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IS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5-03-20钟文军顾留碗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王 春,钟文军,江 岭,顾留碗

GIS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王春,钟文军,江岭,顾留碗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地理信息科学(简称GIS)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我国GIS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存在的众多困难与问题,本文从校企协作共建实践环境、循序渐进编排教学内容、双师同堂强化教学管理、资质认定保障教学质量等四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形成切实可行的GIS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GIS;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GIS应用型人才基本特征为:掌握GIS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受到GIS应用研究及工程实践的初步训练,具有利用GIS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问题的自学与寻求帮助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具有爱岗敬业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精湛业务素质,以及主动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切实适应GIS行业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1]。相对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突出特征在于,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建设、组织与问题解决能力。

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GIS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高水平的GIS应用型人才,得到GIS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汤国安、边馥苓等剖析了我国GIS高等教育问题[2,3],刘明皓、王春等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GIS人才素质标准问题[4,5],叶成名、王丹等探讨了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6.7],齐述华、陈永刚等讨论了GIS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计问题[7,8],顾留碗、夏丽华等讨论了GIS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问题[10,11]。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完整的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水平GIS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缺乏充足的高水平专业师资,以及绝大多数学生实践意识淡漠,教学素材残缺不全,考核模式软弱无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GIS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依然存在诸多值得深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从校企协作共建实践环境、循序渐进编排教学内容、双师同堂强化教学管理、资质认定保障教学质量共四方面,介绍滁州学院GIS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其他高校GIS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校企协作共建实践环境

从1998年教育部设立GIS本科专业开始,截止目前我国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GIS专业,形成了地理、地质、大气、农业、林业、测绘、计算机、通讯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院校竞相申办GIS专业的局面,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2]。GIS专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严重的服务高水平GIS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总体数量严重不够。每年毕业的高水平博士人数甚是有限,大部分留在老牌大学、科研院所和研发企业,落到新建地方院校的非常稀少,当前我国的绝大部分新建地方院校,都是由硕士领衔负责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2)结构性短缺异常严重。从事教学的老师绝大多数直接从学校毕业,从未进入企业,也为完整承担过GIS工程项目建设,很多的专业技能、经验、素养来自书本,自身甚至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3)缺乏共同育人的社会环境。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在制度上企业并不承担人才培养义务,企业接受学生实习首要考虑的是利益问题,既不愿意承担短期性实践培训,也不愿意让学生参与较大规模项目,仅提供一些最为原始的岗位给实习学生,教学计划执行困难。

师资短缺短期内难以有革命性改观,需要我们转换思路,建立双赢模式的校企合作机制。对此,滁州学院通过遴选一些企业,与其达成合作育人意向,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实现双赢合作。

(1)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同时把企业对学生的技能与知识需求,融入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积极提供各种条件鼓励企业派工程师参与学校教学,实现“双师同堂”,尤其是在即将选派学生赴企业实习前。

(2)在学校设立企业研发基地或生产基地,将企业及企业研发与生产引进到学校,实现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依托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目前滁州学院和南京国图公司、北京东方泰坦公司、合肥美图信息科技公司等正在探索这一合作育人模式。

2循序渐进编排教学内容

高水平GIS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第一,其必须是一个高水平技工,不仅要了解GIS数据采集、编辑、处理、建库、分析、制图、开发等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具有自己所擅长的精湛技能;第二,其更应该是一个熟知GIS信息处理的完整业务流程,能成长为全面考虑和安排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如何既能保证实践教学的系统完整性,又能兼顾企业对单个技能的需求,滁州学院采用循序渐进理念,编排了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

(1)基础技能型教学,主要由课堂实验教学和基础应用技能教学两大块构成。课堂实验教学针对理论知识点开展必要的验证性实验,期刊依据实际需要穿插少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点,该教学基本上是以离散知识点为主。基础应用技能为针对GIS基本应用、数据采集和空间分析而开设的专门性实践教学,主要由初识地理信息系统、SuperMap地图数据采集、ENVI遥感信息解析和ARCGIS空间分析基础共四门课构成。该四门课程总体上是按照完整项目安排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常用GIS软件的同时,掌握GIS信息处理的完整业务流程。

