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2022-04-03杨正云

文化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歌侗族音乐

杨正云

侗族大歌的现状分析

侗族大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侗族大歌在侗族人民的心中占据重要位置,侗寨有句俗语:“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人对待唱歌像对待吃饭一样重要,侗族人把歌当成宝,歌声贯穿侗族的整个历史,陪伴每一个侗族人的一生,这足以证明侗族大歌在侗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侗族大歌是侗族人生命的一部分。侗族大歌侗语称为“嘎老”,其中“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古老、宏大、篇幅长等意思。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自然和声的支声复调音乐,1952年,侗族大歌在贵州黔东南黎平县被发现,打破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民族民间没有复调音乐”的偏见。2005年,侗族大歌入选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并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走出国门唱响世界。

侗族大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侗族大歌的内容丰富,有歌唱劳动、大自然、生产生活、爱情和世间友谊等。侗族大歌的种类可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童声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侗族大歌的“一领众和”和“众低独高”的演唱方式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所罕见的,侗族大歌低声部是主旋律,高声部领唱是派生出来的,领唱部分由一人或多人轮流演唱。因此,侗族大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被誉为“一颗清泉般璀璨的明珠”。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侗族大歌流传区的侗族人从很小就跟随歌师到歌班(歌队)歌唱训练。此时的学习处于启蒙阶段,笔者在6岁、7岁左右,每天晚上都会和小伙伴相约到歌师家里学歌。因为笔者的外婆就是歌师,所以每次唱歌都很积极认真,教唱的新歌每次都是第一个完成。由于声音和记性较好,所以被选中当领唱。一般唱的是儿童大歌和声音大歌,年龄小的歌班先听年龄大的歌班唱,听多了,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对于鼓楼大歌,歌师会一起教,先教歌词,歌词教会了再教唱旋律,旋律又分为低声部和高声部,最后高低声部配合训练。侗族人喜欢唱歌更爱唱侗族大歌,被誉为“歌唱的民族”。侗族人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歌唱,比如平时的婚丧嫁娶、日常的生活作息都体现在歌声里,种种的体验又孕育出新的歌曲。

近年来,在国家、省、州、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政策引导下,对侗族大歌进行了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在保护传承方面,实施了很多的有效措施,而且成效显著,比如收集歌词曲调资料、整理成文和文本出版或期刊发表等;在发展方面,通过影视传媒等动态方式大力宣传、举办各种艺术节、侗族大歌百村大赛、建立侗族大歌传习所、培养侗族大歌传承人和侗族大歌进课堂等,投入大量的资源。虽然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但由于侗族大歌的特殊性,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侗族大歌属于侗族民间合唱艺术,使用侗语演唱,参加人数必须由3人以上集体演唱,是多声部复调音乐,所以有歌队才能演唱侗族大歌,因此,人和歌队成了侗族大歌传承的关键。对于这一问题,侗族人也做了很多努力,如培养传承人等,但是传承人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对于年轻群体来说,近几年,各村寨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留在村寨的只有老人,由于年轻人和青少年忙于工作和学业,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侗族大歌,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青少年这一群体参与进来。

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弘扬本民族音乐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去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然而目前的音乐课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随处可见,为学生接触多元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尤其是通俗音乐艺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其无孔不入的信息来源,很多音乐教师教学很吃力,按教学文本的课堂音乐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清晰明快的节奏或浮夸的明星效应或各式各样的音乐综艺频道已占据了学生们的心灵,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审美艺术。对于侗族大歌而言,渐渐被流行文化取代,慢慢被很多人忽略,正因如此,音乐课堂更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包容和热爱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侗族大歌走进音乐课堂的意义

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同时也非常喜欢侗族大歌,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应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而且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学生需要一杯水的量,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老师不仅需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侗族大歌的能力,教师就要教学生学会唱侗族大歌,如果学生对侗族大歌没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热爱侗族大歌的兴趣。

教师可以從侗族敬酒歌、拦路歌、琵琶歌等较简单的侗族小歌开始,特别是从本民族学生入手开始教学,使周围其他民族同学受到熏陶。还有展示本民族乐器及介绍教学等活动,教师通过边弹边唱侗族琵琶歌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慢慢接触侗族音乐及侗族大歌,接受侗族大歌,最后爱上侗族大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侗族大歌的兴趣,还要提升学生对侗族大歌的鉴赏能力,在上每一堂侗族大歌课时,不仅要使学生喜欢学和喜欢唱,还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和鉴赏。

通过学习侗族大歌,增加学生对侗族民俗文化的了解

侗族大歌,具有深厚的侗族文化底蕴,记录着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及习俗,只有对侗族民俗文化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演唱侗族大歌。在课堂上,适当地把侗族的一些神话故事或者侗族的迁徙历史用多媒体的方式供学生观看,比如给学生讲解侗族英雄“吴勉”和“萨玛”。换句话说,只有了解侗族的优秀文化,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理解歌词含义,更好的演唱侗族大歌。

