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主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015-03-31任仕君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公民民主

●任仕君 白 冰

论民主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任仕君 白 冰

编者按: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力量。只有促进教育民主,培养具有民主精神与民主素质的公民,才会有真正的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班级是微缩的社会,师生是教育的主体。基于以上认识,编者特邀请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主教育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研究”课题组的四位学者以推进教育民主为视角,深入探讨班级管理、教师角色、教师权力、学生参与等问题,以期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共鸣。

民主教育是以培养平等精神、权利意识、自主性等民主精神,理性、规则意识、批判的态度、沟通协商能力与意愿等民主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民主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工作者。民主是对人是目的,人应该自己掌握自身命运的信仰。民主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具备知识分子精神,更要成为民主信仰的传道者。

知识分子;传道者;教师;民主教育

民主、民主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百年前我们就对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陶行知等先辈曾经大力呼吁民主教育,近年来李镇西、魏书生、窦桂梅等优秀教师尝试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并对民主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也将民主作为重要的价值维度体现在各个环节中。但是尽管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已经为人们所重视,但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民主非民主的情形仍然普遍存在。导致这些现象除了制度障碍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民主的真正内涵,没有明确民主教育的教师角色定位。基于对民主的理解,为推动教育民主实施民主教育,需要教师除了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员外,还要具备知识分子精神,并且成为民主信仰的传道者。

一、专业素养是民主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使命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素养。

教师是专业人员,具备专业素养是从事其职业的必要条件,但过于强调专业化往往容易导致教师成为校园里书斋中无心社会公共事务的“局外人”。“然而,教师专业化的最终指向是类似于技术专才型的教学专家而不是知识分子,……,使他们日渐缺少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即远离传统知识分子社会批判者的角色,而且其过于狭窄的学科化知识背景,也很难对社会公共领域中许多非常专业化的问题置喙。”[1]专业化的压力加上知识面狭窄导致教师的公共角色弱化,除了教书外不再关注社会问题热心公共事务,这与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更与民主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对于具有教师和研究者双重身份的教育研究者来说,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发展和专业事务。“教育学者当然首先应当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学者的公共知识分子角色——运用专业能力,介入公共话语,解释生活、申述正义、张扬民主。三者间相互关联,尤以公共知识分子角色为重。”[2]

二、知识分子是民主教育对教师的内在要求

民主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知识分子,这是因为民主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知识分子精神与素质内在的相契合。

(一)何谓知识分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精神与气节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这些论述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为核心的人生理想、治学目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在当下的日常语境中,知识分子往往指有知识有文化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正式的官方定义中,例如,1999年版的《辞海》中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4]这是从职业的角度进行的定义,虽有可操作性,但没能描述知识分子的内在属性。“事实上,知识分子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只有当某个个体或群体在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维护的价值中体现出他们已经承担了这一角色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才能够认为他们‘成为’了这一群体的一部分。也可以说,知识分子是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成为’的,而不是某一职业或群体天然的属性。”[5]

从词源来看,知识分子一词有法语和俄语两大词源。法语知识分子intellectuel一词最早由哲学家雷南(Renan)于1845-1846年间开始使用,主要指对现存体制不满,具有批判意识和公共精神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俄语“知识分子”来自波兰语intelligencja,指具有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非某些固定职业阶层的人。[6]著名学者萨义德认为 “……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解者,也不是建立共识的人,而是全身投注于评批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词滥调,或平和、宽容的肯定权势者或传统的说法或做法;不只是被动地不愿意,而是主动地愿意在公共场合这么说。”[7]萨义德的理解强调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公共精神、社会批判意识和理性怀疑精神,知识分子不是既存利益的代言人而应该代表弱势群体为他们发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本身所代表的以及那些观念如何向观众代表——总是关系着、而且应该是社会里正在进行的经验中的有机部分:代表着穷人、下层社会、没有声音的人、没有代表的人、无权无势的人。”[8]

