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通讯兵》解读莫伊谢延科的绘画艺术

2015-01-19章文浩

艺术百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表现方式绘画风格绘画艺术

章文浩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解读俄罗斯著名油画家莫伊谢延科具有代表性风格的作品《通讯兵》,分析其创作思路、构图特点、表现方式等,并阐述画家的艺术风格的成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扎实的造型能力;写意性的表现方式;画面中的黑白图形意识。莫伊谢延科的绘画艺术的观念、方法对画面的图形构成意识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值得我们在美术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莫伊谢延科;绘画艺术;绘画风格;油画创作;表现方式;图形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提起莫伊谢延科,我们国内许多的青年画家,尤其是学美术的学生们可能对他并不了解,但稍年长些的油画家们对他倒是大多比较熟悉的。上世纪60年代初的苏联时期,他的一幅油画作品《红军来了》随苏联访华美术作品展来我国展出,得到了我国美术界同行们的好评,留下深刻的印象。

莫伊谢延科(1916-1988),出生于白俄罗斯乌瓦洛维奇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农村的生活感受,给他留下了生动而又深刻的印象,也直接影响了他以后的艺术创作。1936年,他考入列宁格勒俄罗斯美术学院,即今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在美院的刻苦学习,使得他具备了扎实的造型能力,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他临近毕业之际,卫国战争爆发了,他和所有的适龄青年一样,放下学业奔赴战场,成为一名正式的红军战士。“二战”结束后,1947年,莫伊谢延科回到列宾美术学院,继续完成学业。经历了卫国战争洗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莫伊谢延科将他的毕业创作题材选择为表现卫国战争中传奇式的英雄多瓦托尔将军。这件作品叙述激扬,感情生动,风格独特,获得了一致好评,显示出年轻的莫伊谢延科的艺术才华。由于毕业作品的成功和学习优异,莫伊谢延科被留校任教。此后他主要主持油画系军事工作室的教学。青年时代的经历几乎影响了莫伊谢延科一生的艺术创作,也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军事题材的创作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先后创作了《第一骑兵队》《红军来了》《同志们》《通讯兵》《甜樱桃》《胜利》等重要作品。我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便从画册上了解并喜欢莫伊谢延科的绘画(尤其是军事画),但一直无缘见到原作,亲眼目睹原作的神采。2010年夏,我随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高级研究班赴俄罗斯艺术考察。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画廊的新馆终于见到了莫伊谢延科的《通讯兵》,色彩沉着浓郁而又响亮,造型简洁生动,笔触奔放老练。在此之前,我了解过一些关于莫伊谢延科创作这件作品的资料,也看过他创作这件作品的一些草图和色彩稿,但看这件作品的印刷品与看原作的感觉相差还是比较大!我在莫伊谢延科的《通讯兵》这里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印刷品印出了它的大的色调和黑白灰关系,但色彩的微妙处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而且印刷品的色彩整体偏暖。我们几位高研班喜爱莫伊谢延科绘画的同学在这件作品前认真观摩了很久并轻声交流心得。值班的俄罗斯大妈很善解人意(馆里不允许拍照),格外允许我们仔细把这张画从整体到局部拍了个够,我也因此能够对这件作品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通讯兵》是莫伊谢延科1966年的作品,作品高170厘米,宽290厘米,布面油画。是莫伊谢延科系列军事题材作品中的一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现的是卫国战争背景下,在紧张、激烈的战斗间隙,两位通讯兵乘着夜幕穿梭于战场上传递消息的英勇形象。整件作品构图饱满、人物造型简洁,动态生动夸张富有张力、笔触洒脱老辣。画面上,一白一灰前后两匹马,(特别是作为主体的前面的那匹白马)横贯整幅画面,大有直冲出画面而去之势。后面的那匹马已然冲出画面了。画家在这里运用了幅外呼应法,有效地将观众的想象空间延伸到画面外,拓展了画面上的战场空间。两位通讯兵身体直往前冲,与军马形成了一个运动感极强的呈箭头状的图形。作为画面主要形象的处于前面位置的骑白马的通讯兵,画家的处理独具匠心:通讯兵的身体、穿军靴的腿、背的步枪,画家使之呈三条斜线状,白马的前后腿因极力、快速地奔跑而伸展得几乎成了直线,且贯穿了画面,马尾也随奔跑的速度向后形成了直线状。在画面的远处,地平线也被处理成斜线。画家将画面形象处理成呈直线、斜线状的目的显然就是尽量加强艺术形象的运动感和速度感。同时,这种速度感也反过来加强、渲染了战场上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为了使通讯兵与白马形成一个整体形而不破坏白马奔跑的速度感,画家将通讯兵的军靴提到马肚的上面并处理得虚些,这个细节处理也显示了画家对画面形象处理的过人之处!

