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2015-03-18张伟伟

重庆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本院

张伟伟,何 松,康 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40001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1]。随着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逐渐上升,UC在我国亦成为一种较常见的疾病。UC以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治疗上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可出现肠穿孔、结肠癌等并发症[2-3]。但UC病情反复且病因不明确,这就给UC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4-6]。现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上亦有所差别。为观察本院UC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故收集本院77例UC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并参考炎症性肠病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来观察近5年本院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情况以规范及指导本院UC的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77例UC病例,其中反复住院治疗的患者以其确诊为UC的资料纳入,并按照绝对值1例计算,其后住院资料作为随访资料以作参考。77例UC患者,男31例(40.3%),女46例(59.7%),男女比例为1.00∶1.48。年龄15~82岁,发病高峰为60~69岁(22.1%)及70~79岁(22.1%),平均(54.0±18.1)岁。男性年龄15~82岁,发病高峰为60~69岁(22.6%)。女性年龄18~79岁,发病高峰为70~79岁(28.3%)。见图1。

图1 UC的年龄及性别频数分布图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遵循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UC临床类型可简单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UC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类法分为直肠(E1)、左半结肠(E2)及广泛结肠(E3)。UC活动性严重程度采用改良Mayo评分,分为临床缓解、轻度活动、中度活动及重度活动。治疗短期疗效评定按其出院时临床症状有无控制分为有效及无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性描述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或绝对值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77例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便血、发热、体质量下降等,肠外表现主要为关节损害。其中33.8%有黏液脓血便,29.9%有便血,36.4%为腹痛和(或)腹泻但无黏液血便,有关节疼痛表现者2例,有盗汗表现者1例。

2.2 临床诊断 本院的77例UC活动期患者初发型45例(58.4%),慢 性 复 发 型 28例(36.4%),UC 缓 解 期 4例(5.2%);病变范围为E1有2例,病变范围为E2有34例,病变范围为E3有37例;轻度活动17例,中度活动51例,重度活动5例,见表1。

表1 77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

2.3 实验室检测 收集77例患者入院时Hb及清ALB检测值,轻度 UC患者 Hb为(127.1±14.1)g/L,ALB为(42.6±3.5)g/L;中度 UC 患者 Hb为(116.5±27.4)g/L,ALB为(39.4±5.4)g/L;重度 UC患者 Hb为(86.2±18.4)g/L,ALB为(29.7±3.0)g/L;4例缓解期病例 Hb为(132.0±1.0)g/L,ALB为(41.0±0.6)g/L。Hb及ALB在不同程度 UC的变化趋势见图2。

2.4 肠镜表现 于本院行肠镜检查者(不含外院肠镜检查)其肠镜下表现主要为:(1)肠黏膜充血、肿胀、糜烂、血管纹理模糊11例;(2)有溃疡形成2例;(3)肠黏膜充血、肿胀、糜烂及浅溃疡形成44例;(4)肠黏膜出血者5例;(5)有肠黏膜息肉样改变或结肠带消失10例;(6)肠黏膜光滑或散在充血点4例。其中病变呈非连续性或节段性改变描述者5例,有裂隙样溃疡或阿弗他样溃疡改变者2例;病变呈铺路石样改变者2例。

2.5 组织活检 在肠镜下取肠黏膜组织活检者35例,病理结果主要有以下表现:(1)慢性炎症改变14例;(2)溃疡4例;(3)炎症改变伴糜烂和(或)溃疡12例;(4)息肉样改变2例;(5)腺瘤样改变2例;(6)黏膜呈不典型增生1例。

2.6 合并症 UC合并肛瘘3例;UC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合并重叠综合征1例;合并白塞病1例。

图2 UC不同程度Hb及ALB平均值比较

2.7 治疗方案 针对UC治疗,共识意见[1]根据UC分期、分度及病变范围的不同决定其治疗方案。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轻中度UC主要药物,若其治疗无效时需口服激素。重度UC除一般治疗外,静脉用激素为首选治疗,若激素治疗效果无效需换用免疫抑制剂或手术治疗。本院73例活动期UC患者均采用内科治疗。

2.7.1 轻度活动UC治疗及疗效 17例轻度UC患者中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17例(100.0%),其中只口服5-ASA 6例(35.3%),5-ASA灌肠11例(64.7%)。使用地塞米松灌肠2例(11.8%),甲硝唑灌肠1例(5.9%)。17例患者除1例自动出院,16例治疗有效(94.1%)。电话随访8例轻度UC患者出院后均长期坚持使用5-ASA,平均服用时间22.0个月,余9例失访。

2.7.2 中度活动 UC治疗及疗效 92.1%(47/51)中度 UC患者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39.2%(20/51)使用5-ASA灌肠。糖皮质激素灌肠5例(9.8%),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3例(激素不敏感者2例)。庆大霉素灌肠1例,甲硝唑灌肠4例,血凝酶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灌肠1例。86.3%(44/51)治疗有效,2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转院治疗,5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自动出院。电话随访22例患者11例患者坚持使用5-ASA,平均使用时间30.9个月,11例患者未服用药物。

2.7.3 重度活动UC治疗及疗效 重度UC患者住院期间均口服使用5-ASA,5-ASA灌肠4例(80.0%);地塞米松灌肠3例(60.0%),口服糖皮质激素1例,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2例;1例因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后加用硫唑嘌呤。5例治疗均有效。电话随访3例患者,2例坚持使用5-ASA,平均服用时间19.5个月,1例未坚持药物治疗,见表1。

