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北山小学为例

2015-03-31徐娜娜车丽娜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北山个性化专业

●徐娜娜 车丽娜 方 露

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北山小学为例

●徐娜娜 车丽娜 方 露

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建设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不仅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推进学生发展与学校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青岛市李沧区北山小学就此展开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教师个性;教学团队建设;青岛北山小学

“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而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到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1]然而这两条路径实际上也是互为弥补、互相促进的过程;协作共进的教学团队能促进个体对优质教学的深层理解与价值追求,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力量之不足;而个体对优质教学的认同与追求也为教学团队的建设贡献力量。因而,通过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建设一支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不仅可行,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与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青岛市李沧区北山小学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在引领和促进教师教学个性发挥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所谓教师个性化发展,即教师“教学个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展现。“一方面,它包含了人的创造性带来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开发、加工以及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相对‘工具性’而言,它追求教学过程与教师个体生命实践的合一,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主体情趣和人生追求得到充分的实现。”[2]建设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就是希望可以打造一支使每位教师最富创造性地、自由地、充分地发展自身才能,以提升整个教师集体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学团队,以期实现教师间的协同与合作,实现资源与力量的最优化发挥。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学校的教师在经历一轮又一轮教师培训后进入自身发展的“高原期”。即教师在基本掌握新课程理念,能够熟练驾驭课堂教学之后,再继续依靠教师个人努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已经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且在促进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方面也难以取得突破。虽然由于教师个性的差异以及专业素质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有统一的专业发展模式,但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的个性教学。因为没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将只是一个模式,脱离了个性的鲜活与自由,没有比较激励、没有创新,也不切合个体作为独立性存在的客观事实。”[3]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还要注重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文化氛围和专业发展模式,以促进教师得到良性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北山小学希望教师群体形成互相合作的专业氛围,并在同伴的支持中促进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个体职业效能感的提升。它们的教师在长期教学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受个体化教学经验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教学个性,而这种教学个性的存在是团队成员达成视角互补、视域融合并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的首要因素,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学团队的前提条件。基于此,北山小学将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探索与实践。

(二)实施之基——创设良好环境,培育自我认同

北山小学在综合考虑学校文化和师资水平,继承学校已有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逐渐探索。

首先,改变教师恪己教学、身心疲惫的状况,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教育工作本身是具有深远意义及社会价值的一项事业。然而,如果教师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任务型工作状况,无暇体会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就会导致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工作压力过大的心理状况,而且有责任感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绩和自身荣誉,即便在较低专业水平的前提下也以高负荷的投入确保教学质量,这种状态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对教育本真意义与价值的忽视,从而形成教师高负荷与高度倦怠的恶性循环。为了打破这种困境,北山小学在转变学校管理模式的同时,更加注意工作的内在意义挖掘及价值认定。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了“甜蜜的日子分享会”、“幸福北山人”人物评选、“积极心理学”专题讲座、教师动力团体辅导等系列活动,成立了教师“专业评审委员会”、“学校管理委员会”,在唤醒教师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认同的同时,引导教师理解工作背后真正的教育意义,体会自身工作与学生、同事和学校发展的休戚相关。

其次,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打造自身教学个性。近些年来,北山小学承担了许多课题研究,包括:一个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寓德育于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研究;三个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班级为本的跨学科教研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研究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器乐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一个市级教科研课题“小学数学 ‘问题——探究——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各学科教研组基于教师专长和学科特色,围绕上述课题进行了有效而深入地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将学科组集体研究的成果有选择、有步骤地整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促进了自身教学个性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再次,承办各种教研活动,开展教师视野。为了改变北山小学教师信息闭塞、与外界缺乏交流等问题,给教师提供学习他人、开阔视野的机会,北山小学多次承办青岛市李沧区语文、数学、音乐教学研讨会,并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教师优质课、公开课、研讨课、汇报课不仅锻炼了自我,收获了成功体验,同时也对其他学校教师的先进经验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在借鉴他人经验、成就教学优势和教学个性的同时,为学校高质量教学团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之始——发展教学个性,打造专属“品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教师。作为独具特色的个体,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会打上专属于自己的个性烙印。教学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活动,教师即使具备同样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运用同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活动形态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既取决于教师原有发展水平与教学个性的差异,也取决于教学环境和学生个性,还会在无形中进一步塑造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其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条件,是决定着个性化教学能否形成的根本原因。[4]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必须诉诸教师的个人意愿,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专业效能感。北山小学通过分层引导的教师培训,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教学生涯规划的个别指导,并为每位教师量身制定个性化教学研究课题,使其在教学研究中发展自身的个性优势。比如,同时承担语文和心理健康两门课的A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注重从语文习作教学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连续担任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B则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内容的序列化进行了研究;擅长阅读教学的教师C针对北山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盲目阅读等问题开展了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的研究;数学教师D在数学知识点整合、数学习题层次化设计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除了个人特质以外,影响教师教学个性发展的还有教师文化、教学氛围、学校环境等客观因素,它们通过作用于教师心理和态度等层面而影响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北山小学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室,家庭学校联动,心理和教学专家引领等方式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师文化,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尊重。

