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

2015-01-17周晓宇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23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

周晓宇

[摘   要] MOOC兴起并迅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知识获取渠道,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MOOC具有提供完整的学习支持,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程,创设社交化的学习环境等特点,有效利用这些特点,能够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搭建师生自成长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MOO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

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近年来兴起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网络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知识获取渠道,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迅速获得社会的关注和青睐,并掀起了一场MOOC热。目前MOOC资源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领域MOOC资源较少,但是MOOC理念和课程模式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正日益强劲。

一、MOOC发展现状

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和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于2008年首先提出了MOOC这一概念,但是2012年之前,MOOC并不为人所熟知。2012年起,MOOC热潮席卷全球,基于MOOC模式的教育联盟不断出现,仅一年时间MOOC注册用户已达数百万,可见其发展之迅速,影响之广泛。

1.国际MOOC发展现状

世界知名高校纷纷投身于MOOC建设,或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MOOC平台,或积极加入MOOC联盟,提供课程资源,在促进资源共享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斯坦福大学于2012 年 2 月创办了Udacity。其课程一部分由教师自行设计,一部分与谷歌、微软等公司共同设计。课程突出交互性、参与性,体现了基于项目练习的做中学,基于微视频学习的寓教于乐和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等理念[1]。

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于2012 年 4 月联合创办了Coursera,目前加盟学校已发展到84 所。其课程组织形式包括授课视频、在线测试和线上线下讨论等[2]。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5月联合创办了edX,目前加盟学校已发展到28所。它以交互式学习设计为特色,支持自定步调的学习、在线讨论、协作学习,提供及时评价、在线实验室和学习交流平台等服务[3]。

此外,英国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巴西的Veduca等也都相继成为MOOC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2.国内MOOC发展现状

我国学校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下,也纷纷启动了立足本土的MOOC计划。

2013年3月初北京大学决定启动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100门网络开放课程,不仅提供全套教学资源,而且提供完整的网上学习经历。2013年8月2日北京大学与edX签约,2013年9月23日四门课程在edX上线。2013年9月8日北京大学与Courseras签署合作协议,2013年9月30日三门课程在Courseras上线[4]。

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宣布加盟edX,8月10日两门课程在edX开课。10月10日清华大学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加盟,学生通过注册登录可自由选课、听课和社区讨论,系统会根据听课进度给出练习题目及评分。

2012年9月,北京市启动北京数字学校项目,打造供全市中小学师生和广大市民共享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免费提供数字化名师课程资源,建有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微课程征集与评选、我的空间等多个栏目,集成网络“教”、“学”、“资源”于一体,与MOOC理念不谋而合。

二、MOOC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模式,MOOC既具有传统网络课程共享性、支持随时随地学习等特点,也具有自身的新特点,也正是这些新特点,使得MOOC在众多网络课程模式中脱颖而出。

1.提供完整的学习支持

传统的网络课程以提供教师授课录像为主,有的辅以教学大纲、讲义、课件、习题等资源,但其本质上是提供教学资源,较少关心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资源以及学习的效果。MOOC在免费提供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习路径导航,关注资源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为学生学习全过程提供支持。MOOC不是讲座或教学片断,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有开课时间,也有结课时间,授课教师根据学习过程以周为单位发布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其间授课教师或授课团队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视频中嵌入测试题,课后有单元测验,通过系统评判或同伴互评的方式反馈结果,授课教师既可以根据反馈结果对共性问题给予统一指导,也可以就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反馈。

传统的网络课程模式下,不同的学生观看同样的视频课程,学习过程没有教师辅助,缺少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效果更多地依赖于学生自身的能力。MOOC模式下,授课教师或授课团队给予全程的指导,学习过程更接近于现实课堂,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MOOC学习效果正在获得认可,学生完成全部学习后可以获得一份《结业证明》,一些学校正在考虑完成相关课程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美国教育理事会已同意为Coursera的5门MOOC课程给予学分。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5%的受访教授认为成功通过MOOC课程的学生值得兑换学分[5]。

2.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程

与传统的视频课程按课时提供连续的40~50分钟的视频不同,MOOC每节课由多个5~15分钟甚至更短小的授课视频组成,每个视频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或分析一个概念,或讲解一个原理,或讨论一个话题,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分解为相对完整的多段视频,每段视频后还会辅以习题、测验等学习资源,形成微课程。

这种以短小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撑的微课程灵活自由,便于学习,有着独特的优势[6]。由于微课程时间短,内容相对独立,更有利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学生既可以利用集中时间进行连续学习,也可以利用分散的时间进行碎片学习,提高了知识传输效率和学习效率。由于微课程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针对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课程顺序进行线性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针对某些问题进行非线性学习,甚至针对一个问题多次学习,直到领会,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程虽然短小,但是同样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微课程时间短、内容集中,更需要字斟句酌,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传递信息。

3.创设社交化的学习环境

传统网络学习模式下,学生主要通过观看视频、课件等资源单向获取知识,缺少交流互动。现实课堂模式下,虽然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强调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交流互动受到限制。MOOC关注师生交流,课程上线并不意味着授课教师工作的结束,而是新工作的开始,课程上线后,授课教师和授课团队每周会利用5~8小时在MOOC上维护论坛,回复学生的共性问题,发布学习指导,参与讨论,确保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MOOC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在线实验室、在线讨论小组、个人学习中心、班级学习空间、学习论坛等为学生创设了社交化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交流时间上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学习见解,探讨学习困惑,交流学习心得,并可能获得及时的回复和反馈。从交流广度上看,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乃至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经历,思考问题的角度各异,交流过程中很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交流深度上看,学生可以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形成交流互助群体,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真正实现合作式学习。从交流意愿上看,学生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加讨论,不是被动交流,而是主动交流,这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基础教育中开发和应用MOOC