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还是从知识分子的词源和学者的定义来看,对于知识分子的属性人们都持有共识:“定义知识分子的不是他们做什么工作,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他们所维护的价值。”[9]知识分子不是某些职业的属性而更多的是个人的特质。“知识分子在他们的活动中显示出一种对社会核心价值的显著关心。他们是寻求提供道德标准和维护有意义的一般象征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理性、正义和真理这样的抽象观念的专门看护人,是常常在市场与权利场所遭到忽视的道德标准的谨慎的保护人。”[10]简言之,知识分子是有信仰以追求和传播真理为己任的人。知识分子应具有独立人格、公共精神、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自主性等意识,知识与专业只是知识分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二)民主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知识分子

民主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民主精神与民主素质的公民为目的的公民教育。平等精神、权利意识、自主性是民主精神的主要内涵。平等是民主的信条,对平等的信仰是民主得以维系的基础。权利是民主得以运转的前提,权利意识指认识到权利不但是民主的前提而且是民主的目的,认识到权利对于公民掌握自身命运的意义。具有自主性意味着公民可以就生活方式、政治事务、社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免于盲从政治宣传、舆论鼓动、权威、专家。理性、尊重他人的观点与意见、愿意妥协、具备良好的沟通协商能力与意愿等民主素质是民主的实现与维系、更新的重要条件。[11]民主教育要求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为培养具备民主精神、民主素质的公民,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这些品质,这与知识分子精神和需具备的素质相契合。

“有精致之知识者并不必然成为知识分子。相对论并不使爱因斯坦成为知识分子。对哲学的思考,对社会的评议,对法西斯的愤怒……使爱因斯坦成为知识分子。”[12]萨义德明确提出反对过于注重专业化的所谓专业态度。“今天的知识分子很可能成为关在小房间里的文学教授,有着安稳的收入,却没有兴趣与课堂外的世界打交道。”[13]正如,知识分子必须关切和愿意投身社会公共事务一样,作为民主公民的教师必须具备公共精神,热心公共事务。“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14]民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意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更具体地说,为了发挥知识分子的功能,教师必须创造意识形态与组织上的必要条件,以从事写作、进行研究、彼此合作,来开发课程、共享权力。”[15]

民主要求公民能够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民主教育要求教师像知识分子一样能够理性思考批判质疑。“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他们把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不只关心如何获得个人成就,推动学生沿着职业的阶梯进步,还要关心如何赋予学生以权能,从而使他们能够批判性地观察社会,并具有变革社会的行动能力。”[16]民主教育的教师除了知识分子角色外还承担教师角色,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向其他人说明一个人是如何思考的,同时揭示出当这个人思考有得时,他的感觉会多么美妙。教师应该把各种假设、事实、方法和判断加以明确。”[17]当学生爱上理性思考,当学生学会科学判断追求事实和真理,就离成为民主的公民不远了。

民主社会的公民需要具备独立性与自主性,才能免于盲从政治宣传和社会潮流,从而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民主教师培养民主公民,需要自身具备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性。社会学家曼海姆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将知识分子的关键特征归纳为“自由飘浮”与“非依附性”。然而,置身于“单位”之中的教师,由于完全依赖“单位”而获取社会资源、权利、身份和合法性,从而往往丧失了其应该扮演的知识分子角色的意识,导致学校长期以来缺乏思想者和反思者。“涂尔干认为,这正是社会学家所关注的地方。教师的本质任务当然也是全体知识分子的本质任务是精神问题,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在养成他们的职业习惯之后,通过分析、批评、验证——他们获得了意志的独立性和谨慎的判断,这会使得他们不容易屈服于大众的裹挟和威权的声望。”[18]

民主社会的公民除了必须具有民主精神外,还需要具备演说、论辩、沟通协商能力等民主素质,才能有效参与公共事务,对公共议题进行理性的协商。这些素质既是知识分子有效传播思想引领大众的基本素质,也是民主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三、民主教育需要教师成为民主信仰的传道者

民主是一种价值信仰,其外化表现为公民自治,其内在价值基础在于视每位公民都是作为目的的人。因此,民主教育具有两重目的:民主教育不但是一种公民教育,它更应该是促使人成为目的的教育。[19]民主信仰的基础是人是目的,民主旨在使人能够自己为自己制定规则,自己掌握自身命运。民主的价值基础决定了民主教育是服务于人是目的这个终极目的的教育。人是目的主要体现在人能自由地追求为自己所珍视的美好生活,能实现自我价值,能免于被当作实现他人任意意志的工具。民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使他们视他人为与自己平等的人,与自己具有平等的权利与尊严;使他们能宽容异己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选择。民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使他们具备为开创多样的美好生活所需的不同能力,因为,只有具备可以选择可以行动的能力,人才可能成为自己的目的。[20]

