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经济视角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与机制建设

2015-02-25张伟利刘朋虎罗旭辉翁伯琦

关键词:机制建设绿色物流发展方向

张伟利,刘朋虎,罗旭辉,黄 颖,翁伯琦*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为通讯作者。

绿色经济视角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与机制建设

张伟利1,刘朋虎2,罗旭辉1,黄颖1,翁伯琦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农产品绿色物流是未来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主要环节以及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阐述农产品绿色物流具有标准化、循环化、信息化等特点,其优势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高新技术的应用等,提出精益物流、敏捷物流、低碳物流和循环物流是未来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应从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制度法规、投资融资、组织协同和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建设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机制体系。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方向;机制建设

[DOI]10.13322/j.cnki.fjsk.2015.03.00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是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对象,通过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促进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经济活动。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流通成本,降低流通损耗,提高流通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其发展方向不仅包括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物流,而且包括从城市到农村的农业生产资料或工业消费品物流。

一、绿色经济视角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新趋向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了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等环节。绿色流通是一个完整体系,通常包括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两大部分。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物流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就农业而言,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3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3.1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6%(工业品、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93.6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7.9%),同比增长4.6%[1]。我国是农产品大国,农产品数量整体较大[2]。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部分农产品主产区与主销区距离遥远,以粮食为例,根据有关数据计算整理,2013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6%以上,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商品粮[2],而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偏远省份是农产品的主销区,巨大的需求量使得产销供求的时空矛盾突出,造成农产品物流量巨大。

表1 2010-2013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与农产品巨大的物流量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物流高碳运营造成的严重损耗。当前,农产品物流以公路为主,以常温物流、自然物流等为基本形式,如在容易变质腐败的水产品方面,多数未能运用冷冻设施和低温运输系统,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十分严重。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40%,其中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25%~30%;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10%左右,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据统计,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为3.7万t,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现在整个物流成本占制造业生产成本的40%~60%,整个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平均为3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农产品损耗为3%以下[3]。

整体而言,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高能耗、高排放、高空载率等现象严重,导致农产品物流整体成本偏高、运作效率低下。有研究表明,人均货运量及人均货物周转量与农业增加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都在0.72以上,表明货物运输效率明显地影响了农业发展[4]。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由于农产品往往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或植物性产品,所以具有易腐性、品质差异性、廉价性、新鲜性,实物损耗多、价格波动幅度大等特点。农产品这些自然属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要求实现保鲜、快捷、廉价、大量的分等分类、加工储存等。因此,发展绿色物流对农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农业经济发展和整个物流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从国际形势分析,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随着农产品在国内外两个市场流通,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客观上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农产品物流形态,减少损耗与浪费,降低市场风险与不稳定性。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当前农业产业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与当前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相契合。建立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是农产品市场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途径。

二、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主要环节和当前存在问题

绿色物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规定,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5]。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主要环节

农产品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外部成本内化、物流绩效等理论基础上新的农产品流通发展方式。它能够抑制物流活动对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具有能量低耗、资源节约、废弃物可循环等特点。其最大特点体现在:改变传统“农业资源-农产品-废弃物”开放式物质流动模式,形成“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新型物质流动体系(图1)。

农产品绿色物流包括作业环节和过程管理的绿色化。在作业环节上,主要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等环节,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生产管理、绿色运输管理、绿色储存管理、绿色包装和标识等都要有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手段。从管理过程来看,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目的,要求实现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和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主要包括废弃物物流等,其具体方法为“4Rs”:减少废物数量(Reduce)、废物再利用(Reuse)、废物循环(Recycle)、废物回收(Recover)。

绿色物流正处在兴起和发展阶段,将成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农业流通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必然途径。农产品物流要实现持续发展,不能因流通环节而过度消耗资源、损坏环境,从而造成重复污染,而应在农产品物流主要环节上和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层面都实现绿色化。

