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对早期人格教育的启示

2014-10-21谢英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弗洛伊德

谢英

摘 要: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本文介绍了弗洛伊德的早晚期人格结构图式、焦虑及其种类以及自我防御机制,得出要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必须给予儿童高品质的爱、创设优美的初始环境、构建适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道德观念、充分利用游戏的作用,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等。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健全人格

一、 人物简介

天才少年弗洛伊德(Sigismund Freud)于1856年出生在小城弗莱堡的一个特殊的犹太之家,17岁入维也纳大学,本硕博连读共享8年的大学时光,大学期间最初淡漠医学,游荡各学科找不到定点。3年后迷途知返,差不多5年时光师从布吕克学习生理学,后进生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后因迷戀上妹妹的好友玛莎,痴情种子弗洛伊德作为一个有了婚约羁绊的候补养家人就不得不从挣钱糊口的实际需要出发,故而放弃追逐那种做实验、搞研究、晋职称的富家子弟的过活,改弦易辙回归医学。后留学巴黎、挑战歇斯底里、走入梦世界、发现潜意识、探秘性学理论......在夹缝中生存,苦难中开花,最后成就自身,誉美全球!

二、 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格结构图式

1.早期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式

(1)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儿童精神结构中能够直接被感知的、最清醒的部分。他认为初生的婴儿是几乎不含有意识的,因为意识需要随着幼儿内部的成熟加之外部经验的扩展,才可能不断的发展。

(2)潜意识。最初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无外乎就是指被个体压抑了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后来弗洛伊德在潜意识的内容方面更多地关注“性本能”。直至晚年,弗洛伊德对其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潜意识的内容应是人的“生的本能”及“死的本能”。

(3)前意识。如果用一个漏斗表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者的关系,那么,意识及潜意识就相当于漏斗的两端,而前意识则地处它俩的中间环节,起到一个过渡、审阅的作用。

2.晚期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示

(1)伊底(本我)。伊底是本能欲望的储蓄库,代表着人最本性、动物性的一面,伊底犹如一个一知N不知的疯狂小子,一心只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惜牺牲一切。

(2)超我。作为社会传统道德文化的“卫道士”,超我始终代表着人类文明的高级方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起着监察自我的功能,并对自我进行对奖错惩。

(3)自我。自我的基本任务就是保持人的精神完整性。处在中间位置的自我,经历着内忧外患:内有本我、超我间的争执,外有外部客观坏境的压力,作为“协调员”角色的自我一心想在三个主人及自己私欲间寻得平衡。

(二)焦虑及其种类。焦虑是由一连串自我无法控制的刺激引起的,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弗洛伊德根据焦虑的来源不同,把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三)自我防御机制。焦虑是可以防御的,当焦虑的问题得不到正当的解决,而自我想排挤焦虑的时候,就会产生8种斗争方式:压抑即排挤欲望、投射即反咬一口、反向作用即欲盖弥彰、移置即转移满足、认同即爱屋及乌、固着即止步不前、倒退即走回头路、升华即另辟蹊径。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早期人格教育的启示

(一)宏观指导思想:以爱温暖儿童,重视对儿童人格的早期培养。弗洛伊德强调五岁之前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对个体终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健康融洽的亲子关系、师幼关系是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二)具体举措

1.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要提高父母自身的人格品质,另一方面要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

2.构筑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道德观念。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尊重幼儿正常需要,构建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道德观念,可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看图片、移情训练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反映给儿童,同时多给幼儿提供强化这些道德观念的实际生活场景。

3.倡导儿童游戏,重视情绪疏导①。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它不仅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还能帮助幼儿宣泄和抒发情感,减少忧虑。成人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儿童自主地选择游戏,决定游戏的玩法、材料、角色等,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健康的发展。

4.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②。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低、人格不健全的个体,越容易运用不健康的防御机制,反之亦然。欲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是要求主体正视现实,承认挫折,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主体对环境的改造。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和改变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

四、总结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给予我们有关幼儿人格教育方面的启示,更多的集中于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建立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道德观念,同时引导幼儿利用健康的防御机制疏导自身不快,从小构建健康的人格特征,让幼儿在欢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本禹.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7)

[2] 张书义.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评述[J].天中学刊.1998(8)

[3] 董秀娜.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综述[N].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4] 付瑞娟.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09.(2)

[5] 姜志坚等.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对儿童德育教育的启示[N].成都大学学报,2008.(12)

[6] 林碧烽等.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教育的有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0(6)

[7] 曹能秀,王凌.试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N].云南教育学报,1999(6)

[8] 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2)

[9] 崔新佳,颜文伟.心理防御机制初步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2(4)

注解:

① 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2)

② 崔新佳,颜文伟.心理防御机制初步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2(4).108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弗洛伊德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漫画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弗洛伊德和一个纳粹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