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子夷的小学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5-03-31余姣姣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学法儿童

●于 潇 余姣姣

俞子夷的小学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于 潇 余姣姣

俞子夷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对小学教育的贡献尤为突出,教师观是其小学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民主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等主张不仅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师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对当今教师的发展具有较大启示。

俞子夷;小学教师;教师观

俞子夷(1886-1970),江苏吴县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有学者称俞是“教育的天才”,“教育的艺术家”。[1]

俞子夷在小学教师的职业定位与使命、师生关系与教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主张,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即使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一)教师职业的重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师并没有被看作是一种专业化职业,很多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俞子夷认为这种教师职业的定位应该改变。他认为教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乳娘、母亲、祖母、姐姐等这些家庭成员以及邻居甚至任何能与儿童接触的人,都可以看作是儿童的教师。因为儿童可以从这些人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学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他们的道德精神也会影响到儿童。而从狭义来讲:儿童的教师就是“受过专业训练,师范出身,在幼稚园小学或婴儿园里专门负责教导儿童者”。[2]后者才是专业化的教师。

缘何儿童需要专业化的教师?俞子夷在《儿童的教师》中指出,家人希望儿童现在与未来都幸福,但是其方法往往不恰当。父亲往往过于严格,使儿童畏惧,觉得像猛虎般恐怖。而母亲往往过于慈爱,祖母甚至是溺爱,把儿童照顾得无微不至,反而使儿童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技能。而邻居对儿童不负有直接责任,因此只把儿童当成玩具,供自己消遣,根本不管儿童未来的幸福。乳娘只照顾儿童几年,只顾自己安逸、省力即可。

同时,俞子夷认为“要做儿童的教师,本来不是容易的事,不是不学而能的事。经过几年专门训练的师范生,尚且不能个个都做得出色”。[3]因此,专业化的教师需要到“养成教师的教育机关”,学习“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哲学、教学法”等,还要到附属中小学去实习。[4]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培养儿童。

(二)职业使命的定位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众多有识之士寻找良方以图国家富强与发展。而当时的社会现状却让俞子夷极为忧虑,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什么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完全破产!完全无效!学校已不成为教育!教师也无从施他的教育!这是率兽食人的世界!教育没力量化社会。恶社会竟把几十年的教育根基,完全推翻。”[5]于是,俞子夷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使国家复兴,不再受外国欺辱。

小学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儿童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儿童影响最多的人。小学教师不但要教给儿童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尤其是在那特殊的道德沦丧的年代,精神教育显得更加迫切与必要。未来公民的道德教育与挽救国民的精神这一重大的责任就落在了小学教师的肩膀上。俞子夷在《道德教育的破产与小学教员的责任》中向小学教师呼吁:“要是我们的教育,竟不能挽救抵制这兽行,我们的子孙,将永远受异民族的统治,做异民族的奴隶了。同志们!快奋斗呀!这是精神上的大战争!”。[6]向来,“教书育人”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希望。教师应养成与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国家精神”,“辨别是非急公好义……苦学的习惯,朴实诚恳的精神,独立自尊,不屈威武的气概……”。[7]这些都是小学教师需要承担的使命。

面对当时教师职业道德败坏、职业使命不明的情形,俞子夷对小学教师说:“义务教育的普及,平民教育的推行,完全是我们的责任,教育上的原理,也该从我们实地施教的经验里产生。我们教育界自己的职业道德,当然要我们自己同志们的维持。”[8]

(三)科学的教法与专业知识并重

封建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不注重教法。俞子夷在《教学法的科学观和艺术观》中说道:“教员是和学生共同活动的,是领导学生生长发展的,所以教员的活动比戏剧家、文学家、美术家等等什么都困难,都复杂。”教师仅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掌握将自己的所知恰当地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工程师、矿师、医生,只要懂得物的科学或生理的科学便可以措置裕如的了。教员更当懂心的科学。心的科学比物的或生理的科学更复杂、更困难,而比较的发达又较迟。但是关系却同样的重要。”[9]

