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

2015-03-31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生命学校教育

●刘 慧

推进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

●刘 慧

编者按:生命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推动生命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大陆生命教育自1996年初见端倪以来,经历了2003年之前的酝酿期、2004-2009年的起步期,及2010年以来的发展期三个阶段。可以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发展战略主题中将生命教育作为“坚持全面发展”中四个“重视”的教育之一,为生命教育的推动开启了“新的篇章”,学校生命教育实践由“自愿”转为“必须”。

目前,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原因主要是生命教育并未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匮乏以及教师生命教育的缺失等。为更好地推进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本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学校生命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探索,本期首批刊载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四位研究者的文章,从推进学校生命教育实践理路、生命教育作为教师专业结构中的重要新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分析和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凸显关爱生命等四个角度进行探讨,期待广大同仁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你们的智慧与实践。让我们一起为推动学校的生命教育实践,给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能量用心用力。

生命教育发展十余年来,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既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目标、方法、过程等诸多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生命教育并未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匮乏以及教师生命教育的缺失等。未来推进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把握有关生命的教育和遵循生命的教育之“二维”进路,理解两者各自侧重点,加大教师生命教育的力度。

生命教育;学校实践;有关生命的教育;遵循生命道德教育;教师生命教育

2010年7月,生命教育作为“坚持全面发展”中四个“重视”的教育之一,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展战略主题之中。如果说在此之前,学校生命教育实践主要是出自于自愿,那么现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必须。这四年来,生命教育迅速发展,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要理念与内容。但目前全国已开展生命教育的学校,相对还是很少,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六年里,学校实施生命教育,还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更好地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对十余年来学校生命教育实践的问题进行审析,厘清生命教育的内涵,理清推进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就显得非常必要与重要。

一、审析学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生命教育诞生以来,各地中小学主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生命教育的教师培训、以生命教育为理念的优质校建设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实施生命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学校生命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审视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重几轻”的问题。

在目标上,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轻“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引领。考察一些学校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不难发现,活动目标多为传授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如个体生命生理发育知识、心理发育阶段与特点等,或一些生存技能的训练,如地震逃生、灭火方法,预防交通事故等,而关涉生命意义的目标,相对缺乏或重视不够。

在内容上,重“多”轻“一”。目前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多与学校德育内容吻合过多,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环境保护等,相对缺乏有关生命的内容,如对生命、人之生命、个体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对个体生命生长与发展之生活过程的认识、理解与体验,对个体生命存在之状态、意义之追求、价值之实现的认识、理解与实践等;尽管也有一些内容,如生命的起源、个体生命的诞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等,但十分有限。这导致了学校生命教育内容的“泛、杂”,而有关生命的内容并不凸显。

在方法上,重“给出结论”,轻“体验感悟”。在生命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难以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的“怪圈”,要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么以说教为主,缺乏对学生生命体验的重视,将生命教育应帮助学生获得的生命感悟,多以结论的方式,由教师直接“给出”,变成学生要“记住”的知识点。

在过程上,重“形式”轻“实质”。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很难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教学意图、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的着力点等,要么为教学设计众多活动,教学过程被各个活动环节牵着走;要么对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缺乏深层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调控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热热闹闹”,生命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很有限,结果是重视了“形式”,轻视了“内容”,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尽如人意。

还有一些活动,有“名”无“实”。一些活动是以生命教育为名,但整个活动难以让人感受到是在进行生命教育。还有一种现象是,当一个学校介绍本校开展生命教育经验、或报告主持、参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时,几乎将学校所有的内容都纳入生命教育旗下,仿佛学校的什么活动都是生命教育。

(二)学校生命教育实践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学校生命教育实践问题的原因,概言之,主要有三,一是生命教育并未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从客观方面分析,生命教育的历史很短,还难以将生命教育贯彻落实在学校教育之中。从主观方面分析,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不够,作为国家性教育政策的出台仅有三年,且没有具体的内容,生命教育并未受到像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那样广泛、普遍的关注与落实。目前生命教育主要以地方性、学校性的“特色”存在,即使生命教育成为了省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倡导的主要教育理念,但在现实的落实与实施中,面对教育的功利性、工具性、应试性,也难以成为主旋。

二是缺乏国家层面的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目前虽然已有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地方性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或课程标准,但还没有国家层面的。因此学校生命教育缺乏规范、指导、校正的依据。同时,也缺少高质量的生命教育教材,尽管已有一些地方和学校研制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材,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扩展、提升。

