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延展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2015-01-17牛杰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环境影响新时代

摘 要: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需要当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相统一与协调适应,才会使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下发挥其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才会真正使得其延展性存续并拓展。下面就其环境影响的问题做以评价分析。

关键词:延安精神;新时代;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211-02

延安精神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在提出与重新提出,并加以发扬与传承的过程中,必定有其现实的需要与意义!要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势必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相适应,因此,我借用物理学中的名词概念来阐述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中的发展以及遇到的相关问题的探究,希望能找到一些弘扬与发展延安精神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与途径。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需要当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相统一与协调适应,才会使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下发挥其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才会真正使得其延展性存续并拓展。下面就其环境影响的问题做以评价分析:

一、政治环境的变化呼吁延安精神的大力弘扬

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启动政治改革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经历了经济建设的奇迹之后,关于政治改革的大辩论早已悄然拉开帷幕,在这个时代,改革无疑是最大的特点,这既是对执政者又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考验,它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前进。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之后,现在及将来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更为突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其注意力将逐渐转移到更高一层次的需求上来,而这一需求包括要求更广泛地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公民自发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人大代表事件、微博问政事件以及媒体报道空间的逐步增大,都是这一要求的现实表现,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人越来越热心地参与到社会的治理及对官员的监督当中。

近些年来我们对社会的观察发现,当前民众的不满情绪往往集中于经济利益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民众没有对政治利益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民众的不满非常有可能由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转移至对政治利益的追求上,这将给政府的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正在探讨的问题则在于改革的方式与方向上,我们很清楚改革将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有益的变化,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首先是改革的阻力依然十分強大,既得利益集团唯恐改革会危及其自身利益,因此他们会对改革进行百般阻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阻碍改革的进行,改革者需要下决心不受这些集团的影响;其次是对改革方向的争论,必须按照稳妥的渐进式的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前进;另外一个问题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有可能面临着反复进行、反复试验的状况,这需要政府乃至社会的耐心,容许在改革的过程中犯错误。对于我国来说,没有可供借鉴的案例,因此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进行探索与试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勇气来承担试验失败的结果,改革带来的阵痛有可能是巨大的,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就一定要进行下去,否则我们为改革做出的各种努力将会前功尽弃。政治改革将影响到政治的稳定性,而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来维护它自身的稳定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改革的目的也就是要建立这么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

在建立这套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戒骄戒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而这正好与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实质相吻合。第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当前的政治环境对于延安精神的弘扬与继承应该是有其切实的深层次根源的。

二、经济环境的暴风骤雨需要延安精神的“软着陆”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凸显了很多的问题,也出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很多瓶颈,如何在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不确定因素纵深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中国的较快发展速度,逐渐消除经济泡沫,在全球经济的暴风骤雨般的变化与影响下实现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而经过很多案例的分析,中国提出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寻求一种节约原始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经济增长道路,已经初显成效。循环经济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济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相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而这又恰好与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一脉相承,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就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中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经过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因此,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延安精神的调节才能真正激发其经济的内生动力。

三、延安精神需要找到与当前文化环境的契合点,才能有着力点发挥其导向性功能

我国的文化环境大致包含四个部分:社会结构、语言、教育和宗教。今天,我主要分析的是文化环境中主流价值观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当前社会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背离、不能传播正能量的社会现象,这些归其原因,还是与我们缺乏信仰、缺乏对传统文化中精华的继承与发扬有很大关系。我们要理性对待这些问题,深层分析,既要看到它们折射出的问题,还需我们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出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正视,不改正。一些年轻人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延安精神等这些看似比较旧的话题就有天然的抵触与反感,但其实还是与我们文化环境中的制度设计出现的弊端有很大关系,与我们学习浅尝辄止、肤浅敷衍有一定关系。延安精神要求我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与当前形势下我们所培养与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也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理论指导;其中所发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时也恰与习总书记当前对全体党员加强廉洁自律、扎实作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相一致。

因此,要在实际上正在增长的错误价值观与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博弈中,真正找到舆论制高点,坚守传统宣传阵地,掌握和占领新型宣传媒介,抓好基础教育和高校教育、拓展全民道德教育等一系列手段与方式,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用延安整风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N].人民日报,2013-08-19.

[5][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牛杰(1982-),女,甘肃张掖人,基础部党支部书记,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环境影响新时代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