(2)企业生产性教学,依次由校内生产实习(第1-2学期进行,时长2-4周)、企业小学期实习(第4学期暑期-第5学期进行,时长3-6月)和毕业实习(第8学期进行,时长8-10周)共三大块构成。校内生产实习项目主要是驻校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基础性数据采集项目,按照企业作息与质量管理模式管理,企业选派工程师全程参加指导,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行业工作模式,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期及毕业实习主要是依据自己的能力,在实习基地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较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一是让学生锻炼专业应用技能,二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需求,建立正确的从业理念。考虑不同实习岗位所需的培训存在一定差异,单纯性数据生产或地图产品生产岗位的小学期实习期为三个月,系统开发类岗位的小学期实习期为六个月。

(3)专业竞赛类教学,专业竞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相对于枯燥的生产实习,学生对专业竞赛具有更大的兴趣。滁州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竞赛的优势,积极推进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不仅在校内开展了多种类型的专业竞赛,而且在2010年倡导并承办了首届安徽省高校GIS应用技能大赛,在2012年倡导并承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这两个赛事已成为GIS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品牌活动。以赛促学进行实践教学的关键,一是需要建立具有递进层次的系列化竞赛体系,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竞赛;二是需要建立竞赛指导梯队,学生从初次参赛到后期进入综合性竞赛,离不开梯队化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有了梯队化的竞赛指导队伍,才能长效开展竞赛活动,实现以赛促学目的。

(4)科研创新类教学,这是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并不适合于全部在校学生。对此,一是从学习环境、考核办法等方面积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老师科研团队;二是要求各个研究中心必须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中心科研项目;三是执行激励政策,奖励指导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老师。通过这种多管齐下的措施,能够较好的促进和保障更多的学生得到较好科研创新训练。

3双师同堂强化教学管理

GIS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规模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在规模化生产中,才会遇到虽然操作流程无误,但依然会出现系统故障、数据冲突、人员矛盾等众多问题,学生才能有机会了解专业技术、组织能力、业务素质在实际生产中作用与意义,这是单机化的个人练习不可能遇到和学到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经常出现学生只愿意从事简单的见习实习,浅尝辄止,不愿参加校内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多年的尝试表明,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能够较为理想的解决上述问题。

(1)聘请企业工程师指导生产实践。实际的生产和学校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高校的大多数GIS教师并没有从事过规模化生产,一些生产常识大多来自书本,在实际教学中擅长抓课堂秩序,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提高效率,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对于这一点,滁州学院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学生,企业派工程师带着项目现场组织、指导、考核,学校老师协助进行日常管理。企业工程师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指导学生具有权威性和亲和力,能够较好保障生产实习有效推进。同时,实习过程中学生制作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因此,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双师同堂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我们的生产实践教学中得到企业很好地支持。

(2)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和承接实训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管理。当前,生产类GIS项目的经费被挤压的非常低,但同时它又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滋生两种误解,一是学生将自己定位为廉价劳动力,无形中会滋生抵触心理;二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项目的背景及完整要求,不愿意承担或难以胜任项目小组长角色。我们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资源优势,自己联系生产类项目作为校内生产实习项目,学院提供生产平台,并选派老师协助管理。二是直接引进生产项目,学院仅提供生产场地,项目提供单位选派工程师,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的生产管理,并遴选学生分担项目小组长。两年多的实践表明,该方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4资质认定保障教学质量

传统的实践教学采用企业、教师打分模式,实习过程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全员参与模式,一方面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能力好的本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实习要求,却不得持续一样的时间,容易滋生反感心理。另一方面部分能力特弱的学生,会出现消磨时间的现象,在计划的时间内其实践技能达不到教学要求。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采用类似驾照考证模式的资质认定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资质认定式考核基本操作要求为:对于所有专业技能类课程,按照行业项目流程编写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业务流程、技术要点、质量标准,授课老师负责在少量的课堂教学中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讲解,同时全面开放实验设备,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实验练习,专业生产效率须达到业界初级作业员水平,产品质量严格执行企业标准,考核时提供实际生产项目,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所有生产,考核不设置末位淘汰,只要达到公开的考核标准,均可取得考核成绩及学分。为鼓励学生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对优秀学员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技术能手资格证书。

