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零部件识读与绘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2014-10-21毛曙宇朱晓军

职教通讯 2014年30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机械制图课程体系

毛曙宇 朱晓军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确立课程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整体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遴选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完善项目化课程体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环节,阐述和分析了“机械零部件识读与绘制”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企业产品项目化教学改造研究”(项目编号:ZYB243)

作者简介:毛曙宇,女,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江苏技工系统机械专业带头人,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职业教育;朱晓军,男,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科技处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0-0006-03

当前,职业院校依据市场需求,优化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教学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它以项目为导向,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习工作过程而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

近年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实施项目式教学,机电系制图课程团队对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机械零部件识读与绘制”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式开发。团队通过项目式教学研究和实践,收获了经验,也使课程迈入了院市精品课程之列。

一、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团队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对专业岗位群分析,根据专业需求和特点,确立以识图为主、识图和绘图相结合的能力培养目标;同时,结合学院培养具有“良好人品和职业素养”的、“现代班组长”式的、具备过硬职业知识和技能专门人才的工作实际,确立课程培养目标,并进一步制定课程具体教学目标。

(一)课程知识目标

1.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画法;

2.掌握零件图、装配图读法;

3.掌握零部件的测绘方法。

(二)课程能力目标

1.具有学习和贯彻制图新标准的能力;

2.能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

3.能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4.会使用绘图工具、实验仪器和量具等。

(三)课程素质目标

1.学习素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2.管理素质:计划执行、协调沟通;

3.创新素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二、进行课程整体项目化教学设计

课程项目化教学应“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能力发展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全面系统设置课程体系,[2]探索形成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整体设计项目化教学中,课程团队和行业专家合作,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项目化、模块化开发。以课程项目为主体,选取项目案例典型零部件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和设计教学环节,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體化,教学过程进一步突出了职业能力(零部件测绘)的培养。

三、遴选和确立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

为确保项目化教学的有效性,应充分重视教学项目的遴选与设计。其中,选取典型合理的教学项目非常关键,它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载体。教学项目是否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难度适中、与职业岗位任务相对接、与学生学习兴趣相一致,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此外,在确立教学项目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教学项目间的层次、联系和逻辑关系,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密结合课程知识,充分体现和反映当前职业工作岗位实际,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空间,以提升项目教学的有效性。

在把握课程项目具体内容上,应结合课程具体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注重教学项目典型零部件选取的实用性和经典性,并依据以下原则和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改革[3]:(1)按照制图新国标更新课程内容;(2)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课程内容;(3)按照现行知识体系的发展取舍课程内容,弱化手工绘图中尺规作图,而强化徒手绘图,弱化相贯线截交线等。将原有机械制图课程的章节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优化重组,进一步将知识融于技能,实现教、学、做合一。

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拟将原“机械制图”课程更名为“机械零部件的识读与绘制”,从而使课程主题更明确,内容更符合教学实际。

四、形成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对原有制图课程章节内容作出知识点排列,可归纳为以下47个知识点,如表1所示。

将上述分散独立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建构,使之完全融于新课程体系的每个模块项目和任务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式现行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内容可分为基础导入、简单立体、典型零件、简单链接、典型装配体和典型部件识读六个模块,将模块继续划分,每个模块下又分有数个任务。划分基础导入模块有2个任务,简单立体有9个任务,典型零件8个任务,简单链接5个任务,典型装配体5个任务,典型部件识读4个任务,共33个任务。

基础模块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每个任务设置“实例分析”、“相关知识”、“实施步骤”和“知识拓展”环节,以便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强化所学知识;典型零件和链接模块以一级减速器为项目载体划分任务,每个任务则选取一级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为实例,按照“相关知识”、“实施步骤”和“知识拓展”环节组织实施任务教学。在典型装配体和典型部件识读模块中,以经典部件和装配体作为载体对象进行测绘和识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现场测绘分析等综合技能。

新课程体系总学时为160,其项目任务课时和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五、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项目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4]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堂讲练——课后练习复习”的形式,逐步转变到“对学生的指导鼓励和师生共同积极的探索合作实践”的模式,要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项目式、任务驱动式、行动导向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依靠教师的“教会”,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己“学会”,并使学生达到“会学”;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然以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条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实践,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材、课件、视频、网络等资源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实现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程项目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打破了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内容框架,而按职业技能为主线形成了综合化的模块项目课程。课程内容以企业工作对象为载体,课堂工场化,工场课堂化,实现了学练一体、知行合一,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逐步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同声整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硕.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5-7.

[2]毛曙宇.对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7):41-44.

[3]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

[4]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8):61-64.

[5]毛曙宇,张晶.数控编程应用项目教学法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12(1):118-120.

[6]毛曙宇.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职教通讯,2012(15):7-9.

[责任编辑盛艳]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机械制图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