通过学习侗族大歌,更好地保护传承侗族大歌

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而且也是一名侗族同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侗族大歌。利用工作的便利,把侗族大歌融入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喜欢侗族大歌并且自信地传唱侗族大歌、以及发自内心地为侗族大歌作宣传。

通过学习侗族大歌,更好地传授侗族大歌

早前,侗族没有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口头传承便成了本民族一切文化传承的方式。侗族大歌便是侗族人民历经千百年,把侗族的文化用音乐的形式口头传承下来。侗族地区把教唱侗族大歌的老师叫“歌师”,侗语叫“桑嘎”,主要是口头相传的传授方式。侗族村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歌队通过长期的演唱,先统一教唱低声部,当低声部会唱后,再由歌师选高声部的领唱,高低声部一起配合,最后达到声音的统一、音域的扩张以及声音的圆润等。笔者从小就受到侗族大歌的熏陶,对侗族大歌有非常深的感情,而且也非常热爱。

笔者有4年的大学音乐专业学习经历,专修的是少数民族音乐侗族大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们快速地学会侗族大歌,掌握演唱技巧。现在我校每年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高三学子,通过学习侗族大歌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这正是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所在,即能让农村的学子靠侗族大歌考上大学,又能把侗族大歌传承下来,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强的侗族音乐人才,更好地达到传承侗族大歌的目的。

通过学习侗族大歌,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侗族大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注重加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知道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民族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阵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本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这才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侗族大歌走进音乐课堂的传承方式

培养音乐教师和热爱侗族大歌的学生,深入研究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

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田野采风调研,体验生活,主要工作是收集录音录像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最好能把歌词写出来,对今后的教学和演唱有很大的帮助。虚心向村寨歌师学习演唱技巧,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民歌素养。有能力者可自编自创侗族大歌校本教材,作为原有教材的有益补充。教材应结合当地传统民间音乐,选择的素材内容要积极健康,选取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或与学生学习生活较为接近的作品,这样的歌曲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和爱上侗族大歌。

采用内培外聘的方式

由于部分音乐教师对传统民间的音乐(侗族大歌)掌握不够充分,需向民间歌师和传承人等学习。充分利用民间资源,将民间歌师、民间传承人请到学校进行指导培训,利用公开课邀请侗寨“传习所歌手”“歌师”和“传承人”等进行表演教学,使学生现场感受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侗族大歌。

合理利用多媒体,制作侗族大歌图库、音乐文本库、音乐视频库等

制作精美的课件展开课堂教学,利用幻灯片播放侗族大歌表演视频、介绍侗族大歌的历史背景及演变过程,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侗族大歌人文文化,为此可把已制成的侗族大歌的一些经典歌曲,有选择、有计划地播放给学生听,使学生感受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激发每一个学生想要唱响侗族大歌的热情,最后再和学生一起体验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

课外时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侗族大歌

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侗族大歌,并对播放作品进行一定的介绍,使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按照一首曲目连续播放三天,每周播放两首曲目计算,每学期学生可以聆听大约四十首,三年连续播放会进一步加深印象。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校园侗族大歌比赛,加强学生对侗族大歌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对侗族大歌的浓厚兴趣。组建课外“侗族大歌兴趣小组”或者“侗族大歌社团”,学习更多的侗族大歌,组织师生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侗族大歌比赛,教师还要多带学生参加校外的活动及比赛,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从而积极地学唱侗族大歌。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助推侗族大歌发扬光大

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和比赛,与民间歌手同台竞技,正面交流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进而在传承中将侗族大歌进一步发扬光大。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侗歌社团”,每年都会带学生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活动及比赛,每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社团学员只有四五十个,人数还远远达不到既定目标,所以今后还需要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实现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中改良与传承中创新

对某些传统侗族大歌进行一定的改良,改良和保护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改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侗族大歌原有风格和韵味,改良一些不适合当代教学的内容,创新出更加积極向上,符合当下社会审美风貌的内容,以达到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有的优秀传统侗族大歌歌词是表现侗族男女青年爱情的内容,高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懵懂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这类恋爱侗族大歌的歌词进行改良,是传统侗族大歌进学校传承的必要举措。

总之,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精神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侗族人民的精神血脉。可见,将侗族大歌引进音乐课堂,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保护和传承。将侗族大歌引入音乐课堂,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侗族大歌得以传承不仅要依靠侗族大歌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更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作为基层音乐工作者,期待更多同行关注侗族大歌的传承和教育问题,同时也希望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把我们宝贵的侗族大歌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显义.贵州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J].人文之友,2018(06):89.

[2]唐文燕,李自忠.中小学音乐教育“侗族大歌进课堂”与教师角色的定位[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02):158,142.

[3]刘静.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以侗族大歌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64.

猜你喜欢

大歌侗族音乐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