小学教师不仅要知晓丰富的理论知识,懂得钻研教材与课堂,更要研究学生。教师们应该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法、观察法、谈话法等,使学生易接受知识,要知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各味适当的配合了,便成美味,比咸、甜、酸……等等单味要好得多。‘博采众长’、‘不拘成法’是我们小学教员应当取的态度”。[10]因此,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小学教师的必修课。

二、民主型教师

民国成立后,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民主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俞子夷也深受其影响。与同时代其他教育家一样,受到杜威教育理论的影响,他认为应该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中心地位,树立儿童本位论。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应该求“整齐划一”;小学教师还要做到“设身处地,体贴入微的为儿童着想。教师去就儿童,不是硬叫儿童来就教师。”[11]因此,俞子夷认为威权型教师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教育状况,时代呼唤民主型教师的到来。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俞子夷在《小学教学法上的新旧冲突》中回忆,旧时私塾“因材施教”的教法有些可取之处,“无论读书、写字、做对、做诗,到开笔做文章,各学生各自进行。启蒙识方字的,和做文章完篇的,由同一塾师教,没有发生过难教的问题。不但学生少的学塾里没有困难,就是多到二十个人的学塾里也是这样安稳的过去。……各得所宜;愚笨的循序渐进,没有欲速不达的弊病;聪明的也尽可勇往上进,决没有要他们迁就等别人的举动”。[12]俞子夷评价这种教法是合乎学生个性差异的。他批判教育界那种蔑视个性差异的做法,认为过于追求统一、不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最终是学生受苦。

俞子夷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具体对策。其一,在方法方面,对于能力弱的学生,他们可以参加课外补习;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为保证他们不因空闲而在课堂上捣乱,可以让他们做一些事先准备好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或者阅读儿童文学、补助读本、周刊杂志。其二,就课程方面而言,将教学内容分层次教授,下游学生只学习最简单的一种,保证“最低限度”;中游学生学习较深的内容,优等生学习最难的一种。或者是教学内容分为广、狭,“在最低限度以外,再增加补充的。”其三,在编制方面,不要求全班学生共同进行,因为“我们既已认定个性差异是事实,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那么当然不能强制全级学生共同进行”,所以可以尝试弹性升级法、能力分团法、各科各自分班法、道尔顿等编制法。[13]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只有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才都会得到良好的成长。

(二)为儿童着想

俞子夷认为小学教师要关注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他曾做过一个儿童对于各门课程好恶的调查,目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儿童的意思,研究教材的编配,改良教学的方法。此外也可以使我们明白儿童的趋向,于职业指导、升学指导各方面都有好处。”[14]可见俞子夷相当重视学生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要遵循学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俞子夷在《小学算学教学法概要》中举了一个例子:“凡熟习9+4是13的,不一定懂得4+9也是13;熟习6×9是54的,不一定懂得9×6也是54。要学生从6×9是54,自己推想54÷6是9,恐怕更不容易。”[15]在教师眼中,这样的题目极为容易,但是对于逆向思维尚未发展或发展缓慢的儿童来说却是很大的困难。于是,教师以自己的经验、立场去推测儿童的学习进展是不妥的,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教师要懂得为儿童着想,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在《初等教育的新趋势》中俞子夷曾说:“我们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由学生自己去求得。我们不能把技能授与给学生,要由学生自己去练习。”[16]教师应对学生循循善诱,尽可能引导而不是命令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三、研究型教师

俞子夷是一位注重教育科研的教育家。他进行教育实践与钻研教育理论,走出了一条“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17]的道路。俞子夷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多年,不仅自己潜心研究教育,而且鼓励小学教师应该善于总结教育教学智慧与勤于开展教研工作。