要顺利完成资质认定式GIS生产实习考核,其考核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四个主要内容。

(1)规模化生产问题。GIS技术应用看似简单,如地图矢量化、地籍数据录入等,实则蕴含丰富的流程管理知识与技术,只有在规模化生产中,虽然操作流程无误,但依然会遇到系统故障、数据冲突、人员矛盾等问题,学生才能了解什么是项目组织,并学到项目组织技能,这是单机进行练习不可能遇到的。

(3)生产数量问题。很多学生把职业想的甚是美好,实际长期从事后均会产生厌烦情绪,如不能正确处理而浅尝辄止,将难以在行业立足。生产实践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满足一定量的生产,才能让学生理解行业生产的要求,正确处理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多年的实践表明,该生产实践量在时间上应最少达到2周以上。

(3)效率与质量问题。大学生的生产实践主要是对成熟技术的实际应用,通常不会涉及技术创新,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应该成为生产实践重点训练的内容之一,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工作态度、吃苦能力和敬业精神。一般情况下,要求参加生产实践的学生一是要了解行业质量标准,二是作业能力要达到初级作业员水平。

(4)生产实践的管理模式。生产实践的管理模式最好直接采用企业化管理,包括签到制、产品验收制度、产品返修制度、产品质量定级制度等。通常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通常会对生产实践教学存在打折心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的,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通过实景化的技能训练与考核,能够让学生透彻了解企业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正确的从业意识,并逐步形成敬畏职业,爱惜岗位心里素养。在执行资质认定式GIS生产实习考核过程中,为兼顾惰性大或照顾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实际生产训练安排还可以采用灵活务实的实践训练模式,如模拟生产、自主生产等。滁州学院2013年启动该项改革探索,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实习和毕业学生收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5结论与讨论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大环境中,生产实践教学存在场地、经费、师资、安全、社会责任等诸多不利因素,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浅尝辄止、不愿吃苦等现象,如何有效的开展这一不可或缺的教学,值得深入探讨。滁州学院探索建立的校企协作共建实践环境、循序渐进编排教学内容、双师同堂强化教学管理、资质认定保障教学质量等生产实践技能培养模式,避免了不顾学生能力差异,统一安排实践时常的弊端,同时采用灵活自主的练习方式,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表明该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马俊海.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测绘工程,2005,14(3):74-76.

[2]汤国安,董有福,唐婉蓉等. 我国GIS专业高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13(6):26-31.

[3]秦其明,董廷旭. 中国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发展问题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1(5):34-37.

[4]刘明皓,杨富平,罗小波. 高等教育中的GIS人才素质标准研究[J]. 大学教育,2013,(1):85-86.

[5]王春,顾留碗,陈泰生. GIS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基本专业素养的培养[J].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5):91-93.

[6]叶成名,杜佃瑞,徐松浦等. GIS科学与人才多层次培养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114-116.

[7]王丹. 关于GIS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4):93-95.

[8]齐述华,罗小平,舒晓波. 我国不同学科背景下GIS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1):4-7.

[9]陈永刚,汤孟平,张茂震等. 农林院校GIS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4):11-13.

[10]顾留碗,王春,王岽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测绘工程,2012,21(6):89-91.

[11]夏丽华,陈颖彪,冯艳芬等.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模式探索性研究[J]. 地理信息世界,2007,(2):80-84.

责任编辑:刘海涛

Study on the education mod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IS applied talents

Wang Chun, Zhong Wenjun, Jiang ling, Gui liuwan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key step for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GIS). After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s among Chinese universities, some teaching reforms were made in Chuzhou universities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of strategies in four parts, includ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companies, the progressive arrangement of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s by using two teachers for one class and teaching team building via the qual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our efforts is to propose an education mod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IS applied talents. The mode has proved its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in Chuzhou Universities and could be expanded to other similar schools.

Key words:GIS; applied type; talents culti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收稿日期:2015-01-23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校级项目:(2012qd27)

作者简介:王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江岭,顾留碗,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钟文军,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浙江 宁波 31504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5)02-0092-0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