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11-20宋杨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宋杨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AMI护理手段,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进行调查统计。 结果 实验组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大部分预后良好,康复率为93.55%,满意率为87.10%;对照组康复率和满意率分别为54.83%和45.16%。两组间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率。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1-155-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疾病,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根据统计,其发生率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70%左右,且具有发病急、变化迅速和病死率高的特点。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提前预知最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高度重视并观察其预警征象,以便及时采取护理及医疗防治措施[2]。本研究分别对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手段,比较其对预后情况的不同影响,现将所得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即同时具备:(1)严重胸痛持续30min以上;(2)发病时间8h以内;(3)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有ST段抬高≥0.2mV;(4)无近期出血倾向。按照预先制定的实验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常规AMI护理。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56~72岁;对照组男23例,女8例,年龄61~71岁。两组患者均在6h内入院,在病情轻重、心梗部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实验观察组采用的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高危时段: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时间常在9:00~12:00,而17:00~次日凌晨4:00发生较少。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9:00~12:00对患者特别关注,提高警惕。需24h不间断进行心电监护,每隔15min监测一次相应指标,包括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2)注意女性患者:根据以往的资料统计显示,女性患者通常由于症状不典型、心电图的改变不明显等原因,导致其确诊时间的延长,发生并发症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因此护理人员需对女性患者特别是有危险因素如肥胖、绝经、糖尿病等的女性患者尤应注意观察防护,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3]。(3)注意合理使用药物:护理人员需按医嘱,对患者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心律变化及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前准备好急救措施,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可及时采取措施。(4)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由于在AMI并发心律失常时,患者大多会存在恐慌和焦虑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5)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高蛋白、低脂、低钠食物,但不可饱食,防止由于腹压上升造成心脏负担增加,最好少食多餐。需戒烟。运动方面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指导患者进行适度运动,促进心脏康复。

1.2.2 空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空白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AMI护理手段正常护理,具体方法不在此赘述。

1.3 判断指标

选取参与实验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作为判断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情况影响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利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实验观察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都要明显高于使用常规AMI护理手段的空白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多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在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并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同时伴有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严重的可诱导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临床经验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大多数会在早上9:00~12:00发病,称为高危时段,在此时段内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现代护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观念,指针对诱发患者疾病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预防,以此降低疾病的恶化率,因而在预防危重症发生方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4]。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5],并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风险发生,这样一来就使护士从简单执行医嘱的被动角色转变成了直接参与到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主动角色。其在护理过程中观察发现到的变化有利于医生更加及时地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判断,采取恰当的处置手段。预见性护理干预还要求护士用“心”体察患者[6],对患者产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为患者提供高标准的健康教育与人文关怀,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畏惧心理,提高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endprint

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其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均明显高于未采用此法的对照组患者,说明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确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认为,强化对心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干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预见性护理干预工作至少需要做以下几点:(1)加强护士对心内科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对护理技能的练习。(2)培养预见性分析思考能力,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7]。(3)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工作流程,使每一个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能遵循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4)适当运用奖励机制,鼓励护士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对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总而言之,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康复率和对护理满意率,对患者预后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10-12],使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作用在临床得到更好应用。

[参考文献]

[1] 颜红凤.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6):68-69.

[2 ]关伟丽,曹晓欣.预见性思维在产前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61-62.

[3] 王秀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性别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05-106.

[4] 李秀霞,李素娥.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4.

[5] 蔡丽梅.预见性护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0(12):2063-2064.

[6] 杭华.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理与临床,2009,10(13):868-870.

[7] 冯正敏.正常分娩的整体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 3(6):528-529.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9(12):710-725.

[9] 孙茂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74.

[10] 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19(2):122-123.

[11] 罗淑霞.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9-70.

[12] 朱莉丽.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系统化整体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42-43.

(收稿日期:2014-0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