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式组织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2015-01-12郑柏勤朱惠洪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影响

郑柏勤+朱惠洪

摘 要:本文论述了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组织的特点、非正式组织对班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以及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班级管理;影响

学校班级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群体,他们三五成群,交往频繁,志趣相投,关系融洽,往往一起行动。此即非正式组织,也称自然群体,它是相对于班委会、团支部或其它活动小组等有意识协调的正式组织而言,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在个人相互接触中无意识地自然形成的,以感情、习惯、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未经人为设计和正式规定的松散群体。非正式组织在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对正式组织的活动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班级中尤为明显。

一、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关系的情感性

学生非正式组织是以满足个人心理需求为目标,以相互之间的情感为纽带,不具有功利色彩。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而非正式组织主要是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成员之间以讲信用、讲义气为最高信条,有很强的凝聚力,表现出行为的高度一致性。学生非正式组织一旦形成,就很难解体。

2.共同的倾向性

学生非正式组织既然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因此在态度上、行为上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成员之间交往频繁、密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常常集群行动,相互之间信息交流畅通且灵敏快捷,交流内容无所不包,常常表现出明显的自卫性、排外性。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尤其是批评学生时,往往由于所谓的“微波效应”造成大多数学生的不满,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落实。

3.核心人物自然形成

学生非正式组织中具有完全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这些核心人物可能是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突出的能力,比如身体强壮,爱扶弱惩强充当保护者,或者拳头硬打架狠,或者成绩特别好,或者体育运动能力突出,甚至比同龄学生成熟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从而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学生非正式组织中威信高、影响大,成员对他们几乎是言听计从。值得注意的是,品学兼优、教师欣赏的学生干部,反而很难成为这样的核心人物。

4.群体意识强

学生非正式组织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规范,但其成员在长期交往中产生了一些被大家所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非正式组织。这些不成文的规范或约定,表现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对成员产生极大的影响。成员有可能不遵守甚至故意违反学校、班级的要求或规定,却自觉遵守非正式组织中那些不成文的规范,其心理状态是害怕被所属群体孤立、惩罚或抛弃,丧失归属感。

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对班级而言,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非绝对有害或不利。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重性,这取决于它们的目标是否与班级集体的总体目标一致。

1.积极作用

(1)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班级正式组织的必要补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不仅需要正式的学习、工作交往,更多人更看重的还是非正式交往,人的这种交往需要,只有在非正式组织中才能获得满足。

(2)学生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及时帮助成员排忧解难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通过和利用学生非正式组织成员密切的情感联系,借助他们及时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

(3)非正式组织成员对其中某些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非常重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以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调整教育目标、方法、手段,搞好班级建设和管理。

2.消极作用

(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当学生非正式组织与班级目标冲突时,就容易产生对班级的抵触情绪,妨碍班级的正常活动和运行。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在从众行为发生时,学生个体往往发生去个性化,即在非正式组织意识的影响下,丧失或削弱了自我导向、自我控制功能和责任感,甚至完全丧失个性状态,淹没在群体中而失去自我感。

(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往往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成文规范,但也相对固定,有自身共同的价值观。因此,班主任在诸如改选班委、成立组织等活动时,往往难以顺利进行。

三、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班主任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某些特点,为实现班级集体的目标服务。例如:利用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心理协调、情感密切、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引导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共同提高思想觉悟与学习成绩;利用非正式组织信息沟通渠道广,传递信息迅速的特点,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生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与要求,获得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威信高、谈话灵、影响大的特点,信任他,引导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无法发挥的作用。(下转第136页)

(上接第129页)其次,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作出积极的贡献。特别要重视学生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着重做好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和转化工作,使他们成为教师的朋友、伙伴和工作助手,成为班级的骨干力量,带动和引导全体学生为实现班级总体目标而努力。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人的作用。比如:在物色班长的人选问题上,要注意非正式组织中代表人物的意见,使班长有较好的群体基础。对于沾有不良习气,品行较差的“头头”,要特别注意教育。

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可把非正式组织确定为班内的正式组织;也可把某非正式组织中有能力和威信的学生提拔为班干部,成为正式组织中的一员,增强其归属感。同时,对各个非正式组织的“头领”和“核心人物”要多做艰苦细致的转化工作,使他们成为班集体建设的积极分子,起到转化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使他们的群体意识逐渐升华为集体主义精神,使非正式组织的内聚力逐渐转化为集体主义精神指导下的团结意识。这样就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关系融洽,目标一致,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

总之,班级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是客观事实,也是极为正常的社会现象。教师既不能对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甚至容忍其走向带有江湖义气或类似黑社会的小团伙,成为班级建设的破坏势力;也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统统标以“反班级”的标签,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或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忽视了学生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积极作用。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尽量消除其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冯社洪,王珍.引导和发挥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3(1):78-80.

[2]王建武.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赵清.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思考[J].青年科学,2010(5):155.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