MOOC不是对当前以校园和传统课堂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的取代,而是延伸和发展。MOOC理念应用于基础教育,将为基础教育改革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1.新的资源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目前,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多是强调机会公平,即学生具有平等的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但是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是结果公平,即真正获得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共享程度。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着差异的情况下,依托信息技术能够将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快速便捷地传递给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较快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实现结果公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当前,以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广大教师和社会各方参与提供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借鉴MOOC理念,加强资源建设的应用导向,为师生提供新的资源供给途径,保证教育资源的优质实用。

优质MOOC资源开发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在呈现形式上应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组织方式上应包括资源库、专题网站、交流工具等多种平台,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堂结构上,应该体现教师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信息加工,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自觉参与情感体验。

可以开发基础课程类MOOC资源。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一个学科、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整体开发MOOC,在学生现实课堂学习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破地域边界、学校边界,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此外,可以发动更多的教师,形成形式多样的MOOC团队,共同开发和维护MOOC。

可以开发高中选修模块MOOC资源。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由于师资力量、选修学生数等因素的制约,每一所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开设所有的选修模块,学校一般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当地实际和学生兴趣等因素开设若干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而选修部分的每一个选修模块都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学生也有选修的积极意愿,没有开设的选修课程可能成为学生的“损失”。为此,可以开设高中选修模块为内容的MOOC,学生通过跨校选修、跨地区选修等形式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有效整合师资力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开发拓展类MOOC资源。这类课程资源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研究领域,开设各种拓展类MOOC,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主学习,尽情发挥。这种形式类似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由于通过网络向学生开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积极性将更强,交流范围更加广泛,受益学生更多。

2.新的成长环境——搭建师生自成长平台

信息技术为学生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泛在学习成为信息时代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考虑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为避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这个学段的泛在学习应该弱化“随时随地”,而突出“随需”,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考虑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时间,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优化成长环境,实现更多的学生在名师“身边”成长。授课教师可以提供合作型、探究型的课程资源,开设网上论坛,建立线下合作小组,通过线上、线下合作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全方位参与课程学习;也可以将学生身边的教师纳入授课团队,通过他们为学生提供全程学习支持,实现网络虚拟环境学习与现实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

MOOC学习对于生成性资源的创造与积累也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MOOC学生众多、背景各异、交流广泛,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能够产生许多鲜活的新认识、新体验、新感悟,这是教师无法预设和预见的,在传统课堂上可能稍纵即逝,而通过信息化手段则可以完整的记录和积累。这些生成性资源本身就可以支持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内化知识,准确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体验,不是预想的,而是真实的。将这些生成性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能够提升课程资源的内在品质,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MOOC使学生受益,也为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的一项调查显示,34%的受访教师表示他们开设MOOC的动机是帮助自己改善课堂教学[7]。MOOC通过网络开放,学生的选课数和完成率是对课程质量最有力的评价,整个教学环节必须精雕细琢、环环相扣,来不得半点马虎,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为MOOC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更快。同时,MOOC能够通过网络广泛收集教学意见,Udacity、Coursera和edX等平台还专门设立了数据分析系统,跟踪分析学生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获得的意见和数据,改进和完善教学,提高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水平。

课程改革背景下,有的教师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却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教师希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却不知如何实现,而公认的优质MOOC资源可以为这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借鉴;其次是迁移,理解优质MOOC资源的教学理念,举一反三,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使用MOOC中的教学方式;最后是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从MOOC中学习的方法,创造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实现“源于MOOC,高于MOOC”。

3.新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必须紧紧抓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这个中心[8]。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同化或顺应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 强调教师成为这一过程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控制学习进程、建构学习目标[9]。从这个意义上说,MOOC对于基础教育的影响,不应该仅仅是改善教学环境或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MOOC,要充分发挥MOOC微课程的优势,将其作为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和支持学生自主探究的资源载体,充分发挥MOOC社交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将其作为合作学习的交流工具和情感内化的体验平台。在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即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10]。在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学者提出的要点与策略[11],包括设定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知识建构的主题或问题实现内容的重组,运用主导策略、支架策略、建模策略、反思策略、元认知策略等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在评价中关注元认知的发展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广泛,学习途径多样,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机会更加均等,从而真正出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重塑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才成为可能,但也因此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走在学生前面,不被学生“问倒”成为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四、对MOOC的反思

毫无疑问,MOOC正对教育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基础教育而言,它的影响是双重的,运用得当,能够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利契机,反之则可能带来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避免几种错误倾向。

一是要避免用MOOC代替现实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即使最优秀教师的远程教学也无法在三维目标上完全实现普通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此外,现实课堂中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切不可成为视频播放员。

二是要避免重形式轻效果。利用MOOC促进教育教学不能过分重形式、求新颖、图热闹,看似运用了热门的教育技术,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却忽视了课堂的实际效果,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浅层的感官感受,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内化和能力提高,务求收到实效。

三是要避免因MOOC增加学生负担。MOOC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和资源,但是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学习意愿,避免MOOC成为学生新的课后作业,更不能与考试评价挂钩,否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南辕北辙。

技术改变生活,MOOC影响教育,如何发挥MOOC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持续关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2][3]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4]北京大学. 北大开放课程大事记[DB/OL]. http://mooc.pku.edu.cn/intro/03.html.

[5][7]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Minds Behind the MOOCs [DB/OL]. http://chronicle.com/article/The-Professors-Behind-the-MOOC/137905/#id=overview

[6]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8]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9]宋美臻. 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7):43-45,51.

[10]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11]杜娟,李兆君,郭丽文. 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4-20.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