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影响

2015-02-20黎丽燕刘翠霞韦毅杨兵林淑贤欧阳丽怡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精神

黎丽燕 刘翠霞 韦毅 杨兵 林淑贤 欧阳丽怡

(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影响

黎丽燕 刘翠霞 韦毅 杨兵 林淑贤 欧阳丽怡

(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目的 探讨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入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65例和对照组(常规精神康复治疗)65例进行12周的研究。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OSIE总分及总积极因素分大于对照组,总消极因素分小于对照组,SQLS中动力和精力量表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 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重性精神疾病,病程多迁延,患者进入慢性期后,由于疾病导致的衰退症状,表现为缺乏自我价值感,生活长期与外界隔离,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下降,社会角色适应能力变差,生活质量低下。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缓解这些症状,如何改善患者的衰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是现阶段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在国外已开展多年,主要应用于急性期和社区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巩固药物疗效,减少或消除症状,改善或恢复认知功能,防止复发,提高应对技巧,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社会[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治疗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慢性病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由其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2)年龄25~65岁。(3)病情稳定,近半年精神科药物未有调整。排除标准:(1)近6个月接受过改良电抽搐治疗。(2)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或脑器质性疾病。(3)合并严重的认知障碍。(4)合并精神活性物质滥用。(5)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研究中9例患者因为罹患躯体疾病、精神科病情恶化等原因未完成研究。完成研究者共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男4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9±8.1)岁;未婚比例64.5%,平均教育年限(9.9±2.3)年,平均病程(25.8±9.8)年,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等效于氯丙嗪剂量,平均为(521.4±249.5)mg/d。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6±8.0)岁;未婚比例69.5%,平均教育年限(9.6±2.8)年,平均病程(25.5±10.4)年,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等效于氯丙嗪剂量,平均为(548.0±275.4)mg/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继续原有的治疗护理方案。

1.2.2 观察组 项目实施前,研究护士接受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系统培训,并获得了技术认证。在原有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

1.2.2.1 训练目标 第1~2周始动性训练,第3~12周进行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训练,由病区护理组长负责,着重纠正患者懒散﹑不知清洁等不良习惯,引导患者遵守作息时间,自理生活。

1.2.2.2 训练内容 (1)药物管理训练:第3~4周,每天1.5 h,每周5次,包括:抗精神病药物知识: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维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学会自我管理和评价药物作用、识别和处置药物的副作用。(2)常见症状的识别和处理训练:第5~6周,每天1.5 h,每周5次,主要内容包括:识别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学会识别自己身上的先兆症状,鉴别先兆症状,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3)职业康复和社交技能训练:第7~10周,每天3 h ,每周5次。根据患者要求以及其实际能力,参与康复部的职业康复或兴趣培养,设有室内车缝组、手工组和绘画班、电脑培训班、室外的园艺组;社交技能训练,项目有: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管理财务,按照收入计划支出,制定日常生活计划表,如何应对社会中的压力等。(4)回归社会训练:第11~12周,每天1 h,每周5次。制订回归社会计划表;教会患者与社区联系,出院后如何回归社会生活。

1.2.2.3 训练方式 使用利伯曼康复训练程式录像带,每次10~15人安排一个房间,根据录像带内容进行训练,播放一段后模仿录像带情景提问、讨论、交流、互动、感悟。并进行角色扮演,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1.3 研究工具 分别使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NOSIE由临床护士依据对患者的病情纵向观察进行评定,包括30个条目,分0~4分5级进行评分,包括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和抑郁7个因子,前3个因子分之和反映患者的总积极因素,后4个因子评分之和反映患者的总消极因素。通过计算病情总估计分来描述患者的整体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病情总估计分的计算公式为:128+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轻。SCL-90为患者自评量表,包括90个条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每一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概括为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0个条目评分之和为总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感受疾病越严重。

通过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为患者自评量表,包括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得分为0~100,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NOSIE的评估由通过一致性培训且不清楚患者分组情况的高年资临床护士完成,SCL-90及SQLS由护士指导患者自评完成。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量表的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两人独立进行双份录入并校对,采用SPSS 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教育年限、病程、药物剂量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及婚姻状况采用卡方检验,治疗前两组间临床变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之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后临床变量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 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NOSIE及SCL-90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SQLS评分比较±s) 分

*治疗后同组比较P<0.05

3 讨论

如何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精神科医务人员关注的热点。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利伯曼教授创立,该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通过听、看、模仿演练、家庭作业等多种形式,反复向患者传递康复知识,教给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训练患者的社会交往及回归社会技能,国外的临床实践中已收到良好效果[3]。北京安定医院翁永振[4]将该技术引入国内,并在北京的多间精神病医院开展,收到了一定的康复效果,但该技术尚未被广泛使用。

本研究中,护士通过使用NOSIE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纵向观察评定,观察组在接受利伯曼康复治疗后,其总体病情得到改善,消极症状减轻,患者变得更积极主动,这与马征[5]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患者病情改善的原因如下: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利伯曼康复治疗过程中,与家属及医护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增加,得到家人及医务人员更多尊重和关心,同时学习了人际交往技能及如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技巧,通过康复治疗,患者重燃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增强了生活的信心,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能力,减轻了患者的迟缓、抑郁等消极症状。本研究采用的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包括了认知行为-社交技能训练在内的多种精神康复技术,发现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动力及精力增加。有研究[6]指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重返社会缺乏自信,缺乏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出现忧愁、焦虑紧张,影响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难以全面康复。利伯曼康复治疗通过认知行为训练,鼓励患者进行生活功能训练、社会角色训练和职业劳动训练,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患者在康复治疗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身的症状,学习了药物治疗的目的、副反应及应对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病耻感及对药物治疗的恐惧心理,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所有患者均为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故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居住于社区的慢性患者;同时本研究未有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于患者疗效的长期影响不得而知,提示今后需要进行长时程的随访研究。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发现利伯曼康复技术可以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交技能、社会兴趣等积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推广应用。

[1] Hogarty GE,Anderson CM,Reiss DJ,et al.Family psychoeducation,social skills training,and maintenance chemotherapy in the aftercar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II.Two-year effects of a controlled study on relapse and adjustment[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1,48(4):340-347.

[2] 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9-260.

[3] Liberman RP.Social and Independent Living Skills.Los Angeles:Rehabilitation Research & Training Center in Mental in Mental Illness,1986:1-253.

[4] 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7.

[5] 马征,向应强,翁永振,等.《技能训练程式》对133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2年随访[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5):335-338.

[6] 孔鑫,葛玲.自信心心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2):1839-1840.

Study for the affecting on treating efficac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by Lieberman ment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Li Liyan , Liu Cuixia, Wei Yi, Yang Bing, Lin Shuxian, Ouyang Liyi

(GuangzhouHuiaiHospital,TheAffiliatedBrain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510370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ffecting on treating efficac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by Lieberman ment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Method 130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 65 cases treated by Lieberman ment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 and control group ( 65cases) for 12 weeks study. 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 (NOSI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 (SQL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pply Chi-square test, t-test and covariance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NOSIE and positive dimension were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while scores of negative dimension and motivation/energy scales in SQLS were lower(P<0.05). Conclusion Liberman mental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coul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Liberman mental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Nursing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A2014583);广东省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项目(编号:GBH2014-HL03)

黎丽燕(1963-),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研究方向: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

R473.74,R749.3

A

1002-6975(2015)16-1449-03

2015-03-19)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精神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