莫伊谢延科《通讯兵》

在画面的形象表现上,莫伊谢延科基本以大笔和大笔触表现。这一方面体现了画家高超的造型能力,同时又很好地加强并表现了军马快速的运动感。在色调和明暗处理上,画家将整个画面的大调子处理成棕黑色,既交代了时间为夜里,又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战场氛围。将主要形象设定为骑白马的通讯兵,与夜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远处在夜色中隐约借着篝火的光依稀看到一群在休息的士兵和战马,这在画面中主体的亮色构成关系上形成了呼应关系。通过画面中的亮和暗的相间对比,虚与实的对比,再加上奔放挥洒的笔触、收放自如的画面节奏,浓郁响亮的色彩,画家将画面表现得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如交响乐一般宏亮壮丽。在全山石先生编著的《莫伊谢延科》画册中,编进了几张画家创作这件作品时的草图。其中有两张草图:一张画了两个通讯骑兵,构图基本有了最终成品的雏形,但马的奔跑姿势比较平缓,缺少了紧张、激烈的速度感和气氛。另一张是单独一个人的通讯兵,马的奔跑的姿态放开了,骑兵的斗篷直直的向后张开,速度有了,但环境、气氛不够。这两张张草图使得我们能够了解画家的创作思路的发展、推敲、演变过程。从草图到成品,有助我们分析、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通过解读莫伊谢延科的《通讯兵》,我对他的绘画艺术特点也逐渐有了一些心得。我将之归纳为:扎实的造型能力;写意性的表现方式;画面中的黑白图形意识。其一,扎实的造型能力。莫伊谢延科的绘画艺术是建立在画家扎实的造型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年轻时美院的学习经历使得他具备了扎实的造型能力。他的很多创作几乎不用模特,而在画布上直接表现,这使得他的作品常常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生动感。莫伊谢延科的绘画题材以军事题材为主,风景、静物都有涉及。这一方面想必是因为在学院任教的缘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画家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无论是以何种题材入画,画家对造型的把握与处理能力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奔腾的马、运动感与透视感强烈的人物、概括的景物等。画家对艺术形象的生动表现体现了画家对人物结构以及在空间中的形体透视的熟练掌握。这样扎实的造型能力加上高超的审美修养使得他能够随心所欲地表现他的想法,这种能力在他同时代的前苏联画家中是尤为突出的。其二,写意性的表现方式。这是莫伊谢延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也是许多中国油画家喜欢他的绘画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写意性并不是我们中国绘画专有的,西方传统绘画中有很多画家也都注重写意性的表现,尤其是西方传统绘画发展到了印象主义阶段,绘画中的书写性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表现。而中国人钟情于写意性的审美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和欣赏有写意性特点的西方绘画。莫伊谢延科绘画的写意性通过他简洁的造型、轻松自由的笔触、沉着而又绚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炉火纯青的技法,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写意性的表现方式给了画家更适合他的的想象、夸张的自由空间。其三,画面中的黑白图形意识。画面中的黑白图形意识是莫伊谢延科架构画面的重要基础,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的。莫伊谢延科的创作手法不断从纪实、叙事的手法,逐渐转向寓意、联想、象征的表现,他后期的作品倾向哲理性和随意性,但贯穿其作品发展的始终,被画家作为重要手段的是他画面中对黑白图形构成的运用。我们可以从画家的一系列创作手稿中领略其对创作的严谨态度和苦心经营。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画家作品的黑白关系的分析,看出画家将作品先在小稿中以平面的、抽象性的,有时仅以极简的点线面的形式寻找创作画面的结构关系。由于这样的意识贯穿他的创作过程,也使得莫伊谢延科的创作既自由又严谨有法度。笔者从事油画艺术的创作和教学多年,觉得这基本代表了莫伊谢延科的艺术特点,同时,这些对我们的创作和教学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扎实的造型能力是美术学院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绘画的写意性是我们中国油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探索和实践的一条值得拓展的道路;画家创作中对画面自觉的黑白图形意识则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我们的美术教学和艺术创作中,客观地分析、研究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的发展和成因,研究其创作观念与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善于学习与借鉴,秉持传承与创新的学术宗旨,对我们的创作和教学以及美术的发展都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责任编辑:贾明哲)

猜你喜欢

表现方式绘画风格绘画艺术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大圣归来》东方美学的表达维度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油画中的轮廓线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