(四)实施之重——进行团体建设,实现优势互补

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的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只是简单追求教师个体的发展,而忽略教学团体的整体建设,学校教学工作也难有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从个人主义的教学文化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与他人(同事、专家、学者、学生、家长)的团结与协作,实现合作性实践(collaborative practice)。学校是教师实现合作的场域,共同的教学经验、相似的教学生活和相通的职业发展需求,为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契机和条件。[5]北山小学在提倡让每位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注重锻造教师群体凝聚力,把不同个性的教师团结起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北山小学建立了集体备课、师徒帮带等方面的教学制度,密切教师间的协作,形成群体合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与教学质量。同时,开展“课题汇报”、“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展示与理论探究成果有机结合,融合教师的个体特色而形成学科和团队的整体风格。在团队建设的基础上,语文与数学学科各自成立了以学科带头人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探究,并针对教师的个性和研究专长,将整体研究目标分解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小学语文单元阅读与写作教学一体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序列化”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擅长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三位骨干教师负责,组织课题组开展研究。数学团队制定了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点整合与相应习题设计的研究目标,并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小学数学知识点整合”、“小学数学习题设计”、“小学数学拓展性例题编写”等子课题,分别由熟悉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结构、擅长例题讲解和习题编写的教师负责。各课题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展行动研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定期提交名师工作室,在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共同讨论、修改的基础上,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重新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最终形成北山小学特色化学校课程。因此,北山小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也是融合教师个性特长、形成集体智慧,开展学校课程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教师围绕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分组研究、集体讨论、付诸实践并修改完善,在达成团队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个体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并有效发挥,同时营造了和谐互助的团队教研气氛。

二、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的未来之路

教育变革从启动到实施和制度化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存在着无数的影响因素,而各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影响因素,因此,“变革是非直线的,充满着不确定性,有时还违反常理。”[6]如此,在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即便在起点到目的地之间规划了理想的路径,却依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偏离常态的情况出现。学校变革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矛盾、实现平衡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的发展。北山小学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很多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贯穿在学校变革过程的始终。

(一)教师教学个性的培育

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是北山小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真正具有教学个性的教师如凤毛麟角,北山小学除了几个学科骨干具有教学专长和专业发展意识之外,大部分教师都处于依赖加班加点提高教学效率的境地。如何在彰显教师个性特色的同时,建设一支高效的教学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融合贯通,是当前北山小学学校改革中亟待继续探讨的问题。徐继存教授将教师教学个性缺失的表现归结为以下方面:“教学行为取代了教学思考,教师角色取代了教师真我,教学义务取代了教学权利;教学他律取代了教学自律。”并指出,“教学个性不是既定的而是生成的,不是自然形成之物而是有意识培育的结果,需要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也离不开教师个人的积极努力。”[7]也就是说,教师教学个性的培育一方面依赖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因此,学校在培育教师教学个性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建立底线规约和奖励卓越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要求所有教师达到学校要求的基本底线的前提下,对教学中积极探索并表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的教师进行重点扶持,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重视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创新,培育教师教学个性的教学文化,这将在一定层面上改变教师的精神面貌,引导教师开始主动思考自己的教学专长,在发展教学个性的基础上克服工作中的高压状态。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学校变革的持续动力。学校变革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领导和个人即便是穷尽其所有智慧也不可能有效应对变革中的所有问题。在北山小学的改革探索过程中,伴随着初始研究目标的完成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很多教师步入新一轮的重复性劳动,固守现有的教学成效不思进取,而专业生活的封闭性又加重了教师的迷茫。教育改革是一项集体的事业,需要改革的参与者建立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学习、合作交流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分工协作、成果共享。因此,学校要建立改革的长效机制,必须依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只有教师通过互动形成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在合作与交往中交流思想、分享资源,才能有效地反思和改革教学实践。为促进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北山小学的领导者一方面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在学科发展等问题上要分享权力,让学科骨干带领团队成员共同负责,而学校领导提供条件支持和资源保障。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学校持续变革中的动力源泉,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所产生的集体智慧和思想火花必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改革创新。

总之,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既能涵养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可实现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持。在教学团队中,“术业专攻”的教师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基础上提升个体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水平。而北山小学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立足学校本身特色构建有利于教学和教师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实现高效团队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明确了方向。

[1][美]帕克·帕尔默.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42.

[2]黎平辉.教师教学个性的现实困境及出路——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9(2):56-61.

[3]刘奕.多元智能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4(9):48-49.

[4]王璐,段作章.解读个性化教学教师之维的几个点[J].教学与管理,2014(2):26-28.

[5]吉标.制度视野中的教学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96.

[6][加]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0.

[7]徐继存.教育学的学科立场——教育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57.

(责任编辑:刘君玲)

徐娜娜/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车丽娜/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方 露/青岛市李沧区北山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北山个性化专业
张志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心留北山回不来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去北山公园秋游吧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