(一)重视教育实验与理论研究

到欧洲考察师范教育的经历促使俞子夷的思想发生变化,他受到了“儿童中心”说的影响,回国后开展各种教育实验活动,将国外教育理论较好地应用于国内教育实践,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教育实验的开创者之一。设计教学法实验是俞子夷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设计教学法由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俞子夷将克氏设计教学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以原来进行“联络教材”实验的教师们为主,在南京高等师范附小进行中国最早的设计教学法实验。当时他打破科目之间的界限,而将课程分成了语言文字、动手制作、游戏、唱歌及舞蹈四类,并且提供了相应的上课教室。每次课后,俞子夷都会带领教师开会,一起对课堂进行评价、改进,并制定好第二天的上课内容。几年下来,学生的成绩比一般要好。

俞子夷不但积极开展设计教学法实验,而且非常注重设计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他说设计教学法的实验情况较好,推广到了很多地方,但是大部分实验仅停留在模仿阶段,“很少有小学校教员提出关于设计教法方面‘何以’‘为什么’‘有什么根据?’等问题。”[18]于是,他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验,发表了《设计教学法》、《读了十二本设计教法专著的书后》等教育科研成果。

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的八年,是俞子夷教学科研大丰收的时期。他向学生讲授实习、小学行政、小学教材与教法等课程。他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进行总结,写成著作、论文,“从1929年下半年至1937年的8年中,俞氏出版的专著共计17种,这是他一生中出书最多的时期。”[19]例如,他结合已有的实习指导经验与心得,写成《实习》一书;因主持小学校政与讲授小学行政课的经历,他著成《小学行政》一书;此外还有《怎样做教师》、《测验统计术》、《小学教学漫谈》等著作。战争年代,虽然社会动荡,生活贫困,俞子夷仍然坚持科研,发表研究成果。1938年,《教算一得》一书写成。《小学实际问题——低年级的作文与说话》、《小学实际问题——操行评比》与《问题法——小学实际问题》等一批文章问世。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俞子夷特别强调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并且鼓励小学教师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以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正确对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俞子夷在《小学教员该注重理论,还是经验》一文中回忆道:“曾记得十几年前新式学校教育才起头的时候,有一辈日本留学的人执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所的教鞭,讲种种教育上的理论。当时的小学教员对于这种种理论大都以为是理论罢了,以为实地上课是小学教员独得的经验,讲理论的未必能自己实地上课,有实地上课经验的小学教员用不着什么理论”。[20]可见,当时不少小学教师认为教育理论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倒是经验实在得多。

经过缜密的分析,俞子夷对小学教员及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建议:“理论决不能代替经验;然而理论却可以做经验的指导。最好要把学的理论和自己的经验化成一起。”[21]对于教育研究也是如此,教师要树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念,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俞子夷小学教师观的当代价值

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弊端与吸收国外教育优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俞子夷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小学教师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做民主型教师与做研究型教师等观点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密不可分的。“民主”、“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带给中国教育界的新理念,做民主型教师是为了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专业化教师需要更好地理解“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更离不开科研活动。因此,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做民主型教师与做研究型教师这三者是一个整体,为推进我国近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也为当代提供了不少启示。

(一)秉持专业化理念,明确职业使命,重视教法

俞子夷曾指出:“我们教育儿童,目的不在使他们读熟了书法去应考。我们的工作,不是替父母做乳娘”。[22]小学教师与医生、工程师等职业一样是专业性的,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培养以及自身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小学教师不仅是儿童的父母,具有“慈母的心,严父的格”,督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还要明确教育目的与任务,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俞子夷希望小学教师承担起维护职业道德、推行公民道德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与开展平民教育等责任。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余氏所言依然发人深思。例如,目前小学教师收礼、侮辱与打骂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又如,在基础教育领域仍然存在过分注重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成绩依然是很多教师、学生、家长特别关注的。此外,小学教师在传承与普及社会文化方面同样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可见,俞子夷有关教师职业使命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若要区别于家长、邻居、保姆,俞子夷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专业化教师仅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与一颗爱学生的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与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于是,俞子夷致力于研究各种教学法,对于单级教学法、赫尔巴特教学法、自学辅导法、设计法、道尔顿制等都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因此,当下的小学教师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与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教学质量。

