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茶树良种引种状况与思考

2014-10-21凌云强张必桦赵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引种思考现状

凌云强 张必桦 赵强

摘要 分析安徽省茶树引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当前安徽省茶树引种工作需要注意和思考的几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 无性系良种;引种;现状;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0881-02

无性系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近年来,安徽省茶区虽然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发展较快,但全省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仍然较低。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无性系良种覆盖率已达41%,但安徽省的无性系良种覆盖率却仅仅只有15%,已远远落后于福建、浙江等省份。并且在引种上和良种布局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引种的目的及方向不明确,再加上各地引种水平不一,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因此,安徽省引种现状不容乐观。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安徽省各地不少茶叶专业户、当地龙头企业及农户在引种时往往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在全省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而且在品种推广中没有严格做到良种良法。为此,必须从根本上全面提高茶农的引种素质和引种水平,既要合理引种,又要切实做到良种应与良法相配套[1]。而全省各地农技推广部门也要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并解决茶农引种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另外,还要结合当前全省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加大引种知识的培训力度,以便更好地推进安徽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使之尽快达到高产、优质、高效。逐步有计划地实现茶园良种化,走可持续化发展战略,也是建立现代化茶园的需要。这对提升安徽省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安徽省茶树引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品种特性、适应性缺乏了解 在选择良种或引种时,首先应对该种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适应性作一个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当地的一些具体情况(如环境、生态条件等),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以便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早生、优质、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强的无性系良种。而安徽省一些农户在引进新品种时对该种的特性、适应性等知之甚少,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引种的目的和方向不明确。而一些基层农技站往往在指导时对当地的实际考虑不周,引种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结果往往导致引进品种生长不良或未老先衰,甚至出现死亡。

1.2 对品种适制性考虑不够慎重 一个地方需引进什么品种,则要看当地主要生产什么茶类,再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引种的方向。然而一些茶农在引种时只单纯考虑和一味追求发芽早、产量高等因素,从而忽视了品种适制性问题,忽视了茶叶品质优劣,待投产后,才发现茶叶品质欠佳,有的适销不对路,而遭受很大损失。

1.3 主栽良种尚不突出 由于安徽省茶树无性系良种众多,再加上各地近年来从省外纷纷引种,致使大多的产茶县特别是多茶类生产区的茶树良种引种太混杂、太乱,即存在过多、过滥现象,引种的目的不够明确。这样就会导致主栽品种不突出,相互间雷同的良种甚多,形成不了地方特色。

1.4 茶苗引种时期选择较盲目 确定引种适期的依据:①看茶苗的生长动态;②看当地的气候条件。因此,茶苗移栽要因地制宜,而安徽省一些高海拔地区及江北茶区的一些茶农则盲目选择秋栽或冬栽,结果遭遇干旱或低温冻害,茶苗成活率不高。

1.5 对品种布局不太合理 主要表现在缺乏早、中、晚以及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品种单一且大面积的种植,结果由于引种过于单一,往往造成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病虫害流行。比如日本曾大面积推广薮北品种造成炭疽病的大发生,而安徽省一些茶区的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同样由于引种过于单一,结果引起茶尺蠖、茶黑毒蛾等害虫的大面积暴发,大片茶园被吃光,其教训是深刻的。

1.6 建园基础不实 园地整理粗放则是安徽省普遍存在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开沟吊槽深、宽度不够,没有严格按技术要求分层施足基肥或底肥,只是放入大量杂物或简单及少量施些基肥后覆点土敷衍了事,有的甚至未整地就直接栽植,结果造成生长缓慢或茶苗根系未与土壤充分接触或被杂物阻隔未能充分吸收底层土壤养分、水分,茶苗因失水过快而枯萎、枯死。

1.7 良种良法不配套 目前安徽省不少单位或农户只重视良种苗木的引进,却忽视了良种良法的配套,因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各自的特性。如有的品种较耐肥,有的表现直立,有的抗性差等等。任何品种只有在最佳栽培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配套技术与品种特性不相适应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造成不同用户对同一品种的评价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安徽省引种需要思考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茶业产业仍是安徽省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安徽省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和茶叶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性则显得越来越突出,也引起了大家的相当重视。为了促使安徽省茶树良种引种工作健康而有序地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良种的适应性 在选用、引进新品种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必须先对茶园所处的自然条件诸如温度包括极限温度、无霜期、年降水量、土壤条件、气象灾害等进行实地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再对引进品种所需环境条件作一分析比较,以便明确引进的茶树良种需具备的抗逆能力(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做到科学、合理引种。如差异过大,必然会导致引进品种无法适应或生长不良。如高纬度和高海拔地方引种,应特别注意品种的抗寒性。此外,成土母岩是石灰岩一类的青石山或江北茶区要注意30 cm以下土层中土壤的pH,再就是要注意茶树的遗传特性。茶树的特性是与自然环境长期和谐共处的结果,如将浙江安吉白茶引种到一些低纬度茶区,由于冬季不能出现0 ℃下低温的“感温期”,会使春梢的白化现象不明显,这就失去了引种的价值。