(二)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低一高”:(1)社会化与一体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整个过程涵盖多个市场主体,由于交易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同,它们之间是一种在价格、利润等方面的零和博弈,而不是一种良性共赢关系。因此,基于各个链条和环节的分割,不能以整个供应链的视角来组织物流,没有建立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整体机制,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变成了一条断链。(2)信息化与网络化程度偏低。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水平低下,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信息的共享程度低,农民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整体而言,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方兴未艾的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等发展仍然滞后。在物流企业中,拥有较为完善物流信息体系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多数物流企业还不具备快速高效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农产品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还是很低。现今,电子商务等新型平台与方式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还没有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3)专业化与标准化程度偏低。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发布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服务合同准则》《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价指标》等多项物流标准。但在农产品物流方面,流通工具的标准化和检测体系的标准化等仍然存在问题,如各运输方式与装备标准之间不一致,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就专业化服务而言,农产品本身具有的鲜活特性使得农产品物流系统及储运条件、技术手段、流通加工和包装方式具有独立性,对农产品物流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也要求具有专用性, 但目前在这个方面仍然比较薄弱。(4)成本偏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建设相对落后,相关物流配送服务跟不上发展速度,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配送中心等建设比较滞后。加上现代化物流技术和装备应用率低,从而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损耗多、效率低。同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等级低与密度低现象并存,网点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服务水平不高,更加剧了物流损耗,也造成了成本居高不下。

三、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特点及其优势

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可持续的物流发展模式,成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于摒弃了传统农产品物流的诸多缺点。与传统农产品物流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与优势。

1.标准化。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现代物流的一个发展难题。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要求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管理,从选种、育种、种植、施肥、施药到加工、包装都实施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强调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的方法,使产品在加工、包装、贮存、流通、销售、消费乃至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利用等全程,都符合环境标准。

2.循环化。循环化是农产品物流绿色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将包装、加工边角料、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回收进行加工或重复利用。经循环利用后一般仍然有最终废弃物的产生,但最终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可以使其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达到最小。

3.信息化。农产品绿色物流特点之一是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可以实现区域间以及区域内农业企业、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交易市场等之间的沟通整合,通过区域内或区域间共享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进而提升农产品物流整个过程的运营效率与运作水平。同时,有利于降低物流服务过程中对有形资源的依赖,将部分有形服务产品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放在线上运行,进一步减少物流服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物流注重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绿色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4.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包括育苗、田间管理、加工、保鲜、流通、销售、废弃物处理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5.绿色高新技术的应用。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等。在整个农产品物流链条上,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也是绿色发展的必要手段。注重引进、吸收先进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特别重视与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绿色农产品流通设备运输的应用。

四、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

整体而言,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无论是在理论探索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应重点把握以下4个方面。

1.农产品精益物流。精益物流作为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客户确实想要的东西。精益物流认为一切不增值的活动都可能造成浪费,包括生产过剩的浪费、等待浪费、运输浪费、不当流程作业的浪费、多余库存的浪费等。因此,农产品精益物流要通过开发和设计精益流程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实施对消费者的精益化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资源的优化配置。

2.农产品敏捷物流。敏捷物流是指在面对需求多变以及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消除浪费不如针对多变的市场情况进行快速响应更重要,同时针对时间敏感性较强、不易储存的农产品,如果蔬类产品,消费者大多愿意购买新鲜的产品,产品价格也因新鲜程度而不同,还有市场先机、腐败易烂、滞销浪费等问题。农产品敏捷物流主要是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快速响应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物流网络链条之中。因此,农产品精益物流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满足客户需求,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3.农产品低碳物流。农产品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殊生物学属性,使农产品物流过程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点。农产品低碳物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利用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减少农产品物流活动中的碳排放,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模式。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应立足于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立足于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是农产品物流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农产品低碳物流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低碳化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4.农产品循环物流。农产品循环物流是将农产品由供应地运送至需求地的同时,将包装、加工边角料、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回收进行加工、处理或多级利用,使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的物流过程。如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副产品以及农产品消费后的剩余可以转化为饲料,饲料用来喂养畜牧类产品,再进入农产品流通体系。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仅蔬菜中的毛菜和净菜的销售结果比较,100 t毛菜就可以产生20 t垃圾,由此可见毛菜所产生的废物或者直接进入销售所产生的巨大无效物流成本都是农产品循环物流所产生的问题[6]。

