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孟子的“仁政”学说

2014-10-21李欣妍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仁政统治者人民

李欣妍

摘要:孟子以他的性善论这一理论基础出发,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的,认为君主实行了仁政,给人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就会得民心,而且人民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才有心思和精力来修养心性,提高百姓自己的修养、素质。孟子认为仁政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兴利除害,实行仁政的措施即有恒产、以民为本和任人唯贤。

关键词:仁政思想;人民;统治者

一、民本思想

(一)制民之产。孟子在与齐宣王的讨论中就提出了要让人民“有恒产”,而且君主还要“制民之产”,(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1]13这段话孟子表达百姓要有了恒产才会有恒心,一般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便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的话,人们就会做出违法乱纪的,社会就会处于混乱的局面。孟子还认为“制民之产”是英明的君主实行“仁政”的根本,“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布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王欲行,则盍反其本矣”的意思就是郡王要实行仁政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后面孟子所说的,君主应该给百姓足够的土地,让他们去生产,上足以赡养父母亲,下足以抚养妻儿,衣食无忧,然后再对百姓进行礼的教化,这样人民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百姓的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君主也得到民心社会自然而然就会安定、繁荣。

(二)“以不忍之人行不忍之政”。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48孟子说,先王就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之政的”。每个人都有怜悯别人之心。先王因为有怜悯别人的心,这就有了怜悯别人的政治。凭着怜悯之心去实施怜悯别人的政治,这样治理国家就容易的多了。孟子认为“不忍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在他著名的“四端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而孟子的仁政学说就是从他的性善论推广而来的。性善论也就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以运于掌。”[3]10这是孟子对“不忍之心” 的推广。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不光要爱护自己的儿女,还要爱护别人的儿女,这样天下就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掌心中了。孟子把孔子的忠恕思想继承并发挥,成为仁政的基础,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君主做到了“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之政”,做到以不忍之心來爱戴人民,实行仁政,也能更好的得到民心。

(三)爱民,轻刑薄税。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应该爱民,应该关心您主的疾苦、减轻民众的赋税,“不嗜杀人者能一也。”[4]10不喜好杀人的君主能统一那天下,这是告诉梁惠王(君主),不要对百姓太残忍,要爱民,不要对百姓实行酷刑。“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实行仁政的王,不需要以庞大的国家基础,就能是得人心。文王和汤没有庞大的国家基础,却能使人心归服,那是因为他们实行了仁政。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和法制在治理国家时都很重要的,行仁政,并不是只需要善就行了,还需要法制。孟子主张轻刑薄税,这并不是不行法制,不向人民征收税,而是不滥用刑罚,减轻对百姓赋税徭役。

(四)教化制度。不但要让百姓在物质上富裕,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在精神上富有,人民的素质对于一个国家的兴旺也是必不可少的。“设为痒序学校以教之。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不,皆所以明人伦也。”[5]89从夏朝开始,贤能的君主都比较的重视教育。有了古代君主对教化的重视,才造就了伟大的华夏儿女有醇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人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孟子认为设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了人际关系的处理,百姓自然而然就和睦了,社会就会和谐了。

二、反对不义战争

孟子在《孟子》中多处提到了反对不义之战。孟子一生渴望出现一个升平的世界。孟子认为不义之战是个诸侯之间为了达到自己夸张土地的目的而进行的战争,这种战争必会导致生产的破坏,会殃及人们的生命财产。所以孟子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而是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他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6]10如果有一个不喜好杀人的君王,那么天下的人民都会希望这个君王能来占领、解救他们。人们不是不希望战争,而是不希望遇到一个不实施仁政的暴君。孟子通过讲述百姓反对不义之战,来告诉君主不义之战是不可取的。“取之而庶民悦,则取之。”[7]29这句话讲的是,如果一个君王来夺取土地进行战争,但这种战争会使庶民解救,是百姓愉悦,那就是可以进行的。“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实行仁政,是功天下之失也。”[8]33孟子告诉齐宣王说,虽然齐国现在很强大,别的国家会畏惧,但是如果齐宣王不实行仁政,百姓会痛恨,会希望别国来攻打、吞并。

三、唯任是贤

“孟子的仁政两原则,即兴利除害。实施仁政的措施:有恒产;任人唯贤”[9]108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是否能实行仁政,一方面是要有一位在位贤能的君主,还有就是要有贤能的大臣、贤能之士来辅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忍,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这说明不光天子要是实行仁政要贤能,诸侯也应该做一个贤能之士。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讲使卑逾尊,疏逾戚。”[10]30应该任人唯贤,国君要选进贤能之士,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把有贤能的卑贱者提拔大尊贵的地位上,也可以把有贤能的疏远的人提拔到亲近者之上。孟子主张的这种打破封建秩序的任人唯贤的用人方式,是很可贵的,是进步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第一版)[M].中华书局

[2]孟子﹒公孙丑上[M]山西古籍出版社

[3]孟子﹒梁惠王章句下[M]山西古籍出版社

[4]周桂钿﹒中国儒学讲稿[M].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仁政统治者人民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孟子说仁德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
五代时期统治者对忠义思想的倡导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