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

2015-01-17李珊杨仁斌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培育大学生

李珊 杨仁斌

摘 要:本文以农业院校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探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农业院校应如何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使其成长为顺应时代要求,有担当,懂环保,践行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大学生;农业高校;生态文明;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222-03

第38届联合国大会委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报告成为了人类构建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国际可持续科学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重要实践[1]。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将生态文明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积极探讨的热门话题。高校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高校新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的一个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笔者深入各年级专业进行了广泛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普遍较低,即使是生态环境类及相关专业学生,对生态文明的了解也比较肤浅。农业院校有必要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机制,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使其能肩负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历史责任,共建人类美好的未来。

一、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意识释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共十七大首次从政治层面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来讨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位一体”,并探讨了生态文明观念的国际意义。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生态文明,是由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文明行为构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健康的生态文明认识,通过对生态问题的理性认识,达到对生态与人类发展关系的深刻领悟与把握,并由此形成人们对待生态的普遍观念与基本理念。只有对生态问题有明确和合理的认识,才能在处理生态问题上有积极和科学的行为,才有可能形成整个人类社会生态文明。

二、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湖南农业大学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03年,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农科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农业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省属重点高校、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2012年进入本科一批招生。以2014年为例,湖南农业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共4 037人,55%左右的学生为农村生源。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毕业生共有女生2 004人,占总人数的49.64%,男生2 033,占总人数的50.36%;从毕业生生源地分布看,湖南籍生源达3 64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2.16%;非湖南籍生源1 40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7.84%;农科类本专科毕业生共90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2.32%。2014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的就业行业分布排第一的是农林牧渔业,占14.14%,湖南农业大学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中,选择在湖南地区就业的比例最高,达60.29%。

(二)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

笔者向湖南农业大学四个年级本科学生发放《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4份,有效回收率93%。调查对象有涉农专业(烟草、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园艺、茶学、园林、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农学等专业)学生187人,生态学及其相关专业(生物安全、生物信息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等专业)学生94人,其他专业463人;其中男生337名,占比45.30%,女生407名,占比54.70;大一333名,大二188名,大三126名,大四97名。

(三)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态度、对环保公益活动的参与度等问题展开。共编制23个题目,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水平。调查问卷共18个单选题,4个多选题,一个问答题。有效问卷录入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和数据处理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所有分析均以统计结果为依据。

1.大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信息的渠道。经调查,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课堂学习等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信息,学校开展的一些宣传活动、学术报告、社团活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图1)。

2.大学生对环境保护方面信息的态度及其与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相关性。63%的学生很关注环境保护相关内容,但仍有26%的学生持事不关己的态度,只要自己不受害就没有关系(表1)。利用SPSS軟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出,对媒体上的报道很敏感很关注的学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也更愿意参与到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来(表2)。

在问及是否会关注并参与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爱心宿舍”等相关公益环保活动时,心理上支持者占了绝大多数,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关注环保活动,参与环保活动是有意义的。但是当问及是否参加过学校已经开展的公益环保活动时,选“是”的学生明显减少(表3),说明在意识跟积极行动之间有差距。理性的人都有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倾向,在暂时看不到校园公益环保活动对自己的益处时,很多同学选择了观望。

3.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对比。笔者以“您是否把自己和别人留在教室座位的垃圾随身带走”和“如果您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您会在工作中向农民宣传生态文明吗?”两个小题为例,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行为进行了比较(表4)。由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小题选择A的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比例下降了,选择B的学生除了大一学生略低,其他年级比例相当,选择C的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比例逐渐提高了。第二小题选择A的大一新生比大四学生高出10%。这说明,大一的学生比大四的学生自律意识更强,更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更愿意擔当。为什么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反而下降了?

