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对Barrett 食管的认识

2015-01-23赵长宝乌日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赫依巴达蒙医

赵长宝 乌日娜

(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

Barrett 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1950年由英国心胸外科医生Norman Barrett 首先提出而得名,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具有杯状细胞特征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生或不伴肠化生,其中伴有特殊肠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esophagealadenocareinoma,EA)的癌前病变[1]。根据Barrett 食管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与蒙医的食管纳里病相近。蒙医食管纳里病是由于体内的三根失去平衡,导致司命赫依、上行赫依、下行赫依、主靠巴达干等紊乱失衡所致,也称为纳里巴达干病。依据蒙医书籍中记载,又称“食管阻塞症”“食管管阻塞巴达干”“铁垢巴达干”等[2]。本病为饮食通过食道入胃之路的病变及狭窄之慢性顽固重疾,近年来,Barrett 食管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有关Barrett 食管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均有较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通过发现和分析Barrett 食管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能够在蒙医特色诊治上揭示从反流性食管炎到Barrett 食管,再到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疗效评价、临床治疗新靶位的寻找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文献,重点就Barrett 食管蒙医特色诊治研究。

1 病因

1.1 西医病因:Barrett 食管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尽管有关Barrett 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Barrett 食管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胃食管反流病人中,只有10%发展为Barrett 食管,而90%的患者并不发生变化。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学说,即先天性学说和获得性学说[11]。

1.2 蒙医病因:食管纳里病(Barrett 食管)的发病,蒙医认为长期的情志忧郁,久饮苦涩酽茶,酗酒和吸烟均为发病重要因素。该疾病主要因体内的三根失衡,司命赫依、上行赫依、下行赫依、主靠巴达干的失调紊乱,所导致食道吞咽功能紊乱,食道黏膜收到调火赫依、消化希拉、腐蚀巴达干的影响所致的食道纳里病。食管纳里病是痼疾症,不宜诊治的重病。《蒙医药选编》[5]一书中,对纳里病病灶之形状作如下叙述:“食管阻塞不通畅者,在贲门处赘生疣状物所致。胃俯阻滞不畅者,系在贲门处赘生疣状物所致…此等情况,如果病程迁延日久,则有饮食点滴不进而导致死亡…主要发生于秋春之季,如不及时加以治疗,速则七个月,迟则八个月,部分死亡。…幼婴及壮青年患该病这寥若晨星”[13]。食管纳里病可分为赫依性纳里病、热(希拉)性纳里病、寒(巴达干)性纳里病等。

2 临床表现

2.1 西医临床表现:Barrett 食管的发病年龄自出生1 个月至88 岁均有报告,年龄分布曲线呈双高峰,第一高峰在0~15 岁,另一高峰在48 ~80 岁,但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Barrett 食管的发病多见于男性,病人仅有食管下端的柱状上皮化生,一般无症状,故大多数病人可终生不出现症状。Barrett 食管的症状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发症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及反胃,部分因食管狭窄或癌变出现吞咽困难[10]。

2.2 蒙医临床表现: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只是偶而吞咽较硬食物时,在胸骨后侧部位有不显著的不适感或梗噎感。迁延日久,症状逐渐加重,则出现哽噎,呃逆及嗳气不畅等现象。主要有‘主靠巴达干’紊乱所导致的恶心、食欲不振、胸前后刺痛、烧心、反酸等病征[2][3][4][5]。

3 治疗方法

3.1 西医治疗方法:据报道药物治疗不可逆转已形成的Barrett 食管上皮,进行抗反流手术后认为可使Barrett 食管上皮消退,但有持反对意见者[9]。近有用大剂量抑酸剂加激光切除Barrett 上皮组织,内镜下还可用氩气等离子凝固术(APC)光动力学、热探头及多极点凝术等方法治疗Barrett 上皮[10]。

3.2 蒙医治疗方法:调理司命赫依、上行赫依,提高吞咽功能,改善哽噎感。服用温和药物,调整‘主靠巴达干’紊乱,调理胃火,补益胃火,祛除巴达干的前提下,施以辩证调治。施剂应以查干汤及寒水石十一味散为主,热邪偏盛则可用文都苏-5 味散,查干汤,丁香-6 味散、光明盐-3 味汤、寒水石-6 味散、通嘎拉嘎-5 味散、石榴-4 味散、石榴-5 味散、石榴-8 味散可服用寒水石灰剂[2][3]及按《蒙医药选编》所记载食盐热敷或狼毛热敷,艾灸胸椎第三、第六、第十二穴位,灸胃脘穴位,嘎啦伊里奇穴位,胸部及喉头部位之穴位群[5]。

4 论述

现代医学发现Barrett 食管也不过60 多年而已,但是蒙医对食管纳里病(Barrett 食管)已经有几千年记载,食管纳里病(Barrett 食管)是一种痼疾病,蒙医对此病有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有详细的记载。目前每年Barrett 食管进展为食管恶性肿瘤的相对风险是非Barrett 食管的30 ~125 倍[7]。作为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对于Barrett 食管的研究是一个新热,关于病因学分类及诊断方法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在治疗方面,PPI 抑酸治疗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长期维持服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某些难治性患者的无效性[8],西医仍未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作为蒙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蒙医在Barrett 食管治疗方面独辟蹊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兼治,可以弥补现代医学对难治性Barrett 食管的治疗方案的不足,也能减少长期服用西药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但是目前蒙医临床报道诊断和选例标准过于笼统,疗效判定不统一,不利于本病的准确诊治。如何制定出符合临床实际的辨证分型方法和诊断疗效标准,筛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以加快蒙医药对此病诊疗的现代化进程确是当今蒙医治疗Barrett 食管的一大难点,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究和完善。

[1]房殿春,许国铭,赵晶京.Barrett 食管诊治共识(草案).胃肠病学,2006,11 (1):46 -47.

[2]宇妥·元丹贡布著.特木热校注,龙德格审订.四部医典[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3 :223 -239

[3]策·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7:201—207.

[4]蒙古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医学卷》编辑委员会编.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4:619—620

[5]内蒙古医院中医系编译.蒙医药选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4.12;27 -35

[6]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临床教研组.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6.8:140—151.

[7]汪晓奕.朱凌云胃食管反流病中西治疗的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8.22(4):488 -493.

[8]朱建江.Barrett 食管辩治三法[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24.

[9]沈建冲、朱曙东、叶淑云;Barrett 食管的辩证论治探讨[J].新中医,2013,45(3):12 -14.

[10]冯晓莹.张鹏.胃肠和肝脏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79 -80

[1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第二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1.109

[12]占布拉.蒙医金匮[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5.663 -675

[13]齐太宝.蒙古医学经典丛书-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0;69 -70.

猜你喜欢

赫依巴达蒙医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金玉教授治疗妇赫依症学术思想整理
基于赫依理论的蒙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