上述4种物流形式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其核心理念都是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和实现资源再利用等,其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几个环节或者整个链条的绿色化。作为具有现代理念的物流方式,在国外及国内其他物流领域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整体而言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多,应作为今后农产品物流的重点发展方向和实现绿色目标的重要路径。

五、推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绿色发展的机制

绿色物流是农产品物流及其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向和必然要求。就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主体看,可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等3个层次的绿色物流活动,大力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农户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社会决策层(主要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建设有利于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机制体系。

1.政策引导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重点支持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于采用绿色技术与装备的企业则可以给予绿色补贴、差别税率、信贷支持等。支持和培育新型、绿色和规模化的农业物流主体,引导一批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制度健全的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制定,实施严格的绿色物流技术规程;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追溯管理体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流通过程绿色化。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农业物流主体改变外部不经济的流通行为,从而与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2.科技支撑机制。研发并推广应用绿色农业物流技术设备,特别是冷藏、保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安全、高效、低碳、环保的保鲜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对农产品物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物流技术与绿色发展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20年的差距。绿色物流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绿色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冷链物流技术,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等。要支持高校、科研院校和大型物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通过力量整合与研发平台建设,开展绿色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同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鼓励和支持农业流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绿色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和管理理念。

3.制度法规机制。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则不多。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则会导致绿色物流发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要加强在物流行业等的法律规章制定,并严格执行。要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农产品物流跟踪制度、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要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有关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激励约束等机制,制定法律规章制度监督、约束物流企业的流通行为。

4.投资融资机制。有利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是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有力手段。制定相应财政金融配套措施,为农户、农民运销组织提供低息贷款,为农业绿色物流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税收优惠;要积极引导多元投资融资机制的建立,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互保”或“联保”等形式建立信用担保体系,金融机构通过构建信息评估系统与绿色项目评价机制构建信用体系,为其搭建融资平台。

5.组织协同机制。目前,我国多数农户仍要自己寻找农产品销路,自营物流容易造成效率的低下。要积极鼓励和发展农产品营销组织,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做大做强,提高组织化程度,克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分散经营的弊端以及农产品物流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投入或者配套,引导和支持生产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协同机制的建立,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客户的信息系统的兼容和共享,根据市场信息来安排生产和储运。

6.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我国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物流行业人才极其缺乏,国内的物流企业应经过有计划的吸收、改善、培养、淘汰,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员工队伍。其中,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职院校、900多所中职中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30多万人参加了物流师资格认证培训,20多万人获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和采购师资格证书[1],但真正的实用人才还十分缺乏。要强化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农产品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3-2014)[M].北京:财富出版社,2014:3.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443-449.

[3]陈文玲.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是美日10倍[J].江苏农村经济,2011(8):6-7.

[4]刘效梅.福建物流能力与农业发展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7-68.

[5]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3.

[6]张明玉.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4.

(责任编辑: 林小芳)

Development path and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economy

ZHANG Wei-li1, LIU Peng-hu2, HUANG Ying1, LUO Xu-hui1, WENG Bo-qi1*

(1.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350003,China; 2.MycologicalResearchCenter,

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Abstract:Agricultural product green logistics is the new trend of fu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parts of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3 highs and one low”,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een logistics has been described to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andardization, circul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includ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green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tc., meanwhil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ean logistics, agile logistics, low carbon logistics and circulation logistics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ccordingly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should be built in terms of policy guidance, technology support, regulations and law,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path; 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22(2015)03-0021-05

[作者简介]张伟利(1982-),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生态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15);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2NZ0007);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1-05)。

[收稿日期]2014-11-11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绿色物流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绿色物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与对策
我国企业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浅析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对策分析
浅析宁镇扬绿色物流业发展及对策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