(二)做“儿童的教师”

目前,人们普遍提倡民主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儿童,为儿童着想。然而,不少教师依然无法平等对待学生,没有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一些教师自觉不自觉地给后进生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凡事都责怪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待他们。再如,面对学生合理地建议甚至质疑时,一些教师不知反思,反而愤恨于学生。此外,班干部选举名义上为学生选举产生,实际上教师幕后控制完成。凡此种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

俞子夷曾指出,小学教师要做到“儿童化”,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地对待不同学生的言行。例如,学生在课上开小差,很多教师可能都会大发脾气,然后严厉惩罚学生。不过,教师们可能没有想过,学生缘何开小差,可能是教师上课的方式太枯燥,也可能是所讲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亦或是学生今天身体不舒服,等等。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遇事询问学生因何这样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

尽管尊重、理解学生是小学教师心中所想,但是遇到问题时常会出现言行不一致、表面民主实际专制的现象。虽然做一个民主型教师并不容易,但是教师可以从蹲下身体、放低姿态开始,从遇事勿莽撞行事先问原因做起,尊重不同差异的学生,像朋友般倾听学生的声音,认识、理解学生,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一般而言,小学教师的工作比较繁忙,备课、讲课与课后批改作业等等,不少教师还要参加不定期的培训活动。若是班主任,不但要管理班级,处理学生各种琐事,而且还要联系家长、筹备学校活动等。可以说,不少小学教师上班期间甚至下班后都很忙碌,恐怕没有时间与精力思考问题、做研究。

然而,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具有天然的优势做科研。因为教育研究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俞子夷做小学教师时,为了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他潜心研究,开展实验,结果取得了较大成就。此后,无论是任小学校长、大学教授,还是在战乱年代,他都没有停下开展教育科研的脚步。可见,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实现其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然,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应循序渐进,从小做起,从易到难。例如,每天坚持写教学日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有空和同事交流教学或管理班级时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还可以关注班级中“特殊学生”,进行案例研究。总之,教育实践与研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它应该伴随教师生涯的始终。

尽管由于时代条件所限,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俞子夷小学教师观的部分内容有些理想化,但是其在批判与改革旧教育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的教师提供很多启示。

[1]俞子夷.郑序:一位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上册)[M].出版社不详.1927:4.

[2][3][11][22]俞子夷.儿童的教师[J].教育杂志,1935,25(12):1,1,3,3.

[4]俞子夷.自序:怎样做教师[M].上海:中华书局,1934:1.

[5][6][7][8]俞子夷.道德教育的破产与小学教员的责任[J].中华教育界,1925,14(12):2,2,3,3.

[9]俞子夷.教学法的科学观和艺术观[J].教育杂志,1924,16(1):1.

[10][12]董远骞、施毓英.俞子夷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52,68.

[13][16]俞子夷.初等教育的新趋势[J].中华教育界,1924,14(2):6-7,5.

[14]俞子夷.儿童对于各科好恶的调查[J].教育杂志,1926,18(6):1.

[15]俞子夷.小学算学教学法概要[J].教育杂志,1924,16(1):3.

[17][19]董远骞、董毅青.俞子夷教育实践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44,99.

[18][20][21]俞子夷.小学教员该注重理论,还是注重经验[J].新教育,1922,5(4):747,745,748.

(责任编辑:金传宝)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教育决策的民主化诉求——民国时期全国教育会议研究”(12YJC8801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变革中的教育应对——民国时期全国教育会议研究”(XHQ1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 潇/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教育史 余姣姣/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教学法儿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