民主是一种对进步和理想社会的信仰。对民主的信仰是相信民主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值得追求,相信经过对民主的不断追求,对民主的不断更新从而建立起来的民主社会能更好地增进人类福祉促进人的完善。民主教育是相信进步的教育,相信通过适当的教育,人可以改善自身缺陷,能够自己掌握自身命运。民主教育相信可以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可以通过教育民主促使民主社会的到来。民主教育的未来是同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看,对进步的信心是民主教育的重要支撑。如果不相信进步和改善的可能性,那么,我们为理想而努力甚至牺牲,有何价值!民主教育需要教师成为民主信仰的坚定拥护者。对民主的信仰是促使民主教育开端的重要的心理动力。没有对民主的坚定信仰,就不会有开创民主社会,促进教育民主的不懈努力,民主教育就永远只是一种理想。民主教育的前景取决于人们是否向往民主社会,如果人们不愿意生活在民主社会里,而希望处于专制统治之下,那么,就不会有通过民主教育促使民主社会到来的努力,民主教育就永远没有希望!“如果我们不相信民主的生活方式,那么,为此做训练就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偏爱权威,那么,在教室中压制和控制将会流行,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合作参与、自我控制和自我表达将让位于无限制的权威和外部控制。”[21]

民主教育的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科知识,还要传授民主知识培养学生民主素质,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形成对民主的信仰。民主教师的使命是民主公民的再生产和民主社会再生产。“如果说教师事实上拥有一个能令他们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使命,那么相较于其他知识分子,他们的使命的特性就是:他的目标是才华和能力人力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这是赋予学校的使命。”[22]如果教师不认可民主的价值,不认为民主社会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理想,那么,民主教育如何可能?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授业和解惑,排在第一的是传道。知识壁垒、专业性不应该成为不关心公共事务的理由,各种自由主义鼓吹的价值中立,不应该成为民主信仰引导的障碍。学校是民主的公共领域,教育是一种伦理与政治实践。“简而言之,应该成为公立学校教育和大学二者的首要关怀的,是民主的价值,而不是商业的价值。”[23]对此亨利.吉鲁深刻地批判了主导现代科学的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它强调效率和如何做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目的问题。这导致教师成为概念和政治的文盲(conceptual and political illiteracy),对政治漠然和保守而忘记教育的民主社会再生产的使命。古典民主的本意是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政治活动,为政治活动作出贡献甚至牺牲,而现代民主往往异化为投票选出领导人,除了选举外其它时间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当前投票率越来越低也印证了民主的异化。为了重拾民主的本意,需要对民主信仰进行宣传和引导。“……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把学校教育教学看做是更广泛的民主事业的组成部分,给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把他们自己看做批判的公民,能够积极地加入到理解和构成支配他们的生活的力量之中。”[24]

[1][6]胡金平.大学教师与知识分子[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21、19.

[2]刘秀荣,刘铁芳.教育学者何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J].长沙大学学报,2005,(6):116.

[3]《论语·泰伯》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4921.

[5]王佳佳.论教师的知识分子责任[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6.

[7][8][13][美]爱德华斯.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25.95.63.

[9][英]弗兰克.富里迪,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戴从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9.

[10]张汝伦.思考与批判[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1-522.

[11][19][20]任仕君.论民主教育的目的与原则——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23.

[12]赵宝煦.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5.

[14]王小波等著,祝勇编.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4.

[15][16][23][24][美]亨利.A.吉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M].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封四.中文版序5-6.中文版序6.

[17][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北京:三联书店,2001:86.

[18][22][加]莫罕默德,梅卢奇.克莱蒙,戈蒂埃.宋莹译.教师是知识分子:文化的传承者、阐释者和批评者[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15.20.

[21]Bolmeier,E.C.6 Steps to Pupil Participation in Democratic School Control[J].The Clearing House.2006,Vol.79,No.5.201.

(责任编辑:曾庆伟)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主教育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研究”(项目编号:13YJC880053)的研究成果之一。

任仕君/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白 冰/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公民民主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