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2015-01-17李向东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

摘 要:在各种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最为关键。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诸多局限,有待整合。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途径为:树立“大思政”意识;完善主力军结构;发挥主客体优势,以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整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24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全方位展开迫切要求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以多种资源的整合来消弭单一资源的局限,不仅关乎思政教育资源自身的开发利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学者对此已有较多的论述[1][2][3],这里仅就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问题做以考察。

有人将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概括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三类,显然不能涵盖人力资源的全部,其行文中又忽略了大学生这个思政教育的最关键部分[4]。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应包括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两部分,其中,校外资源主要指能够为高校提供思政教育的人员与组织,如地方名流、各类英模、学生家长及相关的专业社团组织等;校内资源主要包括从事与思政教育有关的人员及组织,如思政教育管理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等,此外,各专业课教师亦应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

一、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众多高校在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方面都在做积极尝试,但多限于物质资源、精神资源等的开发整合方面,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又局限于教师队伍方面,还缺乏“大思政”视域下的全局意识。

(一)校外思政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各高校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其校外人力资源多寡不一,文化发达区域的名人名家较多,甘愿为高校思政教育做出奉献的资源较为丰富,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开发相对便利的校外人力资源,将那些广为人知的英模人物、励志典范、社会名流和交往便利的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专业社团组织的主要負责人等聘为校外兼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从实践来看,许多高校做得还不够,校外兼职辅导员队伍普遍很小,即使聘请了一部分这类人才,真正起到作用的也不多,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在资源利用率方面,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一是兼职辅导员到校讲课,一场报告的受益人数毕竟有限,而校方能够给他们的课时也很有限;二是同城高校间的协作不够,使得兼职辅导员精心准备的报告只能在特定的小范围进行,不能在校际产生共享效应。这种资源的浪费不但增加了兼职辅导员们的工作压力,而且有可能因此降低他们的从教积极性。三是与校外相关的专业社团组织的联系不够。

(二)校内思政教师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直接隶属于校党委,其师资队伍主要包括校党委及其宣传、组织等部门及教务、团委、学工等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和部分党政干部三大类。从队伍组成看,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型”师资力量占主要部分,这是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从组织机构看,许多高校都组建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但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够、教师之间、各部门与任课教师之间沟通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思政教育实际上仍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各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许多专业课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并没有担当起育人的责任,教书育人本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任课教师有学科专业之别,各学科育人的任务没有差别,教育学生做到“又红又专”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

(三)校内学生资源的利用状况

高校思政教育可供利用的学生资源主要包括个体学生和学生社团组织两部分。大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受益者,他们理应成为思政教育最主要的参与者,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保证思政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本能追求,都可能成为思政教育的典型个案,主要看各高校如何发掘和利用这种资源,尤其在典型人物的推介力度与方法上,高校应着力加强和改善;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发挥个体优势的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思想道德水平和组织纪律观念得到提升。当前,众多高校都比较注重社团组织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活动开展和业务指导方面,缺乏较为有效的沟通机制,社团间的交流不够,社团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不够充分[5],此外,社团组织的专业性和其活动的空间局限性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思政教育功能的提升。

二、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路径

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活动,因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的整合与教育目的的实现关系密切。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大思政”意识

“构建大思政体系对贯彻落实党的育人宗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树立“大思政”意识,要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思政教育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尤其是在校内外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上,在人员调配、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要予以优先和强化。从管理层面讲,它不仅涉及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保障等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转变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坚守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者的一种考验。

(二)完善主力军结构

整合思政教育人力资源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高校师资队伍的整合与优化,因为他们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1.校外兼职辅导员队伍的整合。一是要大力发展兼职辅导员队伍,努力打造一批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励志性强、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大学生进行大规模、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二是要加强同城高校间的合作,除互派教师进行授课学习外,应建立公共兼职辅导员队伍,既有利于队伍的壮大,形成规模效应,又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减轻他们备课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从教热情和积极性。

2.校内师资队伍的整合。一是校级管理看,为便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可考虑让相关部门间的负责人相互兼职,这样既有利于信息的互通,也有利于资源的调动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如思政部主任可兼任宣传部副部长、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等职,思政部副主任可兼任团委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等职。二是思政课专任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兼任院系辅导员,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可承担思政课有关课程及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两支队伍在角色和工作职能上的相互转化”[6]。三是各院系辅导员、党政干部应作为各院系思政教育的责任主体,负责本院系学生的教育工作,各专业课教师也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协助做好育人工作,以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局面。

(三)发挥主客体优势

1.教育者的优势整合。一是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从理论上把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动态,为大学生提供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思政课专任教师之间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改活动,在相近学科之间进行教改尝试,既可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如“纲要”课与“概论”课即可加以整合,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三是通过第二课堂(如我校的“道德讲堂”),集聚全校最优质的教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别开生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四是“双高型”思政教师队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思路,引导他们做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2.大学生的优势整合。大学生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每个学生都渴望着积极进步,都有可能成为思政教育的典型个案,各高校要善于发现和发掘这类素材,树立榜样,营造氛围。我校2012级学生江雨佳同学热心公益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先后被评选为“最美大学生”、“最美浙江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在其感召下,我校成立的雨佳爱心服务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富教育意义。类似人物和事迹各高校都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大力宣传,以产生示范效应。先进事迹并不是没有,而是缺少发现典型的眼睛。

3.学生社团组织的优势整合。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起来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锻炼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这种资源的整合,一是校内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协作,对不同的社团组织要加强引导,通过活动促进社团间的交流,着力打造社团品牌,并通过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可以在校级层面开展区域内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社团组织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与联络,让社团组织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了解社会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要注重社团自身的资源整合,优化社团内部结构,以实现有限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来临,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须应对的课题。在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同时,如何对其进行优化与整合,显然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整合更为关键。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必须树立“大思政”意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华洲.思想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其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开发与利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4]刘欣颖,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J].广西教育,2010(5):23-24.

[5]史洪存,等.高校大学生社团资源整合发展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132-133.

[6]叶锦文.构建校本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1-14.

收稿日期:2014-12-3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规划项目:“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资源整合研究”(2014-MGH-026);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2014]-JKGHC-0117)

作者簡介:李向东(1969-),男,河南南召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思政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1+1”微群阅读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