三是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匮乏。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是导致现实中学校生命教育实践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今,无论是教育学界,还是学校实践领域,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乃是“多样与模糊”,缺乏对生命教育本质的深层把握,这是其一;其二,对生命教育发生机制的研究十分匮乏,因而导致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难以有效设计与实施;其三,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如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德育、全人教育、终生教育、素质教育等,缺乏相关性研究,因而导致实践层面,要么将生命教育泛化,仿佛生命教育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要么将生命教育窄化,将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同,使生命教育难以在学校实践中真正落实。

四是教师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产物,目前在职教师,无论是他们所受的职前教育,还是在职培训,几乎都没有生命教育的内容。既使是推行生命教育以来,有了一些以生命教育为名的教师培训活动,但其形式多以参观、观摩活动为主,而“实实在在”的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还相当少,因而导致了教师在学校生命教育实践中,面对生命教育主题的选择、生命问题的解决、生命教育过程中的引领等,都显得力不从心或把握不准。

二、把握学校生命教育实践的“二维”进路

那么,如何克服目前学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呢?尽管问题成因很多,但厘清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前提与基础。概言之,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1]回到生命教育诞生与发展、个体生命、生命特性、生命之真善美等角度分析,生命教育的内涵呈现变化性、多层次性、丰富性和共在性。综合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可见,生命教育的内涵并非单一、简单的,而是多元、复杂的,可以概括为“二维共在”,即有关生命的教育和遵循生命的教育。[2]

(一)有关生命的教育

所谓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有关生命之真、善、美的教育。生命之真的教育主要是指有关生命之科学的教育,即借助生命科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对生命的研究成果来认识生命本身,如生命本身的价值、生命潜能、生命智慧、生命尊严,生命需要、生命抉择、生命体验、生命追求等的认识,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生命之善的教育主要是指关爱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德育;关爱生命主要包括给予生命、关心生命、责任生命、尊重生命,在体验中认识生命、感恩与共生等;关爱生命的前提、基础是相信生命。相信生命是基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向上性、向善性、智慧性等特性,是一种对“善”的选择、对生命的肯定,是对待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相信生命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生命之美的教育主要指享受生命、丰富生命、精彩生命的生命美育。可以说是从生命的长、宽、高三方面来勾勒生命之美。享受生命是指在生命历程中体验、感受生命的存在感、价值感、幸福感,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能善待生命、遵循生命之道,过好每一天。丰富生命是指通过生命经历,开阔生命视野,拓展生命体验,使生命多彩、厚重、充实。精彩生命是追求成为优质自己,优质自己是个体生命所是中的最佳状态,是优质潜能的显现,个体生命在开发生命优质潜能中成为优质自己。总之,生命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贯穿个体生命全程且全方位,是为人提供完整的、全人的教育。这一维度的生命教育弥补了既有教育中有关生命内容的缺失。

有关生命的教育“重在”体验、省思与体悟。有关生命的教育是帮助学习者了解、理解、实践生命的意涵,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即通过获得有关生命的知识就能完成,而是重在体验,即通过生命之真、善、美的教育来体验生命,省思与体悟生命。生命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经验的反思、内省的过程,是一种省思教育,是理解自我生命的教育、是改造生命经验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有生命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在生命教育体验的过程中省思自己的生命经验,促进自我理解,体悟生命意义。

(二)遵循生命的教育

所谓遵循生命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来定位教育,是从生命的角度重新审视、明晰教育与生命的关系、学校与个体生命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生命角度看,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生命是目的,教育是手段,生命是教育的基点,教育是为了生命,而不是生命为了教育。现实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此,即,生命成为了教育的手段。为了生命的教育,是以生命为本,遵循生命之道,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开发生命潜能的活动。

学校教育与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从生命的角度看,用一句话表达,学校教育是为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能量。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人的精神发育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文化。正处在精神发育之重要时期的学生,步入学校求学恰恰是为了获得他们精神发育所需的能量。作为能为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发育提供有效能量的学校,在各个方面均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生态校园、生命课堂、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与活动,全人教育目标而提供的课程体系等。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生命的视野中,是“我与你”的关系,即是人与人、生命与生命的关系。这种生命与生命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两个“单子”的关系,而是具有内在联系性。教师的生命通过对学生生命的关注与爱,与学生生命“相融”,成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共同直面生活中的未知,实现生命影响生命、生命陶养生命。

