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艾毒伤元”病机假说的理论探析*

2015-01-24李建智吕顺武

中医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病机艾滋病

李建智,张 淼,刘 飒,吕顺武,高 亮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3.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艾滋病“艾毒伤元”病机假说的理论探析*

李建智1,张 淼2,刘 飒3,吕顺武1,高 亮1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3.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目的:分析艾滋病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结合前期“艾毒伤元”假说,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厘清了“艾毒”命名的重要性,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为切入点,以“藏象学说”为依据,明确了艾滋病的发病机制。结论:丰富“艾毒伤元”假说的理论内容,对临床辨证施治有指导作用。

艾毒;伤元;艾滋病;病因;病机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的免疫缺陷,并发各种感染,甚至死亡的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3年11月23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人数已经达到3940万[1]。我国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442 155例,死亡133 807例。现存活HIV感染者270 277例,AIDS病人171 878例[2]。现代医学研究一般认为其有三种传播途径:不洁性生活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这种新发传染病中医学没有记载,至今对其因病机认识并不统一,本课题组经过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提出“艾毒伤元”假说,以规范艾滋病的基本病机,提高艾滋病中医的辨证施治水平。

1 “艾毒伤元”病因病机的概念

艾滋病是由特殊疫毒侵入人体,渐进性消耗三焦元气,引起多脏腑虚衰,气血阴阳逆乱,气虚血瘀,湿聚痰凝,日久导致阴阳离决,元气耗竭而亡的一种新发传染病[3]。病毒性质具有疫、毒、湿、热性,致病特点具有伤元气损脏腑性,顽固性,复杂性等特点。

2 病因的命名

艾滋病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疫病、乖戾之气的范畴,如《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卷十言:“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有学者认为:艾滋病的外因用疫毒、厉(戾)气较多,但范围过大,易与其它疫毒,厉气混淆,缺乏针对性[4]。《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结合患者患病原因,既非风雨寒暑,又非饮食居处喜怒。《金匮要略》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即将所有疾病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这种分类方法似乎过于宽泛,艾滋病的发病既有内因,又有外皮肤所中,还有房室、金刃所伤。有学者认为,把艾滋病的病因叫为“艾毒”最为合适。“艾毒”一名既专属于艾滋病,又体现此病的“疫毒”特征[4]。

3 “伤元”的机理

“艾毒”侵入人体,“转相染易”最终发展为死亡。机体受“艾毒”入侵所产生的变化又是什么?张仲景的发病观认为:“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有学者认为,这正是机体科学发病观的概括,是中医学特有的辨证法中内外因论的具体表现,即疾病的发生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结果[5]。从此得知,“艾毒”侵入机体发病,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的靶点是“元真”,人体“元真”动摇,生命不复。还有学者认为:元真就是人体先天之精和五脏精气的总和[6]。“艾毒”入侵,先伤“元真”,比如:心的生理功能为“心主血脉,藏神”[7],心元温煦推动全身血液运行,通行的血液为藏神提供物质基础。心元受伤,全身血液不能通行,元神亦不能藏,导致一系列心系病症:心慌心悸,神疲乏力,头晕等。肺脏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7]78,肺元通过升降出入,宣发肃降的形式,吐故纳新,形成宗气,灌于心脉,助心行血,治理调节全身的气、血、水。肺元受伤,呼吸失常,一身之气生成不足,气、血、水输布失常,出现一系列肺系病症:恶寒,咳嗽咳痰,皮肤粗糙、瘙痒等。脾脏的生理功能为“脾主运化,主统血”[7]82,脾元运化水谷精微,并转输至全身以发挥营养作用,对全身血液有统摄作用。脾元受伤,水谷、精微积聚,周身不得营养,血溢脉外,出现一系列脾系病症:纳呆食少,痞满,头晕,消瘦,口唇干裂等。肝的生理功能为“肝主疏泄,藏血”[7]87,肝元调达全身气机,以调节血液津液运行,肝脏的藏血功能为机体的血量及时做出调整,也维持了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处于冲和条达。肝元受伤,全身气机失于调达,血液津液不循常道,血不藏于肝,出现一系列肝系病症:口苦,爪甲色白,身痛等。肾脏的生理功能为“肾藏精,主水、纳气”[7]92,肾元具有封藏脏腑精气的作用,肾精充足为蒸腾气化、水液代谢作保障。肾元受伤,封藏失司,肾精不足,蒸腾气化乏力,水液积聚四溢,肾不纳气。出现一系列肾系病症:嗜睡,盗汗,二便失司,动则气喘等。

[1]艾滋病日[EB/OL]http://baike.so.com/doc/5841317.html.

[2]2013年11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1):1.

[3]许前磊,谢世平,郭会军,等.“艾毒伤元”假说与艾滋病中医发病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9):1080-1082.

[4]郭选贤,谢世平,郭会军,等.关于“艾毒”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274-2276.

[5]谢世平.从《金匮》首篇第二条看仲景的发病和防治学思想[J].国医论坛,1987,7(3):10-11.

[6]苏琛,杨晗,唐昊.从“五脏元真通畅”探讨张仲景证治思想精髓[J]中医杂志,2012,53(6):533-536.

[7]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4-96.

(编辑 张大明)

1001-6910(2015)10-0004-02 ·学术探讨·

R512.9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0.02

张淼,助理研究员,博士,1043833307@qq.com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2ZX10005001-005)

2015-01-03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病机艾滋病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 世界艾滋病日》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