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晓霞应用调理脾胃法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2015-01-22李秋芬程晓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纳差水湿胃气

李秋芬程晓霞

程晓霞应用调理脾胃法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李秋芬1、2程晓霞2、3

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调理脾胃法;程晓霞

文献[1]指出,60岁以后每年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减低1%。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继发性因素多,病情复杂,西医治疗手段有限。程晓霞老师是全国第五批名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肾病工作30多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在老年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中除了常规的补肾活血、化瘀泄浊之外,程老师尤重脾胃的调理。

1 重视调理脾胃的理论基础

生理上,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脾胃功能渐趋衰退,以致脾虚难复,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壅积,化生腐浊、水毒。水毒侵及五脏,气血逆乱,五脏俱损。正气不足,则外邪易侵,往往加重病情,正虚邪恋,迁延难愈,甚至急剧进展致不可逆转。临床上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早和最突出的表现常为脾气虚,甚则脾阳虚、运化失司、水谷不化,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导致水饮、痰浊稽留,出现肾病及脾,脾气更虚。不同时期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症状,如贫血、腹胀,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口干,大便干结,夜尿多,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甚则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水肿、少尿等症状,除肾虚症状外,以脾虚证候居多,表现为脾不健运的病理,也为临床上中医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奠定一定的基础。

治疗上,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为脾肾两虚,浊毒内留,治则补益脾肾,攻下泻浊,医者临床上常用补肾药为主,配合大黄泻下及大剂量活血化瘀药治疗,大黄苦寒,补肾药滋腻居多,而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胃纳本就不佳,若一味补益肾气,攻下泄浊,导致脾胃更伤,反致水谷不入,药食难进,变证丛生。反之,若脾胃健运,水谷得化,气血得生;脾主升清,使清气升,浊气降,水湿浊毒得除,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故程老师治疗老年肾功能衰竭尤重调理脾胃。

2 调理脾胃的方法

2.1 调理脾胃 重视脾阴 脾居中土,喜燥恶湿,故调理脾胃多从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着手。程老师认为除上述方法外,尚需重视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脾阴虚证的存在。脾藏营,脾阴是脾脏运化水谷所化生的营血,其性属阴,具有濡润肌肉、助脾阳消磨水谷,输布精华的能力。临床上单独的脾阴虚少见,常伴随脾气虚存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久患多种慢性疾病,脾土真阴受损,加之健脾理气及温补脾阳药物的使用,辛燥耗伤津液,使脾阴不足加重,临床可见不思饮食,纳差呕吐,口唇干燥,肌肤干裂,低热盗汗,大便干燥,形瘦气少,头晕不寐,甚至水肿,舌红少津,脉细软或濡。治宜甘淡。

2.2 顾护胃气 用药轻灵 重视气血 脾居中焦,为气机之枢纽。程老师在临床临证中,用药轻灵量小,旨在轻轻拨动枢纽,使胃气恢复,脾自能主运化,则百病得祛。“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调气复平为要。理气忌刚用柔,勿过辛香温燥;补脾贵在健运,益气以健脾为先,益胃贵在柔润养阴。善用参(太子参、党参)、苓(茯苓、猪苓)、白术、淮山药、米仁、扁豆衣健脾益气;以南北沙参、石斛、麦冬益胃阴;焦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焦香开胃;佛手、绿梅花等理气不伤阴之品。用药平和,轻清灵动,既避免大辛大热伤津耗液,亦避免大苦大寒伤脾败胃。遣方立法灵活,用药配伍精妙,重视气、血之间的关系,补泻结合,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使得人体正气充足,气血生化有源,故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