遵循生命的教育“重在”遵循、尊重、提供、陶养。生命是一个大课堂,只有回到生命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实施教育。遵循生命的教育是在科学认识生命的上,遵循生命之道,即回到个体生命之中,关注、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生活境遇、经历、经验、感受、体验与感悟,实施适合每个个体生命的教育,使个体生命浸润在浓浓的、无形的生命气息中,获得滋养,获得健康成长的能量。

当然,这两维并不是割裂的、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有关生命的教育是遵循生命之教育的基础、核心,没有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对生命的肯定与尊重,就难以有遵循生命的教育;遵循生命的教育是基于对生命、生命与生命、生命与教育之间关系正确认识与理解而实施的教育。相对而言,前者更多体现为具体的、明确的、“有形的”教育,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为抽象的、“弥漫的”“无形的”教育。需要强调的是,作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理论上认识与表达的清晰、方便,实践上易于把握与推行。

三、加大教师生命教育的力度

教师生命教育是确保学校生命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未来推进学校生命教育实践,应加大教师生命教育的力度。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已将生命教育理念贯彻其中,生命教育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可以说,教师生命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应如何理解与开展教师生命教育呢?

(一)教师生命教育的“两路”与“两化”

教师生命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本人的生命教育,二是对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培训。这两方面是合二为一的,无论是在职前教师培养中,还是在在职教师培训中,但两者各有侧重。如,对在校师范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以对他们本身的生命教育为主,兼顾对他们毕业后走向教师工作岗位后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内容,这就需要师范大学开设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前已有一些大学开展师范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但还需要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对在职教师的生命教育,应立足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以生命教育实践为主,通过具体的生命教育活动来培养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与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带入对教师自身的生命教育。

未来教师生命教育需要“两条腿”走路,实现“两化”。一是生命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生命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现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均有生命教育的专门板块,这就需要教师能胜任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二是在教师教育中增加生命教育内容,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以实现生命教育的普及化。

(二)教师生命教育的“五个兼顾”原则

总结前期在职教师生命教育的经验与不足,今后教师生命教育应遵循以下“五个兼顾”原则(因教师的生命教育培训时间与形式密切相关,故两者一并阐释):

在内容上,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师要开展生命教育,没有一定的生命教育理论做支撑是不行的。因此教师生命教育一定要有理论的教育,在此所言的理论包括三层,即,生命教育实践性理论、生命教育基本理论、生命教育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回到教师的生命教育实践之中,寻找、利用一些“抓手”“载体”,如开发生命教育教材、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生命教育活动组织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将生命教育理论带入其中。并在此过程中培育教师的生命情怀与生命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尤其是培育教师创造性地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在程度上,兼顾“普及”与“深化”。生命教育推行至今,各地、各校开展的程度不同,今后要依据其不同程度,兼顾普及与深化,而近几年主要还是普及工作。目前普及教师生命教育的方式或模式已比较明晰,主要有这样几种,如生命教育课题带动、生命教育研讨会、现场观摩、专家讲座、主题培训等,相对而言,这些方式或模式在教师生命教育初期是有效的。但深化教师生命教育的方式、模式,目前的经验与实践还十分有限,需要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尤其是经历了初期的教师生命教育之后的一些地区和学校,应在此方面先行一步,为教师生命教育的有效推进服务。

在时间与形式上,兼顾“短期”与“长期”,“出校”与“入校”。目前教师生命教育的培训方式多为主题培训、骨干培训,个别地区或学校实施全员培训,但这些培训多为短期的、一天或几天,走出学校的行为。可以说,这是教师生命教育开展初期的重要方式,适合于普及。但要深入、深化教师的生命教育,这样的短期培训是不够的。目前来看,以校为本的且坚持一年以上的持续性生命教育培训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培训方式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开展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有利于教师的生命教育。当然,要更好地推进教师生命教育,还需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或模式。

在方法上,兼顾“借鉴”与“创新”。生命教育不同于既有的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作为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理解到位的前提下,选择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已探索出来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有,生命叙事法[3]、自我理解之生命三维叙事法[4]、电影解析、戏剧表演、绘本教学、拍摄微电影、工作坊、愈花园等。这些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但同时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努力探索、创新,开发生命教育课程、教案,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等,如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体现关爱生命的课堂管理方式、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的生命教育,仪式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等。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体性,投入生命教育之中,为推进生命教育贡献力量。

[1]刘慧.生命教育的涵义、性质与主题——基本生命特性的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12(1).

[2]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3]刘慧.论德育的生命叙事模式[J].中国德育.2006(4).

[4]郑汉文.寻求美好人生的自我理解[M].香港: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曾庆伟)

刘 慧/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小学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