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慢喉痹之辛散通络疗法*

2015-01-24唐年亚

中医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辛味咽喉通络

唐年亚,张 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小议慢喉痹之辛散通络疗法*

唐年亚,张 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本文针对全身症状不典型的慢喉痹患者,提出对喉络、体质进行辨证,以辛味药物及针灸行辛散通络之法治疗,中药伴侣配合调整体质,以期为临证治疗该病提供一些帮助。

慢喉痹/中医药疗法;喉络郁痹;辛散通络

喉痹是指外邪毒结、经脉不通而致的咽喉部红肿疼痛,或有异物感,或有颗粒状突起等为主要特征的咽喉部疾病[1]。本病有急喉痹和慢喉痹之分,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属于中医慢喉痹范畴,可以参照慢喉痹进行辨证,予以药针治疗。

慢喉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目前多倾向于4个方面[2]:①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本证以咽部不适、干燥少津、手足心热、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治疗以养阴清肺汤加减。②脾胃虚弱,咽喉失养证:本证以咽喉梗塞不利、微痛咽燥、黏痰,疲倦乏力、脉细弱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③脾肾阳虚,咽失温煦证:本证以咽部异物感、黏膜淡红、痰白稀、形寒腰冷、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治疗以附子理中丸加减。④痰凝血瘀,结聚咽喉证:以咽部黏膜暗红、异物感、侧索肥厚、黏痰、或见舌紫、脉弦涩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贝母瓜蒌散加减。对于咽喉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均较为明显的情况下,中医医师常常以此来辨证治疗,而对于咽喉局部症状较为明显,全身症状不典型时,笔者常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慢喉痹进行辨证治疗,收效甚好,以此共勉。

1 注重喉络与体质辨证

1.1 喉络郁痹是慢喉痹的病机关键

对于全身症状不典型的患者,笔者认为,无论疾病是因外感或内伤引起,最终的主症集中在咽喉不适、异物感、黏痰附着不爽等。现代医学检查可见咽喉黏膜充血、肿胀、或干燥、或肥厚隆起。局部症状明显而全身症状不显是造成中医辨证困难的因素之一。综合咽喉局部病理改变,咽部的气机不畅、血行滞缓、津停痰凝、络伤及血,是全身以往各证型中都具有的病理改变过程,只是因为全身症状不典型,难以辨别证型,此时,需要从局部辨证入手。受元代朱丹溪“气、血、痰、湿、食、火”“六郁”病机启发,将咽喉部气机不畅,血行滞缓,津停痰凝,络伤及血的病理机制总体概括为喉络郁痹,从喉络论述全身不典型慢喉痹。此因疾病由气伤及津血,由津血伤及络体,喉络中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输布不利,致使喉部络体不畅,迂曲痹阻,形成郁痹,这一病理过程连续、不间断、相互参杂融合为一体。这与《丹溪心法》中阐述的“百病生于气”,气不行则血行不畅而血瘀的病机一致,同样气郁也可致水液代谢失常,产生湿郁、痰郁、食郁,进而各郁相继而生,相互影响。因此在全身症状不典型慢喉痹的病机中,喉络郁痹是病机关键。

1.2 重视体质辨证

注重体质辨证,实时予以针药对质(体质)治疗,可以延缓慢喉痹的复发。对于全身症状不典型患者,笔者认为,对其体质加以细微辨证,特别是患者平素症状及体征中分辨不出阴阳偏胜偏衰时,要把握患者的阴阳相对强弱,防止因体质因素影响药物的吸收及转化,进而影响疗效。全身症状不典型慢喉痹患者体内阴阳失衡,多为阴阳微损型体质,所谓亚健康状态。在用药过程中应予以考虑调体质。

2 注重辛散通络疗法

2.1 精选辛味药物,以辛散通络法除喉痹

目前根据肺肾阴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痰凝血瘀等证型,多采用养阴利咽、健脾利咽、温阳利咽、散结利咽的治法,选择知母、地黄、黄柏等滋阴降火药,白术、当归、黄芪等健脾药,附子、干姜、杜仲等温阳药,丹参、桃仁、紫菀等活血化痰药来治。而对于全身症状不典型的慢喉痹患者,用以上治疗单一证型药物效果不甚理想,如果考虑到喉部络脉郁痹,可以辛味入络,辛散通络,选择辛味的桂枝、薄荷、麻黄、藿香,来引领其他药物入喉络,同时配伍有辛散之性的牡丹皮、川芎、当归、桔梗、蝉蜕、地龙、半夏、郁金、玄胡索、厚朴等,消散瘀血、停水及黏痰,共达辛味入络、辛散通络除痹的效果。

2.2 利用中药对药调节患者体质

相反相成的中药对药在患者体质调节中,可起到一阴一阳,一上一下,一内一外等两极调节作用,再借助于药物辛散之性,可使气、血、津液畅达,五脏气机更为顺畅。如薄荷与桂枝,辛凉与辛温同用,在引药归经、辛散通络的同时,鼓舞阳气,凝练阴气,调整阴阳,减少纯凉(阴)药、纯热(阳)药对体质及脾胃的影响,这是有别于以往滋阴补阳同治的治法。又如牡丹皮与川芎同用,既能加强辛散行血除痹的功效,又因前者辛凉,后者辛温,一阴一阳可以调整络中阴阳之气,使络脉温而不急,宁而不滞。枳壳与麻黄,前者苦寒、后者辛温,前者行肠胃之气肃肺,后者解体表郁闭之气宣肺,一内一外,一上一下,使内外肺气机顺达畅通,助水津布散。当然这类对药的选择,适用于病位局限如窍络病变、皮络病变等而全身无明显阴阳偏胜偏衰者。入选的对药药性应该是属于中等药性,药性太弱起不到调节作用,药性太强又会损伤阴阳之气,不利体质调整,另外对药中辛味不可能求全,一味即可见效,不可拘泥。

2.3 配合针灸补充治疗

有些患者成为慢喉痹,除与自身治疗意识有关外,认为慢喉痹不是病、不积极治疗等,任由急喉痹发展。还与个人体质对中药不敏感、治法不得当有关,如患者服中药、西药效果不明显,显示其对药物不太敏感,可以选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因针灸本身具有宣通经气的作用,类似辛味中药,可以加强药物归经,宣散邪气的作用。

对慢喉痹针灸治疗,近部取穴天突、廉泉用针刺泻法行气活血,疏通病灶;远部取穴以合谷、列缺用针刺泻法疏通太阴阳明之经气。全身阴阳无明显偏胜偏衰者,补太溪、足三里、关元以调整阴阳,泻三阴交、丰隆、膻中活血化痰行气,以求微补阴阳,防邪治邪。

[1]杨粉娣,郭姣.辨证治疗慢喉痹验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2):42-43.

[2]刘永刚,司远征,杨琛,等.五官科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91-495.

(编辑 张大明)

1001-6910(2015)10-0040-02 ·临床经验·

R767.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0.19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内基金项目(2014NYYZ007)

2015-04-02

猜你喜欢

辛味咽喉通络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黄帝内经》“辛味”探析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