3 临证验案

例1 杨某某,男,85岁,肾功能不全病史8年。半月前行冠脉造影并支架植入后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后复查血肌酐316μmmol/L(发热前血肌酐160 μmmol/L),转来我处就诊。刻下:呈低热37.5度,腹泻黄水便,日7~8次,伴纳差恶心,每日仅食小米粥2两,恶荤腥,少量咳嗽咳痰,倦怠乏力,无力下地行走,双下肢肌肉瘦减,大便秘结,2日一行,舌质胖苔白腻,中有黄苔,苔上有裂纹,左脉弦涩,右脉弦缓。辨证:脾虚水停,予益气健脾行气化液,方药:太子参30g,麦冬、天冬各10g,五味子6g,米仁30g,当归10g,川芎15g,丹皮10g,黄连3g,茯苓15g,白术、杭白芍、陈皮各10g,扁豆衣6g,桔梗10g,山海螺15g。二诊:体温正常,腹泻已止,但仍乏力、恶心纳差,舌质胖苔白腻,中有黄苔,苔上有裂纹,脉沉缓。上方去黄连、麦冬、天冬、五味子,加半夏9g,蒲公英、炒二芽各15g,杏仁10g。三诊:患者乏力改善,胃纳转佳,大便一日一行,可在搀扶下行走,舌质胖苔薄,脉缓。复查血肌酐170μmmol/L,改方:太子参、黄芪各15g,丹参、怀山药各20g,红枣10g,米仁20g,当归10g,鸡血藤20g,茯苓12g,仙灵脾10g,黄精20g。守方半个月,病大安。

按:老年患者,既往多年肾功能不全病史,年老体虚,脾胃虚弱,加之广谱抗生素使用后更损胃气,使脾胃不能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上逆,则见纳差恶心。脾虚不能健运,肾虚开合失利,水湿浊毒停聚,故见肌酐上升,舌苔胖腻。水湿浊毒停于肠间,分清泌浊失司,故见腹泻。病久伤阴,脾阴不足,故见倦怠乏力,不能行走,下肢肌肉瘦减。证属“脾气虚弱,水湿停聚”,以参苓白术散为君益气健脾,行气化湿,更加黄连止泻止呕,兼清中焦之湿热,患者久泄伤阴,又予太子参、麦冬、天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当归、川芎、丹皮化瘀,总使脾气健旺,化湿行瘀。后期重视调气血,使气旺则血行,脾胃之气得复。

例2 顾某某,女,83岁。既往多年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平素肌酐260+μmmol/L。此次脑梗塞后继发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血肌酐最高升至500+μmmol/L,遂求治于我院。刻下:低热、纳差,口唇干燥,咳嗽,痰少质黏、下肢水肿、失眠心悸,形体消瘦,舌质红苔上有裂纹,脉细涩。目前以脾胃阴虚为主,拟沙参麦冬汤加减,方药如下:生地12g,麦冬、天冬各10g,鱼腥草、丹参各30g,北沙参、杭白芍各10g,炒二芽15g,杏仁10g,柏子仁、酸枣仁各10g,夜交藤30g,冬凌草、赤芍各10g。二诊: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心悸失眠好转,惟纳谷不香,仍有水肿,标证已去,惟余纳差水肿,专司调理脾胃。予炒党参15g,炒竹茹10g,陈皮6g,莪术15g,巴戟天10g,炒二芽各15g,鸡内金6g,茯苓15g,米仁20g,合欢皮10g,夜交藤30g,杭白芍10g,服上方20余剂,诸症调和,复查血肌酐268μmmol/L。

按:患者老年女性,长期患淋证,缠绵不愈,损及脾胃,加之患者年老体虚,肾气不足,脾胃功能衰退,抗生素使用更损伤胃气,导致脾阴不足,故纳差;脾阴虚失之运化,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充养周身,故见形体消瘦;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泛溢下肢,发为水肿;水邪与痰湿结合,瘀阻于体内,故见肌酐升高。方中沙参麦冬汤润肺止咳,复肺胃之阴,鱼腥草、冬凌草清热化痰,杏仁降气化痰,炒二芽焦香开胃健脾,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一边祛除标证(咳嗽咳痰),一边健脾开胃,养脾胃之阴也为调理脾胃功能。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01-2339.

(收稿:2014-09-10 修回:2014-11-03)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肾内科(杭州 310007);3程晓霞名中医继承工作室(杭州 310007)

李秋芬,E-mail:85782306@qq.com

猜你喜欢

纳差水湿胃气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新冠肺炎患者纳差效果评价*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胃气足 活百岁(上)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