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寻找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2014-10-21官正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法神话文体

官正华

近日,笔者参加温州市语文名师董晓群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为例,进行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研讨,三个教学设计分别从学法、文体、复述的角度进行建构,哪种设计才是最适合学生的呢?

一、三种不同思路的设计

第一种设计:注重学法指导

学习活动设计流程(导入新课、字词教学省略):

板块一:理清脉络,了解故事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圈划、板书:喜欢光明)

2.小结:可以用圈划关键词的方法归纳段落的主要内容,请用这种方法圈划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词。

3.学生自学,交流板书:追到太阳/喝干大河/颓然倒下/变成大山

4.总结:刚才我们把“喜欢光明”圈起来,叫直圈法;像“追到太阳”这样跳着圈,叫“跳圈法”。

5.把小标题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板块二:划、圈、想、写,感受“神奇”

1.自学第一段,你从哪里读出了神奇?

2.小结学法:划(神奇的句子)、圈(重点词)、想(神奇在哪儿)、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请用这种学法自学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3.学生自学,交流。

4.你觉得夸父是个怎样的人?

板块三:阅读拓展,推荐书目

1.出示神话故事《救太阳》,读出神奇。

2.推荐课外阅读:《阿拉伯神话》《希腊神话故事》。

设计解读:

这种设计是建立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进行了四个学法的训练:第一,圈划关键词归纳段落大意;第二,联系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第三,用划(神奇的句子)、圈(重点词)、想(神奇在哪儿)、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方法学习课文;第四,学一篇课文,带一篇课外文章,用课文学习方法,学会阅读同一类书。学生学习自主性强,能够在较大的学习空间里进行思考、研读、交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设计理念。

第二种设计:注重文体特点

学习活动设计流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了解神话特点

1.读了课文,你对《夸父追日》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想法和大家交流?

2.小结:神话故事,特点“神奇”,写法“夸张、比喻、拟人”。

板块二:对比阅读,深入体会神奇

1.出示《夸父追日》文言文,学生自读,理解,交流。

2.对比阅读,师生讨论:文言文和课文,哪些地方是文言文没写的课文却写了?哪些部分是文言文略写的课文却详写?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板块三:探讨意义,推荐阅读

神话故事的开头常常是“很久很久以前……”为什么这么开头?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教人向善:以《夸父追日》为例,追求光明、积极向上是神话阅读的意义。)

设计解读:

文本特点是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参考标准:神话的特点是什么——神奇;神话主要写法是什么——夸张、比喻、拟人;神话的阅读意义是什么——教人向善。教师很睿智地组合神话故事的文本特点设计学习活动。一堂课上下来,学生自然对神话题材的文章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相信今后只要看到神话故事,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学生一定会用课堂上神话的三个特点对比阅读。

第三种设计:注重课文复述

学习活动设计流程:

板块一:讲短故事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最早是通过民间人们口耳相传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讲《夸父追日》这个神话传说。首先我们要学会讲短故事: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夸父追日》主要讲了什么。

板块二:讲好故事

同学们从课文中选一个部分,把故事讲好、讲神奇,其他同学评价,哪里讲好了,讲神奇了。(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适时引导理解课文的神奇、夸张、比喻等知识点,注意把时间、机会给学生。)

设计解读:

注重复述的学习活动设计板块简单:讲短故事,讲好故事。把学习任务分解到“怎样把故事讲好、讲神奇?”学生在复述、评价的过程中,关注了神话传说的神奇,在理解夸张、比喻、拟人等写法的基础上学会如何生动地讲一个神话故事。由于流程简洁清晰,师生单边对话少,预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且关注了听说读写中的“说”。

二、如何进行语文学习活动设计

依然是那句老话:“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文章在不同教师眼里,总是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同课异构总是能激起教师的思维火花。既然有三个不同版本的设计摆在我们眼前,自然会进行比较:哪个设计更优?为什么更优?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把这几个问题梳理清楚了,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自然也明晰了。

1.学习活动设计应该符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阅读学习活动设计的指导,我们应该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衡量日常教学行为是否达标,是否超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与三个版本的《夸父追日》相关文字摘录如下: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个版本设计的共同之处在于落实了第一个阅读目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一个设计直接让学生用“划、圈、想、写”抓住关键词体会神奇。第二个设计是在“古今对比阅读”中了解神奇。第三个设计从“怎样把故事讲得更神奇”角度研读文章。从这个角度看,三个设计各有长处。除此之外,第一和第三个设计还分别完成了《课程标准》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容量上,略胜一筹。

2.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应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习活动设计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究,通过自己的需求、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状态等获取知识,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幸福。

我们对比看看三个版本《夸父追日》的学习活动设计是怎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第一个设计的“划、圈、想、写”学习法先由教师扶着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再让学生用相同方法自由学习、交流;第二个设计的学习活动着力点放在古今故事的对比阅读,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发现神话故事的“神奇”特征;第三个设计在 “讲短故事、讲好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复述课文,了解神奇。三个设计都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第三个设计以复述课文为活动主题,学生在学会讲精彩的神话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神话的神奇,从头至尾教师隐身于课堂之内,让学生唱主角、挑大梁,归还了课堂的话语权,学生主体地位获得、主体意识提升,在自学、互动交流中真正体现了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一层面上,第三个设计活动略胜一筹。

3.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应该保证学习活动时空。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0分钟教师必须留下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些教师害怕学生学不会、听不懂,把问题重复了又重复,把知识点讲了又讲;有些教师害怕自己的课堂容量太小,总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把课堂教学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堂课下来,除了走马观花,学生对所学知识浅尝辄止。从时间和空间上看,第三个设计更为大胆,“讲短故事”“讲好故事”两个简单的板块设计,预留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我该怎样讲短故事?”“哪些地方我特别注意了,这个故事才能讲好?”“为什么他要这么讲?”……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教师给足了时间和空间,才能在学习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4.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应该体现文体意识。

选入小学教材的课文,文体类型很丰富,记叙文、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剧本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也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我们不能用诗歌的教学方法学习小说,也不能用童话的学习方法理解散文。

如果从《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学习活动时空的保证、文体意识的体现四个维度评价三个版本《夸父追日》的设计,立足“课文复述”的第三个设计比前两个设计更好。其实如果我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时能够多从学段目标、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活动时空、文体意识的角度考虑,建构出的语文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猜你喜欢

学法神话文体
东方神话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神话”再现
文体家阿来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