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

2015-01-24周友龙辛瑶瑶朱紫燕刘宜军

中医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棘突夹脊

周友龙,辛瑶瑶,朱紫燕,邵 鸽,周 斌,刘宜军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1; 3.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1; 4.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河南 郑州 450008)

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

周友龙1,辛瑶瑶2,朱紫燕3,邵 鸽3,周 斌4,刘宜军1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1; 3.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1; 4.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河南 郑州 450008)

目的:观察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给予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缓解4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结论: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关键词疗效确切。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夹脊穴;臭氧水;临床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且与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我国AS的患病率为0.3%左右,多发于10~40岁之间,男女之比为2∶1~4∶1,总致残率为15%~20%[1]。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中西医单独或联合全身用药治疗为主,以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致残率、减缓病情发展为治疗目标,但其副作用较大,疗程长,部分药物价格昂贵。近年来穴位注射和骶髂关节注射治疗AS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2],但其治疗部位多单一选择穴位或骶髂关节,并且注射用药多为激素类或中成药,缺乏统一、有效、安全的注射部位和注射用药。本研究将具有消炎、止痛、抑制免疫作用的臭氧水注入夹脊穴及骶髂关节间隙,符合AS病变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小关节的特点,疗效确切,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新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采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

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AS患者60例,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1岁;病程最短1 a,最长15 a。

2 诊断标准

按照《强直性脊柱炎》[1]的标准。符合其中1项即可诊断。

①有影像学检查时,患者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并有≥1个SPA临床特征者。②无影像学检查时,患者HLA-B27阳性并有≥2个其它SPA临床特征者。

SPA临床特征:①IBP;②关节炎;③肌腱端炎(足跟);④葡萄膜炎;⑤指(趾)炎;⑥银屑病;⑦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⑧对NSAIDs治疗反应好(用药后24~48 h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⑨有SPA家族史(指一代或二代亲属患有AS、银屑病、急性葡萄膜炎、反应性关节炎、炎性肠病中的任一种疾病);⑩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 C反应蛋白升高。

IBP的5项标准:①发病年龄<40岁;②隐匿起病;③运动后改善;④休息后不能改善;⑤夜间痛(起床后改善)。如患者满足其中4项,则可判断其存在IBP。

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①骶髂关节MRI提示活动性(急性)炎症(明确的骨髓水肿或骨炎),高度提示存在与SpA相关的骶髂关节炎;或②明确的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同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影像学检查首选X线,对于早期或发病时间短的可用MRI诊断。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50岁;③曾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停药至少2周,使用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停药至少1个月,使用生物制剂停药至少3个月。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AS晚期,出现脊柱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心、肾、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3.3 剔除患者标准

①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不适合继续治疗者;②症状明显加重进行药物治疗者。

4 治疗方法

给予臭氧水穴位注射。材料:一次性注射器(10 mL、20 mL)、7号注射针(0.35×80 mm)、臭氧水制备仪(济南三氧科技有限公司,YZB/国 1638-2013)、无菌包、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标记笔等。进针部位:颈夹脊穴(在颈部,当第1颈椎至第7颈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夹脊穴(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3]。骶髂关节进针点:髂后上棘向下15 mm,旁开正中线20 mm。操作方法:①患者俯卧位,选好穴位和骶髂关节进针点标记,用碘伏棉签进行严格消毒。②施术者带口罩、手术帽和无菌手套,在消毒位置铺上洞巾。③臭氧水注射:臭氧水浓度为23 μg/mL。颈部夹脊穴、大椎穴直刺15 mm,3 mL/穴位;胸部夹脊穴、膈俞穴、脾俞穴、肝俞向脊柱方向斜刺20 mm,5 mL/穴位;腰部肾俞、大肠腧(用7号注射针与体表成45°夹角向脊柱方向进针到横突关节面),10 mL/穴位;臀部双侧骶髂关节各注射20 mL(在骶髂关节进针点用7号注射针与体表成45°夹角向外下方进针60 mm)。另上述夹脊穴注射方法为体表“Z”形交替进行。注射完针口处贴上创可贴。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标准。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5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2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20%。

6 结 果

临床缓解4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96.7%。

7 讨 论

附着点炎是AS早期最明显最具特征的表现[1]。这种慢性炎症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渗出、影响血流,从而导致疼痛。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的侵蚀、小血管炎,逐渐纤维化并形成新骨,在此基础上又发生新的附着点炎症和局部修复,如此反复,最终导致关节的骨性强直。臭氧水中单元子氧(O-)、羟基(-OH)及少量的游离O3分子可作为化学信使迅速进入组织细胞内液,拮抗炎症因子的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局部的渗出、水肿,从而发挥抗炎作用[5,6]。AS患者多有迟发型超敏反应低下,这表明AS患者可能同时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功能活跃[7]。臭氧水可致突触共核蛋白在细胞内积聚,从而引起N-乙酰半胱氨酸增多,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使之不能进入细胞核,致使其细胞不能表达致炎因子如IL-l、IL-6等,间接抑制活跃的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调节机体免疫机能[5]。将有此作用的臭氧水直接注射致AS累及的病变部位,可延缓骨性强直期的到来,降低致残率,改善疾病预后。

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对其病因病机强调内外因素,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是本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是其外在因素。肝肾不足、邪恋经脉、痰瘀形成、经脉闭阻、气血不行、督脉虚弱,迁延日久而形成弯腰、垂颈、驼背等严重畸形。治疗当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止痛[8]为主。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夹脊穴自颈椎向下沿脊柱两侧循行排列至腰椎,内夹督脉,外邻膀胱经,具有沟通两经的作用,故针刺夹脊穴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9];而督脉为“阳脉之海”,能总督一身阳气,从而调补肝肾之虚,激发正气而抵御外邪。夹脊穴局部都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针之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直接阻断局部炎症介质,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组织循环,使疼痛消除[10]。脾俞能运脾化湿,血会膈俞调理气血;肾俞、大肠俞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取之可激发肾气,疏利腰脊。骶髂关节是AS主要侵犯部位。选取夹脊穴及骶髂关节等治疗部位,符合AS的病机及发病规律。

综上,臭氧水作为强氧化剂,将其注射脊柱两侧的穴位可以直接氧化脊柱小关节肌腱附着点的疼痛介质、炎症介质以及免疫介质。在临床治疗中,穴位注射后患者疼痛、僵硬以及关节活动度均能立即改善,且疗效稳定。穴位注射臭氧水治疗AS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是治疗AS的一种新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1]黄烽.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23.

[2]汪洪波.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近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188-189.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4-123.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119-120.

[5]何晓峰,主编.臭氧治疗的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9-104.

[6]周哲峰,杜建龙,吴纯西.臭氧水灌洗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杂志,2011,17(6):378-379.

[7]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48-50.

[8]刘继军,韦永红.滋补肝肾、祛瘀活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现代中医药,2005(l):30-31.

[9]周昭辉,陈振虎,徐展琼.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11-13.

[10]郭艳明.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J].山西中医,2007,23(2):34-35.

作者简历

周友龙(1966.09-),男(汉),河南省固始县,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疼痛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10-0032-03 ·临床报道·

R593.2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0.15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5A360042)

2015-06-19;

2015-08-04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棘突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搓腰
——壮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Baastrup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