4.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对比。笔者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参与意愿及参与度进行了对比(表5、表6),在2014年的植树活动中,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比例。但是当被问及是否会关注环保志愿者微信号时,男生比例又明显低于女生比例。

三、农业院校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模式的构建

通过问卷调查,既了解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又在调研的过程中推广了生态文明理念。如何利用大学四年,在大学生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农业院校大学生在肩负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同时,因为工作面着力“三农”,对农业资源环境有着莫大的影响,农业院校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机制。

(一)完善长效培育模式,纳入素质拓展考核

2011年,湖南农业大学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低年级)+专业教育(高年级)+素质拓展(四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可纳入“求善”项目中。通过分年级设立活动主题,在完善考核后,每学年设置学分,大学四年下来如果全程参与了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素质拓展活动,可获得一定学分。如大一刚入校时,可在入学教育环节设置生态文明主题班会,进行校园环境简介、大学生如何践行环境保护讨论会等活动;大二、大三可发动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主题活动;大四实习及临近毕业季,可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宣讲会,将生态文明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同时,学校应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如《学生宿舍(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公寓)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定中强调保护校园环境要则。制度的建立,具有引导明理,规范行为的作用。在生态文明意识内化的过程中,一旦在大学生中形成了社会公认的生态文明道德标准,并据以调节好自己的行为,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影响身边的人,形成良性生态文明氛围。

(二)组建学生干部组织,督导生态文明行为

高校应积极组建大学生文明督导学生干部组织,积极倡导文明修行,将生态文明理念推广到每位学生心中。通过评奖评优和通报批评等方式,敦促大学生从大一起建立牢固的生态文明信念,让维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习惯。在积极组建文明督导学生干部组织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发展。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由行政指导老师和专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专业指导老师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专业水平,指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以致用。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在保护母亲河——浏阳河、湘江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志愿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环保主题特色,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为在校学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加行为

1.搭建校内外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平台,倡导校园环保公益新风尚。湖南农业大学自2010年起,每年均开展“两型校园建设之低碳文化推广月活动”,将专题报告会、低碳环保DIY创意大赛、“留住一桶水”在行动、低碳寝室评比、两型校园建设宣传、“低碳卫士”志愿者行动等板块的活动深入推广到每位学生的眼前。在倡导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注意节约水电,营造不铺张浪费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氛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宣传、普及低碳生活方式和节水节电意识的同时为学生搭建起展示新颖环保创意、倡导绿色新生活的载体,达到全方位增强大学生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目的。

2.在搭建好校内外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平台的同时,构建新媒体信息平台同样值得重视。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愿意关注生态环境方面内容,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越来越少,网络、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在学生中成为了很大的信息传送媒介。利用学生在线微信公众应用平台、环保公益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信息平台推送,能更好地将环保知识、公益活动等及时传达到学生当中去。

(四)依托专业知识,培育责任意识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被问及“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你回在工作中主动向农民宣传环保知识吗?”时,73%的受访学生肯定地回答“会”,19%的学生回答“如果领导没有安排不会主动宣传”,还有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亟待农业从业人员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农业院校具有涉农及生态专业方面理论、人才、科技、教师等诸多资源优势,农业院校毕业生可在从事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积极在工作中主动学习农业生态学知识,推广环保知识,主动宣传普及。农业院校大学生是未来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也有很多有机会成为未来农业政策的制定者,如果在不熟悉农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情况下订立制度,会起反作用。正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王大学所说,“比起制度影响下群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影响可谓小巫见大巫”,美国、苏联等国家因国家政策导致环境问题的现象,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产生了触目惊心的恶果。我国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计划、三峡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在产生一定效益的同时,带来了很大的灾害和损失。

农业院校只有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模式,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才能培养出有建设生态文明责任心,且依托专业,有决断力、有执行力的明日中坚,才能为我国三农的良性发展贡献知识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白杨,黄宇驰,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31(20):6295-6304.

[2]王如松.生态整合与文明发展[J].生态学报,2013,33(1):1-11.

[3]黄香.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刘铮.生态文明意识培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6]周晓明,田云,等.大学生专业社团长期发展模式初步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7]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8]王大学.生态做证:当科学听命于政治[J].国家人文地理,2008(2).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李珊(1982-),女,湖南长沙人,讲师,本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培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