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学习体验 提升思维活力

2015-01-14马熙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营造氛围体验

马熙君

[摘 要]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和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 营造氛围 体验 思考 认知冲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42

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是生成的灵动、智能的发展、思维的启迪、体验的丰富。因此,教师应科学地实施互动策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一、营造氛围,促进思考中的体验

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充分利用和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材料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历程。

出示海报:

海     报

本周四下午3∶00少先队大队部将举行“中国梦,我的理想”知识竞赛。参赛要求:每中队选派一名队员参加,男女不限。

星海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15年4月

师:六(6)班同学为了这次比赛能取得好的名次,在班级中进行了初选,下面是三个成绩最好的选手的表现。

师: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如果你是班级中的一员,你会推荐谁去比赛呢?理由是什么?

生1:我推荐周林峰去参加比赛,因为他答对了43道题,是最多的。

生2:不对!你看,他们三个人的答题总数并不是一样多的。

生3:是的。只看答对多少题,根本不能反映出每个人的真实水平。

师:是啊!那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

生4:可以看谁错误的答题数最少,再决定由谁代表班级参赛。

师:又是一个新的角度,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生5:我想这也不对。如果让我去答题,我只答一题,而且答错了,可我错误的答题数是一题,最少,那我就代表班级去比赛,这样好像很不合理。

师:很好!看来,这种方法也行不通,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6:我们可以算出答对的题数是总题数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决定谁去參加比赛。

师:你们认为这样合理吗?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

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又能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在比较的体验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深刻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把有效的学习资源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数学素养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把握冲突,激活讨论中的体验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控教学进程,科学地营造认知冲突、学习冲突、经验冲突,诱使学生去讨论、去研究,从而实现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的练习环节时,为深化学生的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一组辨析思考题:“(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2)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是其中圆锥体积的4倍;(3)把一个圆柱积木削成最大的圆锥体,就会削去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题(1)的判断较为准确,而对题(2)和题(3)颇有争议。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没有立即给予评价,而是利用学生的冲突再次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师: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结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

生1:我认为题(3)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指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关系。

生2:我认为这一题是对的。你看,不是说削成最大的圆锥吗?圆锥最大的时候,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一定是一样的,高也是一样的,这时就是等底等高了,因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所以削去的是圆柱的三分之二。

师:听完这样的议论,你有什么理解呢?

生3:我认为这题是对的,同时告诉我们,把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它们的底面积和高都是一样的。

生4:通过刚才大家的议论,我发现自己对题(2)的判断要修改了,这题应该是对的,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所以体积和就是圆锥的4倍了。

……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准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冲突,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历练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那些似是而非的疑点、难点,巧妙地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研讨和思辨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正确、有效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促发互动,引领操作中的体验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思想交互、情感交融的乐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师生、生生的多层次互动,在互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教育目的。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设计三个互动活动。

互动(1):师让学生认读基本分数,并提问“你认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分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操作环节打下理解的基础。]

互动(2):组织操作实践活动,让每一组学生都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如涂出一个圆片的1 / 2、分得4个苹果的1 / 2、获得一杯水的1 / 2等。同时,教师不断地加以提问,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

[分析:通过自主实践和学习讨论,使学生明白1 / 2的本质意义,从而初步感知到“1”的存在,理解了分数构成的基本原理。同时,教师设计更多的观察和思考的活动,使学生能精准地把握“1”的组成,深化分数意义的建构。]

互动(3):通过问题,继续深化学生的理解。

师:如果我们班这学期有1 / 3的同学住校,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班有45人,应该怎么分组?这个住校的人数是多少呢?整体“1”又是多少呢?谁能操作一下电脑,把住校的学生表示出来呢?(一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析:用电脑演示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整体“1”并不代表一个同学,可以是一个班的同学。因为将全班同学平均分成3组,每组15人,所以一个班人数的1 / 3正好是15人。由于所举的例子与学生自己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探究。]

由上可见,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在学习探索的最前沿,并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实践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交流、去讨论,不断加深他们对知识探究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营造氛围体验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让语言思维向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