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2015-02-13顾湘芬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慕课学习者知识点

顾湘芬

“慕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顾湘芬

根据“慕课”的发展现状及内涵特征,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慕课”的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并总结“慕课”在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几个因素。

慕课;英语教学;知识内化;互联网思维;微课程

一、“慕课”是什么

“慕课”(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焦建利2012)。Massive,意为“大规模的”,指课程注册用户多;Open,意为“开放的”,指没有设置门槛,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Online,意为“在线的”,指课程全天候在线播放,学生可以自主体验学习;Course,意为“课程”,指课程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教学系统,有体验、有反馈、有协作、有互动、有考核、有评价。简单来说,慕课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一种开放教学课程模式。

二、“慕课”的发展现状

慕课发端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08年,MOOCs术语被提出,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道恩斯联合开设开放课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免费在线发布、交流和分享。从2011年至今,斯坦福大学的Udacity知识实验室和Coursera网站已经拥有了数百万的注册用户。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在2012年5月联合推出了edX。2012年12月,英国开放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未来学习”(Futurelearn)。2013年4月25日,欧洲OpenupED正式上线。2013年,慕课进军中国市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加入Coursera平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6所亚洲大学宣布加盟edX。网易、新浪、过来人、果壳网等网站纷纷推出开放式网络课程,紧跟慕课的步伐。优酷教育频道已经上线了数十种课程和近千集的Udacity在线视频课程。总体来说,慕课大致包括在线课程项目(edx)、在线大学(Udacity)和课程时代(Coursera)三大平台,从美国硅谷发端,到麻省,再到全世界(余建波2013)。其中,课程时代是目前发展规模最大的“慕课”平台。

三、“慕课”的内涵特征

(一)开放

慕课的技术特质使其破除了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无时无刻、毫不间断地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信息。同时,开放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物理时空的开放上,更体现在人们思维空间的开放上。不同层次和经历的学习者可以共同就某一课程展开交流和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将极大地拓宽授课者与学习者的思维边界,加快推进慕课自身发展的进程。

(二)平等

慕课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而存在,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慕课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慕课的精神就是“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传统的课堂关系、师生关系,授课者和学习者都是用户,都共同体验同一个平台。

(三)协作

每一个用户都是慕课的一个神经元,借助网络的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技术结构,彻底地改变了课程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任何用户既可以是信息的授予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施予者,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和协作,让课程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主题脉络下得以不断地完善和拓展。

(四)分享

分享精神是“慕课”发展的原动力。课程的传播者虽然是慕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却不是关键,而其关键应该是应用。只有当课程开放并为大多数人所分享的时候,那些没有被课程思维限制的用户才有可能发现并创造出新的应用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使用体验。

四、传统英语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机械化

知识的传授通常是通过授课者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而知识的内化则需要学习者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是通过交流和分享信息来影响学习者的知识形态,但是传统教学形式往往忽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认知的主体作用,学习效能较为低下。

(二)课堂教学重知识记忆,轻参与实践

缺乏体验学习和参与学习,实践应用训练较少,容易导致学习者知识结构不合理,英语思维受局限,继而导致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日益低下。

(三)知识内化程度较弱

受场地、时间和技术的制约,传授者一味地强调学习者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知识点,而忽视了互动学习、协作学习,导致个性化学习受到限制。

五、“慕课”的优势

“慕课”的显著优势就是实时在线,互动开放。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准备情况、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和体验相关的课程。“慕课”突破了以往网络“精品课程”体系中单向的视频传播,学习者可以根据人性化的需求,实现自主学习。“慕课”也不等同于以往的远程教学,它不仅仅是教学视频网络公开课和网络学习软件,还有着系统的资源传播体系和课程体验结构,包含着丰富的教学信息,融合着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王左利2013)。“慕课”能让用户在体验课程的过程中享受和掌握知识,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这种“翻转课堂”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协作学习、分享和评价,从而为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基于“慕课”思维的英语教学应用与展望

“慕课”的核心思维依然是互联网思维,是传统教学模式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平台工具的延伸,它不是简单的课堂搬家,更不是对传统英语教学的威胁。“慕课”是实现授课者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体,学习者、体验、细节和创新是慕课课程设计的核心价值。这些核心价值,在资源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需要强调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过程,不会让学习者感到枯燥与疲累;寓教于乐,能让学习者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王萍2012)。

(一)注重学习者

以人为本,没有学习者就没有价值,吸引学习者是“慕课”设计的核心。从以教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增加教和学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让学习者对自己负责的个性化环境。另外,授课者本身也是学习者,要及时抓住学习者在课程体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普遍的、强烈的、高频的反馈需求,专注解决学习者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二)注重体验

授课者应该首先确定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然后根据具体的课时数,详细设计各个知识点的讲解,确定各个知识点需要传递的信息,明确运用哪些科技手段才能实现更好的体验效果。“慕课”是一个系统的生态环境,体验学习是衡量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授课者成为了学习者身边的“网友”,而不再是讲台上的“教师”,使授课者和学习者平等甚至同步进行体验。授课者可以根据学习者在体验课程过程中的反馈,对于有待加强的部分进行快速、持续的完善,以逐渐超出学习者的心理预期。在设计知识点的过程中,传授者应该随时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学习者,抓住体验学习中的重点问题,使“慕课”尽可能地完善,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注重细节

授课者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找准学习者需求最强烈的一个知识点,预先选择恰当的素材,完成素材的制作。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授课者应该尽量将素材做到极致,例如:提高素材的清晰度、注重素材衔接的连贯性等。授课者可以将视频课程切割成10 min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将许多小问题穿插其中,使其成为有机连贯的整体。“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为目的的教学资源,具有完整的课程环节。在观看“微课程”的过程中会跳出一个个小问题,就像游戏里的“过关”环节,学习者回答正确,课程才会继续。如果学习者有疑问,那么就可以在互动平台上直接提出,这些问题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5分钟左右)被其他体验者或者事先设置的机器人助手解答。

(四)注重创新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贴近学习者心理需求,通过创新,更好地提高“慕课”的品质、知识性和时代感。通过“慕课”平台学习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使课程设计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教授者在课程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习者感知,以便保持学习者的新鲜感和愉悦感;紧紧围绕学习者的体验环境进行改善,包括素材的选择、制作、衔接、互动与体验过程中运用的科技手段等。口碑是衡量创新的最好标准,良好的口碑可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进来,这也是对课程设计的肯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慕课”是手段,教学目标才是诉求。授课者要紧跟时代的趋势,敢于创新,合理使用“慕课”,为英语教学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

引用文献

焦建利.2012.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0):17-18.

王萍.2012.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 MOOC到x 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13-19.

王左利.2013.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4):11-15.

余建波.2013.三大MOOC平台比较及启发[J].中国教育网络,(9):21-22.

作者信息:410004,湖南长沙,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慕课学习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