2.2 良种的适制性 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地茶叶产业的现状,再根据产品的特点及定位来确定引种的方向。 在市場经济条件下,茶叶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一个地方需引进什么品种,关键是要看生产什么茶类以及该茶类中哪一类型的产品,而茶类和产品往往又取决于所在地的销售市场。假如一个大方茶产区引进体大毛多、多酚类含量高的品种,必然生产不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大方茶,同样,用茸毛少的品种也加工不出优质黄山毛峰来。因此,引种时先要了解该品种的最适制茶类和兼制茶类,切勿盲目引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尽量避免引种时出现偏差,则需把握住以下几点。

2.2.1 选用优质品种。目前有种倾向,似乎发芽越早的品种越好,至于品质优劣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一种缺乏远见的片面认识。前几年大面积栽培的一些特早生种,虽上市早,但由于茶味淡薄,品质欠佳,不爱消费者欢迎。相反,一些发芽不是很早的品种,由于品质优异或风格独特,产品年年畅销不衰。所以,在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应该时刻认识到优质才是茶叶的生命。

2.2.2 注重品种的纯度。随着近年来安徽省茶树良繁工作的快速发展,各地良繁水平不一,其种性和纯度往往得不到保证。因茶树良繁的关键在于母本园,而母本园的建立则需要一定的周期,有的企业或个人只好通过购买穗条来获得母本进行扦插繁育,由此可能造成繁育的苗木品种纯度较低。因此,要向正规的且具有良好信誉的良繁单位如东至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等地引种,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2.3 突出主栽,形成特色。从品种生育期方面考虑,一般达到6.67 hm2茶园应有2~3个,33.33~66.67 hm2茶园应有5~7个不同特色、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单茶类区的良种不宜过多,应控制在4、5个之内,多茶类区可增加至7、8个,但主栽良种都不宜超過3个,其产量至少要达到70%以上,以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产品。非主栽品种是以调节洪峰为主,点缀花色品类为辅,这样才有利于品牌的培育建立和市场竞争。

2.2.4 注重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①品种的适制性的搭配;②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搭配;③早、中、晚品种的搭配,也就是不同物候期品种的搭配。

由于安徽省农村绝大部分茶农的茶园面积都较小,而且较分散,相对集中连片的茶园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追求品种的搭配,而应根据对当地的主要加工的茶类、气象、士壤等因素的综合分析,选择1~2个发芽期和内质均能较好兼顾的良种栽培。而对于经过土地流转或承包的茶叶种植大户、茶厂(场)等,在品种搭配时,则不仅要考虑发芽期的早晚,还要考虑品种适制性的搭配,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市场应变能力方面来看,安徽省皖南茶区,在引种优良绿茶品种的同时,也应考虑红绿兼制型品种的搭配,如凫早2号、安徽3号等,其目的则是提高产品的应变能力。

市场的需求是动态的,栽培品种不能太单一。这样既有利于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茶类结构,同时又避免品种过于单一而引起洪峰集中、劳动力紧张、病虫害流行,甚至暴发等负面效应,并且可以增强抵抗“倒春寒”、“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如从当前茶类多样化需求看,扁形茶(龙井、大方、瓜片等)产区,不仅要种植少毫类品种,同时也要适当引进一些多毫的条形红、绿茶品种及少量特色绿茶品种等,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采取早、中、晚生品种搭配栽培,主要是有利于延长春季高档名优茶的生产期,还可在早生种遇到“倒春寒”晚霜危害时还有中、晚生品种顶替,以减少损失。

2.3 良种移栽的关键技术 良种要有良法相配套。首先,无性系良种一般都是通过单株选育而成的,与有性系比较,其根系没有主根,而须根和表层的吸收根却很发达,苗期具有较高的生长势,且对水肥的要求严格。为了确保引种的成功率,因而在栽培上应依据无性系的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比如采取开沟吊槽、采用深栽法,浇足定根水,在幼年期适当增施氮肥和有机肥,抑制早花现象等等。其次,要依据无性系品种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进行培育管理。例如,在冬季无严寒低温地区(如皖南茶区),早生及特早生品种春茶萌发期一般在2月中下旬,如在这时移栽,损伤的根系难以满足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往往不易成活;而在秋季10月份移栽,当年有2~3个月根系恢复生长时间,次年开春就可正常生长,不仅有利于度过高温干旱的夏季,还可比春栽提早半年到一年投产,因此能有效地提高茶苗成活率,提早成园。

针对良种抗性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免疫或不发生病虫害的品种,但品种抗性的差异是存在的。如在相同地块,龙井43抗云纹叶枯病就比龙井长叶弱,迎霜的抗螨力比翠峰弱,由于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容易达到不喷或少喷化学农药的要求,所以茶树引种,应当适当考虑抗病虫性强的品种为宜。

参考文献

[1] 虞富莲.谈谈茶树引种[J].中国茶叶,2001(5):10-11.

猜你喜欢

引种思考现状
节节红板栗引种表现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