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2015-02-20刘健王建元章一华蒋珍玉邓立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住院日职业性感染率

刘健 王建元 章一华 蒋珍玉 邓立华

(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 深圳 518001)



·论 著·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刘健 王建元 章一华 蒋珍玉 邓立华

(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 深圳 518001)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做好慢性苯中毒患者的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6年7月—2014年6月出院的慢性苯中毒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其中发生感染的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为非感染组,并对两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222例慢性苯中毒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8.37%,感染例次数8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9.1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2.5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慢性苯中毒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外周血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诊断分级的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护理上需加强监控及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医院感染; 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苯在工业上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和原料,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苯中毒(BP),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损害,外周血细胞数下降等,严重者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等[1-3]。无论缘于职业活动还是一般生活,苯对机体血液系统损害越来越常见,慢性苯中毒作为深圳市最高发的职业病之一,患者的有效治疗与康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4-5]。感染是职业性慢性苯中毒(OCBP)的常见并发症,更是苯中毒的主要死因[6-9]。因此,加强对慢性苯中毒的认识,积极了解其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慢性苯中毒患者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对2006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出院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2例慢性苯中毒患者。其中,男85例,女137例,年龄19~54岁,平均36.64岁。慢性轻度苯中毒181例,慢性中度苯中毒16例,慢性重度苯中毒25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我国实施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诊断标准。入选标准:有职业性苯系物接触史,且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0×109/L不少于6次或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患者。排除标准: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或各种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者;疑似苯中毒患者。

1.2 方法 对符合要求的222例出院病历逐一查阅,根据医疗、护理记录、体温、血常规、各种影像学、细菌学检查等资料,综合判断是否出现医院感染。自行设计调查表,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诊断分级、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发生医院感染者详细记录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治疗转归。医院感染诊断以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0]为依据。

2 结果

2.1 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 见表1。

表1 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2.2 病原菌分布 63例感染患者,共送检标本38例次,送检率60%;通过血培养、痰培养、咽拭子、大小便培养和分泌物等,分离出病原菌1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产气肠杆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真菌1株,病原菌统计按住院患者的重复菌株只算第1株;皮肤黏膜标本镜检出糠秕孢子菌2例;血清学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9例,疱疹病毒阳性1例,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均获痊愈。

2.3 各级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诊断分级的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

2.4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慢性苯中毒患者平均住院日、外周血细胞的比较 见表3。

表3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慢性苯中毒患者平均住院日与外周血细胞的比较 ±s) ×109/L

2.5 不同住院时间的医院感染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不同住院时间的医院感染率比较 例(%)

3 讨论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8.37%、例次感染率39.19%,远高于卫生部二级医院感染率≤8%的质量指标[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相符[11]。分析首要原因,可能与苯中毒致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加上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易造成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其次,与患者文化程度低有关,本次调查对象以中小学文化为主体,其对医院感染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致使患者未能有效参与管理。其三,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不同病种的职业病患者混住、对人员流动控制乏力等原因,造成病室内空气效果不理想,也是造成呼吸道医院感染率较高的原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加强患者的住院管理,每日消毒病室空气,开窗通风,减少陪护和探视,保证病房内微环境的空气质量,防止交叉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病例送检率只有60%。分析原因,可能是对医师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未予足够的重视,未积极采取标本送检所致。医院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未发现耐药菌,该结果对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重视细菌学检测,提醒医生及时送病原学检查,从而提高培养阳性率。

表3示:慢性苯中毒患者感染组平均住院日为(389.41 ±267.57)d,非感染组平均住院日为(116.43 ±117.79)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4可以看出:感染率随着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而逐步增高,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与医院内多种致病菌接触的机会越大,交叉感染的机会越多,医院感染发生率就越高,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13]。在临床中,慢性苯中毒患者总是希望“医疗期延期”,达到出院标准时,仍不肯出院,究其原因,主要是欲长期享受国家给予工伤患者住院治疗的各项待遇,担心出院后得不到相关保障,这也是造成本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在平时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护患沟通,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及时做好出院健康教育,同时向患者宣传工伤认定、待遇、劳动能力鉴定、旧伤复发鉴定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鼓励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缩短住院时间,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的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越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就越高;诊断级别越高,其感染率越高,因此,慢性苯中毒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对此类患者,应该实施保护性隔离,尤其是中、重度慢性苯中毒患者,护理上要高度重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患者的住院管理,控制患者外出频率,饮食上加强营养,并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增强其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现阶段采用的是回顾性调查方法,在病例回顾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信息偏倚。下一步科研我们将进行前瞻性研究,制订针对性护理对策,并开展随机化对照试验,以得出论证强度更高的结论。

[1] LIG,YIN S.Progress of epidemiological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i cal studies on benzene in China [J].Ann N Y Acad Sci,2006,1076:800-809.

[2] Robert Schnatter A,Kerzic PJ,Zhou Y,et al.Peripheral blood effects in benzene-exposed workers[J].Chem Biol Interact,2010,184(1-2):174-181.

[3] Angelini S,Maffei F,Bermejo J L,et al.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benzene,micronucleus formation and polymorphisms in DNA-repair genes:a pilot study[J].Mutat Res,2012,743(1 /2):99-104.

[4] 郎丽,陈嘉斌,夏丽华,等.接触高水平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临床观察[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6):490-491.

[5] 丁晓飞,冯晓青,胡志勇,等.重组人甲状旁腺素对慢性苯中毒小鼠造血损伤的改善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2):80-83.

[6]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63-466.

[7] 刘健,章一华.职业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42-1943.

[8] 闫秋丽.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感染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65-2066.

[9] 徐琳,陈慈珊,邱新香,等.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预见性护理[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4):311-31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1.

[11] 戴逢春,熊煌,方燕,等.专科医院职业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319-3321.

[12] 薛阿利,俞康,冯爱梅,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2180-2182.

[13] 王书会,王一瑶,王静娜,等.肾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23-825.

Study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Liu Jian, Wang Jianyuan, Zhang Yihua , Jiang Zhenyu, Deng Lihua

(ShenzhenPreventionandTreatmentCenterforOccupationalDiseases,GuangdongShenzhen518001)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and to provide the theories basis for basis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inf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Method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who discharged from July 2006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by filling the unified individual registration form.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was assigned into infection group. Patients without infection was assigned into no-infection group. The monitoring result between the two group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 222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patients was surveyed, 63 of them suffered from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rate was 28.37%, the cases times of infection was 87 , the incidence of cases times infection was 39.19%. The respiratory was the main infection sites, which accounting for 42.53%;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their peripheral blood cells between infection and no-infection group (P<0.05) . Compared with the non infected group.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different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was high. It was important that the hospital nursing need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so that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ccupational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Nursing

国家职业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编号:WY2011873);广东省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基础研究项目(编号:JCYJ20140414110951761);广东省深圳市重大职业病诊疗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编号:CXB201111250112A)

刘健(1972-),女,广东,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

R473.51,R135.1+2

A

1002-6975(2015)16-1443-03

2015-02-10)

猜你喜欢

住院日职业性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