2.7.4 其他药物治疗 治疗活动期UC过程中除外其他感染而口服或静脉使用抗菌药物者33例(45.2%,33/73),所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是喹诺酮类、头孢类及甲硝唑;口服和(或)灌肠使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33例(33/73,45.2%)。康复新液、血凝酶灌肠、谷氨酰胺亦在临床中较广泛应用。有研究[2]表明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L-谷氨酰胺胶囊颗粒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

2.8 治疗总有效率 出院时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即为治疗有效,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0%(55/73)。电话随访33例患者,21例患者长期服用5-ASA,平均使用时间为26.4个月。

3 讨 论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3]。炎症性肠病因尚不明确,遗传、环境、免疫及感染等多因素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4-5],这给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总结本院UC的诊断及治疗并与共识意见对比以观察本院针对UC的诊疗是否规范化及对将来的治疗提供参考。对于本院77例UC患者男女患病比例为1.00∶1.48,女性稍多于男性。发病高峰为60~69岁及70~79岁,不同于我国统计资料[1]。73例活动期UC患者中轻度活动者为23.3%(17/73),中度活动者为69.9%(51/73),重度活动者为6.8%(5/73)。病变范围以 E2(34/73,46.6%)及 E3(37/73,50.7%)为主。77例 UC患者发病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便血,关节疼痛是常见的肠外表现,66.2%(51/77)患者无黏液脓血便表现。肠镜下UC活动期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充血、肿胀、糜烂及溃疡形成,肠镜下取活检结果多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或)糜烂。有4例患者肠镜表现中除有上述表现外,同时合并有裂隙样溃疡(或)阿弗他样溃疡改变,有些医生将其诊断为UC合并CD,但这并不符合共识意见[1,6],同时,反映出临床医生能力有所差异。治疗上所收集的本院73例UC活动期患者均采用内科治疗,以ASA盐制剂为基础,并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辅以抗菌药物、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及康复新夜等治疗。活动期UC患者病情程度越重,其相对应的血清ALB平均值越低,提示在治疗中应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出院时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即为治疗有效,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0%(55/73)。电话随访33例患者,21例患者长期服用5-ASA,平均使用时间为26.4个月。但随访情况只是根据患者口述进行记录,无肠镜等检查追踪患者肠道黏膜具体恢复情况。

ASA类药物是治疗UC的基础药物,国外的回顾性研究[7]显示53.0%的初发型UC患者口服5-ASA治疗。但临床上以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制剂为主的治疗方案仍有其局限性。国内有研究[8]表明糖皮质激素对UC缓解率为60.0%,而免疫抑制剂则有较多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等[9]。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逐渐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10],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抗TNF-α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带来了新的突破。Gunnar等[11]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是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UC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Halpin等[12]临床研究亦表明英夫利昔对急性重度UC有效并可减少手术率。现临床上出现粪菌移植的治疗方法,对于难治性炎症性肠病亦是一种新的尝试,但疗效尚需随访观察[13-14]。UC的维持治疗现仍存在争议,共识意见中ASA制剂维持治疗在3~5年甚至更长。有些研究表明激素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的疗程现仍未有共识[3]。UC的并发症较多,Higashi等[15]研究显示作为 UC并发症之一的结肠癌发病率为12.6%,因此UC患者的定期随访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本院UC患者临床特点与全国统计数据有所不同,基础治疗方案遵循共识意见,本院生物免疫治疗尚未完全推广。本院UC患者随访情况不完整,所以进一步加强UC患者的随访对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临床研究是必需的。

[1]中国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中国消化杂志,2012,32(12):796-813.

[2]吴华,陈莉,沈颖洲.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L-谷氨酰胺胶囊颗粒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74-775.

[3]王玉芳,欧阳钦,胡仁伟,等.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志,2013,18(1):48-51.

[4]艾静,王承党.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作用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34(2):110-113.

[5]樊星,翁谢川,丁日高.炎症性肠病病因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1):6-8.

[6]路明亮,黄华.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荟萃,2012,27(11):1011-1012.

[7]Richter JM,Kushkuley S,Barrett JA,et al.Treament of new-onset ulcerative colitis and ulcerative proctitis:a retrospective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36(3):248-256.

[8]范如英,盛剑秋,赵晓军,等.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胃肠病学及肝病,2013,22(6):508-509.

[9]冉文斌,欧阳钦,董烈峰,等.硫唑嘌呤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24例回顾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3,18(1):48-51.

[10]宋振梅,王晓娣.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新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3,32(475):7-9.

[11]Gunnar Jarnerot,Erik Hertervig,et al.Infliximab as rescue therapy in severe to moderately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J].Gastroenterology,2005,128:1805-1811.

[12]Halpin SJ,Hamlin PJ,Greer DP,et al.Efficacy of infliximab in 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a single-centre experien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7):1091-1097.

[13]戴张晗,郑青,冉志华.粪便菌群移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4):283-285.

[14]王梅,吴克艳,丁岩冰,等.粪菌移植在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3):155-157.

[15]Higashi D,Futami K,Ishibashi Y,et al.Clinical cours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Anticancer Res,2011,31(7):2499-2504.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本院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