有1577家,涉及30个行业。本研究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数量最多的两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剔除退市及与研究样本不相符的企业7家,共311家上市公司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本研究所需的招股说明书及公司年报中涉及内部控制的数据主要通过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其他相关网站获得。其中深市主板企业共51家,沪市主板共101家,创业板企业52家,中小板企业共107家。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

2012年国家几部委强制全部A股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因此分析2012年前后三年的内部控制披露状况对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有重要的作用。从样本的总体披露情况看,31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比率逐年增长,分别为81%、92.6%、94.2%,如表1所示。按照上市板块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类,其中创业板三年内部控制评价披露率为100%,深、沪主板2012-2013年的内控报告的披露率也为100%,披露状况良好,2011年为自愿披露,因此其内部控制评价披露率仅为88.2%。中小板三年来披露率维持93.5%。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状况。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仅从企业角度反映了其执行《规范》及其《指引》的情况,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从企业外部反映了《规范》及其《指引》的实施效果,因此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企业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企业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执行状况。根据2011—2013年制造业研究样本中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统计(表2),2012—2013年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比率平均为38.6%,远小于同时期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比率93.4%,说明研究样本大部分企业虽然执行了《规范》及其《指引》,但是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却有待验证。其中沪市主板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较好,2012年沪深主板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率接近,但是2013年深市主板内控审计报告披露率高达89.1%,高出沪市主板30.3%。中小板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较弱,2012—2013年披露率从4.7%增长到9.3%。

创业板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为100%,但是其三年未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表2),仅有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根据表3看出创业板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比率逐年上升,平均披露率为70%。同时中小板的内控鉴证报告披露率也平均达到50%。但是由于内控鑒证报告仅是会计师事务所针对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执行情况的鉴证,并不等同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所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要素点进行的审计工作,因此鉴证报告并不能有效确认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完善是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环节,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企业内部实施《规范》的重要体现,同时内部控制的披露水平也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本文以制造业研究样本为例,以描述性统计为基础,分析研究对象的对内部控制《规范》及其《指引》的执行及实施效果。研究发现,自2011年实施《规范》以来,制造业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比率逐年上升,2013年总体达到94.2%,其中中小板的披露率三年来均为100%。但是结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看,沪深主板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较好,其中2013年深市主板披露率达89.1%,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率很低,仅通过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体现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但是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度也在逐步增强,两个板块的2013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率在60%~77%之间。

本研究表明,近两年来作为沪深上市公司占比例最大的制造业在内部控制《规范》及其《指引》的执行方面逐渐完善,但是仍存在改善的空间。沪深主板企业要维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尤其是沪市主板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比率,通过外部审计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上执行较好,但是是否仅是应付国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因此,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应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逐步增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比率,在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上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而不是仅以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体现。

参考文献:

[1] 周守华.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7):3-12

[2] 张子英.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J].东岳论丛,2012,33(8):166-170

[3] Doyle,J.T.W. Ge,and S. McVay. 2007.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82 ( 5) : 1141-1170

[4] Ashbaugh-Skaife, H., D. W., Collins, W. R. Kinney Jr. and R. LaFond. 2008.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83 (1): 217-250

[5] Kim, J., B. Y., Song and L., Zhang. 2011.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6(4) : 1157-1188

[6] Carter,M.L.Lynch,and S.Zechman.2009.Changes in Bonus Contracts in the Post-Sarbanes -Oxley Era.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4(4):480-506

[7] Goh, B.W., and D. Li., 2011. 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The Accounting Review, 86 (3): 975-1005

[8]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会计研究,2011(12):20-24

[9] 李颖琦,陈春华,俞俊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来自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证据[J].2013(8):62-68

[10] 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2)第1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1] 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69-78

[12] 赵息,许宁宁.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4,31(3):85-89

[13] 钟玮,刘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选择与优化——以公司效率为分析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1):57-63

[14] 张晓岚,沈豪杰,杨默——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2):64-73

[15] 刘桂春,胡立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基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4(4):20-26

[16] 李寿喜,王沈.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3(11):10-13

[17] 李志斌.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77-83

[18] 鲁芳旭,朱学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基于2011年沪市A股制造业年报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4,3(5):50-53

(作者单位: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 江苏南京 210000;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